勤劳的山东大嫂四十学艺,她用那一炉烤焙得无比美味的烧饼,不仅把儿子送进一流的大学,更焙出自己的香甜人生——白泥小火炉 紫竹新焙饼
每天早上5时,天刚蒙蒙亮,来自山东的淑清大嫂就要早早起床,到自己上班的酒楼里,打理属于她自己专用的小烤炉,精心地生旺炭火,备好馅料,揉好面团,调好芝麻油、麦芽糖等辅料,再把工作案上收拾得井井有条。做好这些工作,就已经是6时了,这时,早起饮茶的客人三三两两地到来,她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初见:山东大嫂烤饼香
“这可是我们专门请来的大师傅,”狮山穆天子山庄会所的芳姐热情介绍,去年,经友人推荐,会所从山东单县特别聘请来精于制作吊炉烧饼的淑清大嫂,如今已经成为会所的特色和招牌。
据悉,淑清大嫂烤饼所用的烤炉是特别制作的,两口铸铁锅扣在一起,再开一个“小窗”,用防火的白泥涂抹连接,而烤饼所用的炭火,也要选用果木枝条,这样,烤出来的饼才更加松软而带着果木的香味。
烤饼现场,只见淑清大嫂动作娴熟,她取来一块面团,几下搓揉,包进馅料,在案上成型,翻过来,再反手执起菜刀,用刀背烙出花型,放在右手手背,在饼上涂少许麦芽糖和蜂蜜、芝麻,然后伸手烤炉之内,粘牢,慢慢烤焙。约10分钟,美味的烧饼就可以出炉了。
整个过程流畅洒脱,浑然天成,再看淑清大嫂,红润的脸膛衬着雪白的厨师帽,颇有大厨风范,品尝她制作的刚出炉的烧饼,外酥里脆,风味独特,果然非同一般!
学艺:女人四十一枝花
如今有一手烤饼好手艺的淑清大嫂,在老家曾经是一位下岗女工。她养过水貂,织过毛衣,摆过水果菜摊,但在四十岁那年,经哥哥的介绍,她拜师学艺,在日照一家星级酒店里专门学习吊炉烧饼的技艺。
虽然淑清大嫂文化不高,但她生性勤劳,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窍门。“烤饼最关键的是沾炉,动作要快,手劲要匀,”淑清嫂介绍说,当初刚学习这个功夫时,有时会烫伤了手臂,有时饼又沾不牢,掉下来,就没用了。
淑清大嫂四十学艺,终有所成,因为一技在身,她的生活充实而忙碌,她的儿子在她吃苦耐劳的言传身教中,考取了武汉的名牌大学。淑清大嫂说,她这一炉饼一烤就是10年。去年9月,经人推荐,来到狮山。现在,她的工作量是,每天烤出200个左右的烧饼,全部售罄。她欣喜发现,喜欢她的烤饼的人越来越多了。
成就:幸福就是每天烤焙200个烧饼
“俺觉得幸福不是复杂的东西,对俺来说,就是每天烤出200个烧饼,”淑清大嫂朴实地说,她说,儿子在武汉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当地找到不错的工作,她的爱人也已经来到狮山务工,一家人各有各的事做,其乐融融。
淑清大嫂说,她喜欢南方,觉得这里的人很温和,很少见有人大吵大叫,这里的气候也好,不像老家那么冷,虽然会有些潮湿,但还是能够习惯。她愿意在这里,把她的饼烤的越来越好。
毫无疑问,淑清大嫂经历了生活的磨砺,痛苦的打磨让她对生活的认同更加朴素而简单。她每天烤焙200个烧饼,用紫竹小筐盛着,给食客带去美味,也带去一个普通女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甜美向往。(通讯员 杨黛梅 )
(责任编辑:白开散人)[提要]:“均安烧猪”历史悠久,均安土生土长的老一辈人,虽存留着儿时就大啖烧猪的记忆 >> 更多
[提要]:随着寓意吉祥的9盏花灯开拍,每年正月二十五日的勒流连杜“生菜会”开席了。昨 >> 更多
[提要]:2012第二届绿博会暨第二届美食节定于2012年12月8日至9日在荷城世纪广场举行,是 >> 更多
[提要]:自从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露脸,均安厨师欧阳广业成了顺德风头最劲的厨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