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条。新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职业教育法如何通过修订与时俱进?
	
将给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起来了解一下
	
↓↓↓
	
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在公众以往的认知中,职业教育定位模糊。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表示,在法律层面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有利于塑造社会共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完善: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能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李俊认为,完善职业教育内涵,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业学校不是好学校”“职校学生找的工作不体面”……有关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里,偏见和杂音时有出现。
	
在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天山看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加上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而言兴起较晚,社会大众需要更新观念、破除成见。
	
对此,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了不少“实招”,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譬如,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提出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都是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升,仍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主动作为。”和震认为,社会观念应从重视学历转向重视贡献、重视能力;应建立各行各业平等的职业资格框架制度,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职业轨道上走到相应的高层次等级。
	
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其中,“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现行法中的“产教结合”。一字之改格外有深意。
	
“过去讲的‘产教结合’具有滞后性,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经常不能及时反映到学校中,企业与学校之间类似‘朋友帮忙’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很不稳定的。”曾天山说,“融合”就是要成为一体,企业与学校共同投入、共同制定人才方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达到共建共赢。
	
为了深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诸多举措: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企业可以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
	
除此之外,新职业教育法还包含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作出奖励、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
	
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需要更多的场地、设备和耗材,举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2021年底时曾透露一组数据:如今高职的招生数占到高等教育的55%以上,而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整个高等教育的20%左右。
	
针对这一现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增加规定:国家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国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
	
“目前,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基本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曾天山认为,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要在学校的公益逻辑和企业的市场逻辑中寻得结合机制,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和震表示,国家应优先保障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大国计民生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其他新职业、新业态,则可多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社会越发达、越文明,职业教育的价值就越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学习、进步的需求。”
 
优粤佛山卡
	
4月20日,2022年佛山市博士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齐聚云端,纵论科技创新。这是佛山搭建人才交流、优化人才服务的又一举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各地纷纷将优化人才服务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一招。2019年9月,佛山创新推出优粤佛山卡,将其作为人才享受优惠便利服务的凭证。推出两年多来,优粤佛山卡服务人才26万人次,逐步成为佛山人才工作的一张名片。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更新
	
当前,佛山人才资源总量达226万人
	
人才队伍日益庞大
	
在此背景下
	
优粤佛山卡如何提供
	
更加精准有效的人才服务?
	
接下来
	
这张卡又将如何创新优化
	
让佛山人才发展生态更优越?
	
	
破解“四唯”束缚
	
聚各方英才而用之
	
优粤佛山卡是什么?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制度,2019年9月佛山印发《优粤佛山卡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明确,优粤佛山卡是佛山人才享受优惠便利服务的凭证,也是具有金融功能的银行卡。
	
在省人才优粤卡的政策基础上,优粤佛山卡也结合佛山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作出诸多创新,首先便是拓宽申领对象范围。
	
佛山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省人才优粤卡的申领对象明确为高层次人才,分A卡、B卡两类。其中A卡主要针对高尖端人才;B卡主要针对外籍和港澳台高层次人才。
	
优粤佛山卡融合省人才优粤卡申领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申领对象范围,分为A卡、B卡、C卡、T卡,类别从高层次人才延伸至基础人才。A卡为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高精尖人才,B卡为对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高级人才,C卡为发展潜力无限的中初级人才,T卡为在佛山工作的市内创客、民间艺术家、民间优才等特色人才。
	
“这一创新,凸显了佛山推进人才评价 ‘多元化’,深挖社会潜在人才的决心。”上述负责人介绍,传统的人才评价制度存在“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严重倾向,一直困扰着人才工作部门和用人主体,是客观评价人才最大的障碍,也是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拦路虎。
	
优粤佛山卡的申报条件,既认可人才取得的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等可量化的成果,同时引入以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度作为人才评价的市场化指标,如个人年薪、企业纳税、知识产权、参与的科技项目等。
	
在此之上,佛山突出用才主体自主评才,允许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等结合实际制订自主认定特色人才标准,补充完善政府部门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未能覆盖的范围。“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引导佛山产业广纳百川,聚各方英才而用之。”该负责人说。
	
打造服务“综合体”
	
囊括市区人才服务29项
	
“在人社部门的协助下,我在2021年拿到了优粤佛山卡,除了享受佛山市、顺德区给予的津贴补助,我还享受了免费体检。”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伟是优粤佛山卡A卡的持有者。
	
此前,他曾在中国某农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任技术中心主任,并主持过国家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后来,因看中无人农机的广阔市场前景,他选择到佛山开辟新的事业天地。“拿到我的基本材料后,人社部门主动联系我,并协助我用最便捷的方式申领优粤佛山卡,让人觉得很贴心。”他点赞道。
	
