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竞渡”到“文旅名片”:南庄龙舟赛的N个时代变迁
南庄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河涌密布。在过去没有公路、没有汽车的年代里,船便成了运货代步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民众经过长期的锻炼,造就了众多划桨摇橹的高手。
自古以来,南庄人以农业耕种、饲养塘鱼为主,民众习惯了“开门见水,举步登舟”的生活,操舟捕鱼一类的活动占据着生活的重要地位。自然而然地,“竞渡”成为了南庄水上生活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演化成赛龙舟的习俗,体现了民众祈求好运、希望像游龙一样大吉大利的民俗心理。
草艇,在南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湖涌村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扒草艇。这跟游泳一样,是村民必须学会的技能。作为长辈,都会教下一代学会游泳和扒艇,代代授之,传承下来。
正因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南庄的水上运动氛围浓厚。
带大家回顾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
时针拔回到2003年。这一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禅城区挂牌成立,原南海市南庄镇行政区划为禅城区南庄镇。
当年的国庆节期间,南庄举行盛大的五人龙舟赛,吉利河两岸人山人海,何其壮观,“万人空巷”照进了现实。
2006年
2006年10月1日,广东省第一届小龙舟环绕赛在南庄镇举行,163条小龙舟于国庆节当天在吉利河竞逐。
2009年
2009年10月1日,总奖金达168万元的“南庄杯”广东省第三届五人龙舟锦标赛暨南庄镇第十届龙舟赛在南庄镇举行,吸引了珠三角民众高度关注,超200支队伍报名参赛,创下纪录。
2013年
2013年10月1日,“南庄杯”全国五人龙舟锦标赛暨南庄镇第十二届龙舟赛在南庄镇吉利河举行,来自广东全省各地的168支龙舟队参加了角逐,在现场20多万群众的欢呼声中,奋勇拼搏。
过往,龙舟赛主要集中在端午节、国庆节期间,而今时今日的南庄,早已形成“南庄龙舟 全年无休”的局面。这还得从一场发布会说起……
2023年,“魅力水乡 中国南庄”品牌正式发布,助力改变过去南庄“北城南荒”困境,建设宜居宜业万亩产业新城的新典范,掀开不断提升城市格调的新篇章。同年,南庄推出“车水马龙”系列活动,包括惠民汽车展、魅力水乡游、龙舟马拉松、上元舞火龙,其中属龙舟赛最重磅,打造成南庄镇重要的“文旅名片”。
2023年
2023年9月29日,阔别多年的南庄镇五人龙舟赛强势回归,共有160支队伍,分镇内村居组和公开邀请组。
2024年
2024年,南庄累计举办超100场龙舟赛、草艇赛,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日日训、周周赛、村村比”的良好氛围。赛龙舟,演变成南庄人新潮的生活方式、轻松的社交平台。
中国南庄第十五届五人龙舟赛更是吸引212支队伍参赛,是当年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五人龙舟赛。同时,赛事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奖品烧猪、酒水及饮品的重量更是超过12吨。快手全网播放量1012万次,登上央视新闻,160支龙舟队竞速马拉松火爆出圈。
2025年
金秋时节,南庄将再次迎来大型的五人龙舟赛。9月27日,2025环两江先行区·中国南庄第三届“车水马龙”系列活动之第十六届五人龙舟赛将在吉利河火热开赛,全程28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镇内村居组增设多个奖项,包括“活力团队奖”“先锋领航奖”“男女混合组奖”“赛龙夺锦奖”“优秀组织奖”及“车水马龙杯”奖杯。
赛场上
赤膊的桡手们肌肉贲张
古铜色的脊背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
两岸欢呼雷动
南庄龙舟
已从季节性活动
演变为全年无休的文化盛宴
更从“草根竞渡”
蜕变为闪亮的文旅名片
20余年过去了
南庄的哪场比赛
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欢迎留言分享

三水区十大好食材评选出炉!
