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十大好食材出炉!白坭产黑皮冬瓜、鹿茸菇入围!
三水区十大好食材评选出炉!
白坭独具特色的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黑皮冬瓜
榜上有名!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是广东省首个蔬菜类证明商标和佛山市首个农产品证明商标。2016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8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4年入选广东土特产地图。三水黑皮冬瓜呈长圆柱形,瓜长50-60cm,瓜肩宽25cm左右,皮色墨绿,带白色茸毛,头尾匀称,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肉厚约6.5cm,瓜瓢少,单瓜重15kg左右,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的硒。
鹿茸菇
鹿茸菇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学名珊瑚菌。子实体直立,向上分叉成丛生的细枝,肉质,一般高数厘米至10余厘米,状如扫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名鹿茸菇。鹿茸菇肉质肥厚细腻,清香扑鼻,除可以降血压外,还兼具降低胆固醇、抗糖尿病、抗过敏等作用。
材出三水,鲜在三水! 为进一步推介特色农产品,提升“土特产”附加值,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南方+三水频道开展“三水区十大好食材评选”,公开评选一批在市场广受欢迎、备受喜爱、有发展潜力的“三水土特产”,提高三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通过前期征集筛选,共有22个农特产品入选此次评选,围绕产品规模、知名度、风味等因素,结合线上投票评选、线下行业与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三水区十大好食材”,分别是三水鳜鱼、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忘不了鱼、笋壳鱼、鹿茸菇、小龙虾、小耳花猪、沙墩薯仔、东海萝卜。
三江汇流,湾区之源。三水区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健康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水自主选育的“鼎鳜1号”跻身全国六大鳜鱼新品种行列,种业竞争力领跑全省。今年,环两江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示范项目、何氏智慧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等四大智慧农业项目签约动工,其中何氏水产投资1.8亿元建设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实现三水水产工厂化设施养殖“零的突破”,推动渔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品牌建设与质量安全双管齐下,三水出台方案打造“区域+企业+产品”品牌体系,“鱼出三水”“材出三水”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区级检测中心+镇街快检站+塘头小站”三级监管网络成为全国推广的“三水经验”。
此次评选出的“三水区十大好食材”中水产品占了4个,突显出三水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特色优势,也是三水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此外,乐平雪梨瓜、三水黑皮冬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此次也成功入选。
三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评选不仅提升了三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健康的食材选择。未来,三水区将继续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让三水“土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8月28日,佛山市祖庙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南北商业运营管理 (佛山) 有限公司代表就石路巷区家庄活化利用项目进行签约。
项目将投入8000万元打造一个集文化创意服务、艺术策展、民宿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空间。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祖庙东华里片区文化保护与更新工作迈入实质性阶段,更将为佛山岭南文脉传承、城市空间活化及文旅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坐落于祖庙东华里片区内的市级文物石路巷、区家庄,是佛山市区内较大型的早期居民建筑群落 —— 石路巷古民居群建于明末清初,区家庄为清乾隆年间富商区氏所建,二者共同承载着城市百年历史记忆与“百年烟火”。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部分古建面临闲置、功能老化等问题,如何在保护中激活其生命力,让“百年烟火”重焕光彩,成为片区发展的关键课题。
此次签约的活化项目,以“让老巷新生,让文化流动”为核心理念,创新性提出“艺术+”多元融合模式——通过微型策展式商业、岭南特色文化体验、国风社交空间、文化主题民宿四大业态组合,将约7000㎡历史街区重塑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化体验空间。
“这不是简单的古建修复,而是一次对岭南文化生活方式的当代重构。”南北商业运营管理 (佛山) 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以签约为起点,通过适应性再利用,平衡可持续性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关系,注重可恢复性及修旧如旧,实现古建活化。预计通过古建修复加固、现代元素植入、文化内容开发等系列工作,在2026年实现片区试运营。
届时,石路巷与区家庄将从“沉睡的历史街区”转变为“可逛、可玩、可体验”的城市文化客厅,既为佛山市民提供家门口的“文化打卡地”,重现街巷里的 “百年烟火”,也为外地游客打造“读懂岭南”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助力禅城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跨越,为“六最”现代化禅城、“佛山之心”建设添砖加瓦。
随着项目推进,祖庙东华里片区将与佛山祖庙—岭南天地商圈、任围、快子路等文旅节点形成联动,共同构建佛山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日前发布的《佛山市高明区教育强基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未来三年将实施“好学校”焕新工程,升级优位,高标准办好富湾湖实验中学、富湾湖小学,加快新兴产业园区教育配套从“有”向“优”迈进。
教育配套升级与产业园区发展同频共振
为精准服务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建设,打造富湾教育科创小镇,高明区对片区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升级,对原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高明附属学校进行提质升级——富湾湖实验中学、富湾湖小学正式亮相并于9月1日揭牌,标志着富湾片区基础教育从“有”向“优”迈出关键一步,是高明区立足长远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的主动作为。
此次更名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办学理念、课程体系、资源整合的全面升级,让产业人才与辖区居民共享“家门口的好学校”。
富湾湖实验中学:
以“和教育”塑造课堂提质新路径
将智能化思维融入教育全程,探索项目式学习(PBL)、跨学科融合教学、多元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真实问题,将“知行合一”的校训落到实处,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能力。
富湾湖小学:
以“科创育人”开启未来之门
构建“基础课程+科创社团+湖韵文化”三维课程体系,开设编程、能源学等科创课程,依托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资源开发“湖畔研学”校本课程,将科创基因与人文素养融入教育全过程。
展望未来,更名后的富湾湖实验中学和富湾湖小学,将以其更清晰的定位、更优质的资源和更富活力的面貌,成为富湾片区乃至高明西部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为高明建设“佛山西部教育新高地”贡献重要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