做好人才工作,人才服务是关键。唯有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才能互相成就。因此,除了拓宽申领对象范围,优粤佛山卡还持续创新人才服务,提升人才获得感。
	
佛山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省人才优粤卡的服务内容包括了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等。除了基本涵盖上述服务内容,优粤佛山卡还增加了特色服务,例如非本市户籍的人才,享受佛山市户籍人口购房政策;A卡、B卡人才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等。
	
“我之前分别在广州和深圳工作过,佛山的人才政策与这两个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不少服务更独具佛山特色,让人才倍感温暖。”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戈燕红是优粤佛山卡B卡人才,最看重每年一次的人才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我只需要在优粤佛山卡APP领取体检券,预约到线下医院就可以享受体检服务,方便快捷。”
	
“传统的人才服务以政务服务为主,服务单一,受区域限制较明显,无法满足人才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实际需求。”上述负责人表示,为突破人才服务“单一”的局限,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从多维度建设人才服务综合体,一方面建立市区两级平台,由市级平台提供通用服务,各区子平台提供特色服务,实现市级统筹、各区协同;另一方面引导和支持市场化资源参与人才服务,打造人才服务联盟。
	
目前,优粤佛山卡已推出“政务+创业+医疗+住房+商旅+联谊”六位一体的市级人才专属服务22项、区级特色人才服务7项,服务高层次人才26万人次,调查人才服务满意度达96.2%。
	
积累数据超380万条
	
为人才精准推送服务
	
做好人才服务,说到底就是“想人才之所想”。如何让人才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数据是关键。
	
“长期以来,人才数据资源存在条块分割、标准不一、 ‘信息孤岛’突出、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这些已成为提升人才服务的阻碍。”佛山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人才数据不能实时动态统计分析的老大难问题,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整合与人才相关的各类政务数据,构建了百万级佛山人才大数据库。
	
2021年3月,按照市委改革新增重点任务的要求,佛山市人社局又以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构建“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升级”后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对关联性强的人才引进、人才认定、人才补贴业务试行“打包办”,并整合了全市人才扶持政策的申请、受理、审批和发放。依托人才大数据,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可自动向人才精准推送人才扶持政策和服务,实现人才服务“数字化”。
	
对此,戈燕红颇有感触,“我平时经常使用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这里不仅汇总了高层次人才相关资讯与服务功能,APP还会主动向我推送最近将要举办的人才活动。”
	
精准匹配人才服务之余,平台积累的大数据也成为佛山人才工作的“智囊”。
	
“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会定期自动生成产业人才分析报告,为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和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总计积累超380万条数据,包含人才基础信息数据、人才服务、人才扶持政策数据等类型。
	
优化人才服务非一朝一夕之功。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办好每一件“小事”,让人才全神贯注做“大事”。
	
该负责人透露,接下来佛山将升级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才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全要素、专业化、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
	
除了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化、完善人才数据管理,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还将以市社会诚信数据为基础,构建人才诚信体系,健全人才诚信档案,同时建设用户成长体系,针对不同人才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吸纳更多用户了解人才政策,参与人才服务。
	
佛山人才画像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226万人。
	
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总计积累超380万条数据,包含人才基础信息数据、人才服务、人才扶持政策数据等类型。
	
佛山人才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中,南海和顺德作为2个核心区域,担当着人才流动中心的角色。
	
佛山人才年龄分布呈年青化,26至40岁的人才占比平稳提升。
	
硕士、博士学历人才占比递增。
	
制造业、教育业的从业人员占比稳居前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稳步提升。
	
在人才供求方面,佛山高级职称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明显。近年来,佛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明显提升。
胸怀大局推进中心工作“不打折扣”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
	
1月9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在宪法宣誓仪式上庄严承诺,字字铿锵。
	
在今年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郑轲强调,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深化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依法履职,全面提升新时代佛山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正在谋划推动哪些重点工作?记者深入探访梳理了佛山人大工作今年开局第一步。
	
“今天邀请大家来开会,就是想听听大家对条例合理性、针对性、可执行性的意见建议。你们直接与企业打交道,就不要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会中想到什么也可以随时再发言。”
	
4月1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立法专题座谈会,一番开场白就让商协会代表“破防”,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大家还意犹未尽。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企业投资信心,就需要以扎实的市场主体服务为基础。
	
面对全市超110万户市场主体,站在万亿GDP新起点,佛山市委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立法进程,努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第一部服务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坚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实际上,今年以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聚焦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努力推动佛山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在全力支持我市成为十五个方面领头羊的道路上贡献人大智慧与力量。
	
