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第十四章 素位而行 / 第十五章 行远必自迩

第十四章 素位而行 / 第十五章 行远必自迩

君子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看似很高远,实则要从近处着手。比如行远路必定还是要从近处开始的;比如要想登到高处,必定还是要从卑下的地方开始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51:55 人气:1404
第十三章 道不远人

第十三章 道不远人

孔子说:“中庸之道并不是远离人向外去求的,是要向内去求的。对于为道的人,如果远离人向外去求,是求不到的,也是不能为道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51:06 人气:1405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是广大而隐微难见的。君子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的,持守中庸就可以成为君子,就可以得道了的。相反也是的,如果是君子,必定也会持守中庸之道,不会违背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9:04 人气:2248
第十一章 依乎中庸

第十一章 依乎中庸

孔子说道:“寻找些隐蔽的歪理,去做一些惊世骇俗、怪诞的事情,以此来博得世上的虚名。这样做也许能够在后世留名,能够立经传。...[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8:17 人气:1993
第十章 子路问强

第十章 子路问强

子路问什么才能称之为强呢?子路比较刚强勇猛,孔子担心子路会因此惹来祸害,就根据子路的特点因材施教了。...[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7:36 人气:2085
第九章 中庸不可能

第九章 中庸不可能

孔子说道:“天下、邦国和家庭,都可以平治的。”《大学》里面有讲:平天下治国齐家。孔子拿三个大智大勇之事来和中庸对比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6:55 人气:1991
第七章 皆曰予知

第七章 皆曰予知

孔子说道:“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只要选定了中庸之道,进善道一分,就会谨记于心胸之中,不轻易失去它。”...[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6:08 人气:1493
第七章 皆曰予知

第七章 皆曰予知

孔子说道:“人人都说自己很聪明,可是被驱逐到了罗网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的。”孔子在感叹世人看似聪明,实则愚笨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5:36 人气:2098
第六章 舜其大知

第六章 舜其大知

孔子说道:“大舜可真是有大智慧呀!舜能够谦虚的不耻下问,甚至是那些看似浅近的问题也都要去多问问。”舜帝接受了尧帝的禅让,持守中和之道。...[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4:51 人气:4531
第五章 道其不行

第五章 道其不行

孔子感慨的说道:“大道难道真的是行不通了吗?”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推行大道于天下。...[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4:16 人气:1744
第四章 道之不行

第四章 道之不行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3:40 人气:1784
第三章 中庸至矣

第三章 中庸至矣

孔子说:中庸可以说是至善啊,世人很少能够上达于道,很少能够处于中庸了的,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2:33 人气:2333
第二章 君子中庸

第二章 君子中庸

孔子说:君子契合中庸之道;而小人违背中庸之道。中庸即是中和的,前面第一章已经解释了中和了,我们也就知晓中庸了。什么是君子呢?...[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1:55 人气:2340
第一章 致中和

第一章 致中和

跟《道德经》一样,第一句话如果能够弄通了整部书也就弄通了的。这部书开篇就论性命之学,就坐而论道。孔子曾经说过,对于根器比较好的人,才可以与之论性命之学的。...[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1:22 人气:1647
序言

序言

这本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孔子的孙子担忧孔门心法失传或者年代久远会有偏差,所以写了这部书。由此可以知晓其中的分量。...[阅读全文]
2020-02-16 19:40:35 人气:1778
第十一章 治国平天下

第十一章 治国平天下

之所以说平天下关键在于治其国的缘故,这是因为在上位的人能够老吾老,对待老人很孝敬,而百姓也会兴起孝敬之风的;在上位的人能够孝悌兄长,而百姓也会跟着兴起孝悌兄长之风的。...[阅读全文]
2020-02-15 21:24:07 人气: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