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校园招聘来袭,一大波“笋工”上线
禅城校园人才招募令来了!
	
本次招聘
	
涉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厨工、花工等岗位
	
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岗位,
	
抓住机会,速投简历啦!
	
基本要求
	
教师
	
1.应聘公办学校临聘教师职位须具备禅城区教育局临聘教师入库人员资格;
	
2.中小学教师要求本科(幼儿园教师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对口,持有相应或以上学段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有教学经验者优先。
	
保健医生
	
1.大专或以上学历,专业对口;
	
2.须持有相应资格证、执业证和职称证书;
	
3.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
	
厨工
	
1.须持有健康证;
	
2.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厨师(厨工)工作经验者优先。
	
花工
	
1.有花木管理维护工作经验者优先。
	
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求职材料(含个人简历、近照、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健康证、相关资格证和获奖证书等材料)电子版发送学校指定邮箱,合则约见,择优录取。
	
招聘学校、岗位需求及联系方式
	
	 
	
复制下方链接到网页打开,即可下载学校详细招聘信息http://qr61.cn/ourlfF/q654iiB。
 
双 减 明 白 卡
	
什么是“双减”?为什么要“双减”?“双减”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2022年怎么干……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给大家带来了5张“双减”明白卡,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双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教育部党组将其作为“一号工程”。
	
2、为什么要“双减”?
	
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个顽瘴痼疾,学生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事关国家教育体系根基
	
培训行业野蛮生长,形成了另外一个教育体系,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对学校教育体系产生强力冲击。
	
事关人民群众小康生活成色
	
培训机构炒作渲染焦虑,裹挟全社会被动参与,收取高额费用,严重降低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双减”开展了哪些工作?
	
成立专门部门
	
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形成专门机制
	
牵头建立由中宣部、网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文旅部、卫健委、应急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
	
单独或会同多个部门快速密集出台30多个配套文件,建立起“1+N”政策制度体系。
	
积极正面引导
	
协调中央媒体正面引导,发布消费提示,营造良好氛围,减少家长焦虑。
	
查处违规行为
	
建立巡查制度,通过明察暗访,依法查处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开展寒假非学科类收费专项整治。
	
维护群众利益
	
降低培训价格、监管预收费、打击恶意涨价行为、规范培训市场秩序,阻止社会焦虑传播蔓延。
	
推进校内提质
	
强化“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习需求。
	
4、“双减”取得哪些成效?
	
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
	
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
	
“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100%
	
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
	
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4成以上
	
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
	
第三方调查显示,85%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72%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90%以上学生表示学业负担有所减轻
	
5、2022年怎么干?
	
一是严查隐形变异,巩固治理成果
	
健全违规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线下转线上”“众筹私教”“一对一”“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违规行为,严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
	
二是加强非学科培训监管,补齐治理弱项
	
强化教育与行业主管部门共治,明确设置标准,加强价格管理,维护学生健康和安全。
	
三是完善工作推动机制,强化督导检查
	
构建校外培训执法体系,推进监管信息化,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重构教育体系
	
深刻认识“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倒逼学校,加快实现优质均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评价,实现基础教育教学整体性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治疗近视的广告使用“康复”“降低度数”
	
“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表述?
	
严查!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严查治愈近视等误导性营销宣传。
	
	
	
和发布君一起看看有哪些要点
	
↓ ↓ ↓
	
严 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监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时,要对相关检测机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无资质的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视力监测、检测等工作,应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展。
	
严 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
	
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近视防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严厉打击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商业广告的行为。
	
严 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
	
禁止向校园提供未获得相关资质的近视防控产品和相关服务,坚决避免造成学生视力健康“二次伤害”。采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教室照明和读写台灯等健康照明产品、桌椅人体工效学产品、眼视光产品、学习用品、验光配镜服务等认证工作,提升近视防控相关产品质量和视觉健康服务水平。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的认证采信机制,广泛宣传获得认证的眼视光产品和服务,为持续优化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严 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
	
监测组织部门、学校和检测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全周期安全防护。不得私自对外泄露学生个人和视力等信息,不得与第三方共享用于商业用途,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严 格视力检测与相关服务督导检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协同配合,对检测人员资质、工作流程和方法、质量控制以及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提供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机构,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豆瓣 
- Facebook 
-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