“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履新后第三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率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启程到五区人大调研,每到一处屡屡强调这一点。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12项重点任务52个具体项目,从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切实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四方面,勾勒了未来五年佛山人大工作的“总纲”。据此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立法计划、监督工作计划等相继出台。
	
擂响战鼓催征程,不需扬鞭自奋蹄。3月,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确定9月27日为佛山市“企业家日”“人才日”的决定,并在全市企业家大会上庄严宣读,专属礼遇、拳拳盛意,让佛山企业家心潮澎湃。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佛山此举既是构建近悦远来人才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全市上下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的体现,有利于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和企业集聚佛山。”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杰文说。
	
脚踏实地落实监督工作“不含水分”
	
连日来,禅城区普君市场升级改造如火如荼,投资300万元后,佛山这一老牌农贸市场,将按照四星级农贸市场标准升级改造,科学的功能分区、干净整洁的地面、电子屏显示菜价、配备食品安全快检室,让人逛菜市场如逛超市。
	
早在3个月前,普君市场因有部分是临时建筑等原因,未被纳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1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佛山的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情况,其中一站就到访了改造难的普君市场。
	
这也是依法履新后,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一场专题视察活动。对此次专题视察的书面报告,郑轲专门作出批示:“工作很深入,问题讲得透,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此后,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和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深入调查摸底,并召开全市农贸市场再动员现场会议,拟定《关于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掀起了佛山新一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热潮。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
	
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认为,要善于从服务角度深化提升对人大监督权的认识,依法做好人大监督工作。
	
何谓“从服务角度深化人大监督”?胡钛多次阐释: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认真梳理总结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从制度层面上推动解决工作痛点难点,为市委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你们认为完成第一季度的目标有没有压力?”“还有哪些困难需要上级协调?”大年初九,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开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工作调研,一连三天跑了多个市政府组成部门,在了解工作进展、计划落实同时,最重要的是交流了解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再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以“立马行动”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用忙碌的身影诠释了什么是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先后形成8份报告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审议参考,提交5份高质量调研报告给市委决策参考。
	
根据实施方案,今后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紧扣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加强监督和支持,累计将开展近40项重点专题调研、代表视察、跟踪监督、检查评估。其中2022年重点对我市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等开展专题调研。
	
不负人民支持服务代表“不喊空话”
	
“今天胡主任率队到我公司来,我感到很荣幸,就好像‘娘家’来人了一样。”3月17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走访全国两会后返佛的我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有感而发。
	
今年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五年来,来自佛山的全国人大代表不忘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新时代代表风采,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以吴列进为例,自201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起,他参与提交了2份议案、30份建议,以高质量献策为人熟知。
	
走访中,胡钛勉励佛山的全国人大代表继续担当履职,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在佛山落地生根。在宣讲中积极收集基层声音,汇聚民意民智,并及时向人大反馈,推动佛山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今年是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履职首年,也是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新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出台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等多个方案,多角度给予代表履职最大的支持和服务。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3月16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号召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安排,围绕疫情防控大局,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切实发挥好代表作用。
	
连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踊跃响应号召,冲在一线、干在实处。4月6日跨省货车司机关联疫情拉响佛山防疫“警报”后,广大代表更加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为佛山快速有效处置、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贡献代表力量。市人大代表陈顾雅在社区通宵达旦忙到口里生了疮,市人大代表曾鸿带领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名员工保持高强度工作,市人大代表苏晞多次到院区督导发热病区建设,市人大代表陈敏菁加紧推动学校线上教学平台的检测、使用和优化……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制定新一届市人大代表五年总体培训规划,搭建“网上代表联络站”,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推动全市811个代表联络站(点)全天候为群众服务。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是用这样的标尺丈量自己,支持服务代表践行承诺使命。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工作任务清单(部分)
	
一、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1.科学编制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2-2027)
	
2.加速推动《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立法进程
	
3.做好《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审议修改
	
4.加快制定《佛山市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暂定名)》
	
5.推动《佛山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立法
	
二、切实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
	
1.开展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2.开展我市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情况专题调研
	
3.开展我市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情况专题调研
	
4.开展我市打造机场临空产业带专题调研
	
5.开展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专题调研
	
6.开展我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7.开展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和黑臭水体整治跟踪监督
	
8.推动落实市委“十项民心工程”,重点督办市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实事
	
9.开展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情况专题调研
	
10.开展发挥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视察
	
三、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1.作出关于设立佛山市企业家日、佛山市人才日的决定
	
2.作出关于保障工业用地规模的决定
	
3.听取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
	
4.听取佛山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
	
5.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1.举办市人大代表学习班
	
2.组织开展好闭会期间代表活动
	
3.高质量做好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督办工作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豆瓣 
- Facebook 
-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