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交界又一靓地摘牌!大沥藤编,潮起来!
大沥又一工业区摘牌
项目面积约50.75亩
将建设一个集工展贸于一体的
藤编主题产业园
推动千年非遗集群式发展
一起来看看吧
8月14日,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改造项目成功摘牌,由佛山市中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竞得。该项目面积约50.75亩,将以拆除重建的方式,建设一个具有较高商业文化价值的集工展贸于一体的藤编主题产业园。
这意味着南海大沥藤编这一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全新的姿态汇入时代发展的浪潮,焕发新活力。
大沥镇泌冲凤秀岗
工业区改造项目摘牌
据了解,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改造项目位于广佛交界产业核心区内,片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高速路网完善便利,一小时内可到达广州、佛山的高铁站和佛山机场,吸引了广佛两地的资源汇集,有利于打造现代产业标杆性示范项目,也有利于引进高端装备、高新人才进驻。
此外,该地区作为藤制品较早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1000多年文化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藤编,也有着闻名中外的“藤乡”之称。
“为了推动藤编产业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结合城市化进程,以文化为动力载体,大力促进藤编产业改造提升,提升大沥藤编名乡的品牌效应。”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预期建设成为集办公、商业、研发、文化于一体的总部基地,配备高质量的研发车间、舒适自然的办公空间、繁华规整的配套商业、藤编产品及文化展厅等。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今年7月大沥镇召开的产城更新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大沥重点推出63块产业用地,充分展现了“向城市更新要空间、向工业上楼要效益”的决心。(点击查看更多)
而在本次泌冲凤秀岗项目摘牌前,7月27日,泌冲社区“大滘水闸”地块项目顺利摘牌(点击查看更多);8月2日,河东社区“龙船洛”地块改造项目通过村民表决,即将挂网……这些新进展意味着大沥镇工业上楼又将“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大沥镇将继续围绕打造工业上楼、工展贸一体的主题产业社区及产业生态圈,发挥“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比较优势,推动集约发展、产业升级,破解城市形态功能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产出效益低等问题。
“三大模式”焕发藤编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大沥藤编工业呈现发展动力不足,工业产能低下之势。据介绍,大沥镇泌冲凤秀岗工业区改造项目的顺利摘牌,将通过三大模式焕发藤编产业活力。
一是大力促进藤编产业改革,通过引入高级先进设备,提升产业自动化程度;优化物流系统,提高产品流转效率,减少时间成本;利用“工业上楼”的契机,提升生产厂房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科学实用性,优化研发、生产、办公环境,打造人文元素的人性化生产办公空间。
二是推进藤编产品更新,引导现代艺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对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变化因素及时作出研判,相应调整产品生产投入并提升审美高度,引入新时代的全球创意,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是打造藤编产业品牌,推动藤编非遗文化与城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传承人积极推广非遗文化,拓展藤编文化的传播渠道,结合“线上+线下”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红探店、藤编文化传承活动等方式,为藤编文化品牌打造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营造旅游休闲氛围;结合藤编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吸引艺术家进驻,开展藤编文化非遗展演、参观项目,引爆周边产业与经济发展,打造藤编非遗文化+城市美学强力IP。
知多D:大沥藤乡发展之路
大沥素有“藤乡”之称,大沥藤编真正兴盛于清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鼎盛期。那时,大沥拥有上千家藤厂作坊,家家户户以藤编为副业,当时南海最大的藤厂南海藤厂和东风藤厂,制作的藤制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2012年,南海藤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海藤编(大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开创了大沥本土藤编品牌“藤王府”,颠覆性地设计了“藤木结合”的新型家具,给予藤编非遗文化发展新契机。
南海藤编(大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开创了大沥本土藤编品牌“藤王府”,颠覆性地设计了“藤木结合”的新型家具,给予藤编非遗文化发展新契机。
2022年,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了“以竹代塑”倡议,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宣布了关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藤编工业园片区项目改进升级,通过打造藤编工业园区,将藤编产业由粗放无序的增长,升级为一个科学、环保、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8月12日,广州市住建局公开了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090号提案答复的函。
提案围绕广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函件提到,今年全市至少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任务,广州将继续更新政策体系,创新连片改造实践,鼓励在城中村规模化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全市至少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年度任务
市住建局表示,政协委员吴会军提出的《关于提质增效推进广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3090号),认真分析了广州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被列为市住建局“一把手”领办提案。
市住建局坦承,近年来,建筑业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建筑业造成较大冲击,制约其高质量发展。二是本土头部企业竞争力存在差距,利润率不高,技术创新相对滞后。三是建筑企业同质竞争严重,工程组织方式落后、建造方式传统粗放、产业组织结构失衡,尚未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
机遇与挑战并存。市住建局表示,城市更新为广州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将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力量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广州城中村数量庞大,今年全市至少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任务。接下来,广州将继续更新政策体系,创新连片改造实践,鼓励在城中村规模化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MIC建造新技术等,“拆、治、兴”并举,攻克城中村“老大难”问题,实现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住建局紧紧围绕“稳增长”发展目标,充分把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城市更新、房地产复苏等重要机遇,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力气抓开工抓建设,推动建筑业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全力推动建筑业稳定增长。通过稳投资、促项目,确保建筑业平稳增长,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
企业减负、人才公寓分配等方面实施扶持倾斜
建筑业的发展不能光靠个别头部企业引领,而是要依靠建筑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广州本土骨干建筑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央企也在加速本地化,建筑业50强企业均在广州设立了子公司。
广州将继续加大助企暖企力度,在资质提升、企业减负、人才公寓分配等方面实施扶持倾斜。支持重点企业子公司落户,允许符合条件的特级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按规定申请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加快引入大型建筑业企业,借助优化营商环境的契机,向有意承揽广州工程的优秀央企和外地建筑业企业宣传政策,市区两级联动帮助大型企业落户。
广州将构建更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质量优先,有序竞争,让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做优做强;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积极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项目问题,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建筑业发展要迈向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形成覆盖“上游—中游—下游”的现代化建筑产业链。2021年启动“链长制”工作以来,市住建局布局建设了10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吸引智能建造、绿色科创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各园区招商计划投资额约为141亿元;遴选发布第一批98家链长制示范企业,通过“以点带面”,在行业内展现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强链补链力度,强化链内融合,链外联动,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花都区审计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狠抓民生政策的跟踪审计力度,不断推进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惠民惠农政策补贴项目较多、管理部门多、受益对象复杂的现状,组织审计人员逐项逐条研究政策发放标准、条件和依据,对照中央、省、市各项补贴文件,深挖补贴发放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推进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公开、公平、公正。
二是创新审计方法。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采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清单,结合补贴发放标准和依据,从工商登记、社保等各类数据入手,对补贴发放数据进行跨部门、跨行业多维度比对分析,全面核查补贴发放的合规性和及时性,并对数据分析产生的疑点进行全面核实,提升审计发现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监督整改。针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立行立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指导被审计单位按要求建立整改计划,定期沟通审计整改进度,保证审计整改能按时按质完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肖清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