白坭独具特色的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黑皮冬瓜
榜上有名!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是广东省首个蔬菜类证明商标和佛山市首个农产品证明商标。2016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8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4年入选广东土特产地图。三水黑皮冬瓜呈长圆柱形,瓜长50-60cm,瓜肩宽25cm左右,皮色墨绿,带白色茸毛,头尾匀称,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肉厚约6.5cm,瓜瓢少,单瓜重15kg左右,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的硒。
鹿茸菇
鹿茸菇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学名珊瑚菌。子实体直立,向上分叉成丛生的细枝,肉质,一般高数厘米至10余厘米,状如扫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名鹿茸菇。鹿茸菇肉质肥厚细腻,清香扑鼻,除可以降血压外,还兼具降低胆固醇、抗糖尿病、抗过敏等作用。
材出三水,鲜在三水! 为进一步推介特色农产品,提升“土特产”附加值,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南方+三水频道开展“三水区十大好食材评选”,公开评选一批在市场广受欢迎、备受喜爱、有发展潜力的“三水土特产”,提高三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通过前期征集筛选,共有22个农特产品入选此次评选,围绕产品规模、知名度、风味等因素,结合线上投票评选、线下行业与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三水区十大好食材”,分别是三水鳜鱼、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忘不了鱼、笋壳鱼、鹿茸菇、小龙虾、小耳花猪、沙墩薯仔、东海萝卜。
三江汇流,湾区之源。三水区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健康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水自主选育的“鼎鳜1号”跻身全国六大鳜鱼新品种行列,种业竞争力领跑全省。今年,环两江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示范项目、何氏智慧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等四大智慧农业项目签约动工,其中何氏水产投资1.8亿元建设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实现三水水产工厂化设施养殖“零的突破”,推动渔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品牌建设与质量安全双管齐下,三水出台方案打造“区域+企业+产品”品牌体系,“鱼出三水”“材出三水”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区级检测中心+镇街快检站+塘头小站”三级监管网络成为全国推广的“三水经验”。
此次评选出的“三水区十大好食材”中水产品占了4个,突显出三水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特色优势,也是三水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此外,乐平雪梨瓜、三水黑皮冬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此次也成功入选。
三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评选不仅提升了三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健康的食材选择。未来,三水区将继续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让三水“土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好消息!
桂城2个智能立体停车库正式启用
可提供630个机械停车位
存取高效又快捷
再也不怕“停车难”啦!
一直以来,“停车难”都是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民生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8月28日上午,由桂城国资负责实施的新村大道东村心机械式立体车库和大圩(猪栏桥)活化改造项目立体车库正式启用,将共同提供630个垂直循环立体机械停车位,以创新科技赋能城市空间,为市民带来智慧停车新体验。
两大立体机械车库均是桂城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工程”一期项目。其中,大圩(猪栏桥)活化改造项目立体车库建在桂城街道大圩社区永安北路58号后面(江滨公园对面),可提供轿车车型停车位80个,SUV车型停车位160个。
大圩(猪栏桥)活化改造项目立体车库
新村大道东村心机械式立体车库建在桂城街道东村大街52号(华艺制帽厂对面),可提供轿车车型停车位230个,SUV车型停车位160个,有效缓解了大圩社区、江滨社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现象,改善周边交通环境,进一步增加周边商圈停车位供给。
项目均采用先进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技术,通过智能垂直升降系统,将停车位从平面分布转变为立体布局。这种创新设计能够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仅需传统停车场1/8的占地面积,即可提供超过60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区域停车压力。
新村大道东村心机械式立体车库
此外,项目融合多项创新科技,致力打造智慧停车新标杆。如一键智能存取,车主可通过手机APP、刷卡等多种方式完成存取车操作,系统自动分配最优车位,实现全程无人化操作;多重安全防护,车库配备红外检测、防坠落、人车误入预警等安全装置,确保运行过程万无一失,同时采用消防联动系统,符合最新消防安全规范;绿色节能运行,设备采用电力驱动,噪音低、无污染,运行成本较传统停车场降低40%,真正实现绿色低碳运营。
除了应用智能新技术,大圩(猪栏桥)活化改造项目立体车库通过巧妙设计,将原有的闲置空间转化为高效停车设施,车库外观简约大方,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变身区域新地标。新村大道东村心项目则着眼于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通过建设智能立体车库,有效改善社区停车秩序,释放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两大项目的建设,是桂城街道聚焦停车治理,改善群众停车难的有效举措。接下来,桂城街道将继续聚焦停车治理,改善群众停车难的问题,打造高品质交通出行环境,助力提升人居环境,推动街道“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