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重塑产业竞争力,加速进阶智造强区
详细内容

南海重塑产业竞争力,加速进阶智造强区

时间:2025-10-18     人气:144     来源:南海发布     作者:
概述:佛山市南海区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暨数字大厦结盟仪式举行,吹响南海区加快发展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的号角......

一套系统性的行动方案


一个高水平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5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


……


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南海打出一套


务实有力的“组合拳”


10月16日,佛山市南海区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暨数字大厦结盟仪式举行,吹响南海区加快发展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的号角。



以数字产业为核心驱动力,南海通过政策引领、平台搭建、生态构建等系列扎实举措,集中释放数字赋能产业升级的强劲信号,彰显南海以数字力量重塑产业竞争力、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海样板”的坚定决心。


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南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做到“有效市场面面俱到、有为政府随叫随到”,在统一大市场中,力求要素大整合;在制造业当家中,力求服务业治家;在内卷式竞争中,力求协同式创新;在周期不确定中,力求投资不失实;在营商公平性中,力求国企支撑性;在政策知晓度中,力求施策参与度。


政策领航:


锚定数字方向绘就转型蓝图


作为全国制造业强区,南海坐拥超73万经营主体、超4600家规上工业企业、4015家高新技术企业,金属制品、泛家居等传统产业集群根基深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加速崛起,已然形成“制造大区”的坚实基底。


但与此同时,南海也面临“强制造、弱服务”的结构性矛盾,传统制造业长期依赖“生产端”发力,在研发转化、数字赋能、供应链优化、品牌升级等“服务端”存在明显短板,导致产业价值链长期徘徊中低端,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


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以专业化、高附加值、强融合性为核心特征,能深度嵌入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全链条。发展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南海破解产业升级瓶颈,加快向“智造强区”转型提供新方案。


转型之路,政策先行。从战略高度谋篇布局,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加快推进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8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8年实现“四大跃升”,其中“动能跃升”明确要求推动产业发展从“单一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由“产品”向“品牌”的跃升;“规模跃升”则计划培育一批数字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集聚示范区。同时,《行动方案》还提出全区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突破3000家,总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约60%。


而在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的诸多领域中,数字智能软信服务业是推动南海向智造跨越的重要引擎。目前,南海已培育柯内特、金赋科技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且建成桂城100P算力中心、区级AI产业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具备了以数字力量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南海有关负责人解读《数字智能软信服务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点》,提出将形成“载体引流、平台对接、基础保障、改革突破”四大发力方向。


现场,一批重磅项目落地,包括启动建设佛山市数据产业集聚区、佛山市软信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及人才孵化基地,授牌佛山市数据标注创新中心,签约发布佛山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佛山市数据产业集聚区、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均落地南海。其中,佛山市数据产业集聚区以“一核引领、全域协同”为布局原则,从强化数据要素供给、创新数据应用场景、培育数据产业集群等维度发力,承接市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从启动佛山市数据产业集聚区、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到搭建AI产业服务平台、数据供需对接平台,系列举措落地,既解决数字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问题,又破解技术应用的供需壁垒。在这背后,是南海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数字产业为纽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从“简单配套”向“生态融合”转变。


平台筑基:


搭建数字载体汇聚转型动能


如果说政策是转型的“导航仪”,那么平台就是转型的“发动机”。南海深知,数字产业发展需要优质载体支撑,制造业转型需要高效平台赋能。为此,南海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能级数字平台,为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佛山市数据产业集聚区的落地,是南海打造数字产业核心载体的关键一步。未来,这里将成为南海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吸引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交易等各类数据企业集聚,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支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已在2024年12月落地桂城,后续将加快AI企业聚集,构筑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两大产业集聚区与各镇特色产业园形成“双核多点”、协同发展的格局。如桂城总部经济区聚焦AI算法研发,狮山镇依托制造业基础推动机器人应用,西樵纺织产业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形成差异互补、共荣共生的产业生态,实现数智与制造的协同发展。


佛山市软信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及人才孵化基地启动,将结合佛山制造业发展实际,重点孵化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软信服务企业,目标是重点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软信领域“隐形冠军”。同时,基地还将定向培养和吸引软件开发、数据智能、工业互联网运营等紧缺人才,为南海数字产业发展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人才供给,解决数字产业发展“人才短板”问题。


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方面,南海AI产业服务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平台由科大讯飞负责运营,将系统梳理大模型在制造、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针对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平台可提供智能排产、设备联网、质量检测等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此外,平台还将培育AI产业集群,构建区域AI创新生态高地,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南海还搭建了数据与AI产品的供需对接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持续更新上架南海优质数据产品与AI应用场景,破解供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的难题。通过该平台,制造业企业能快速找到适配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数字技术企业也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匹配,加速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落地应用。


这些平台相互联动、互为支撑,形成了“产业集聚+技术赋能+供需对接”的数字产业发展格局,为南海制造业转型汇聚了强大动能。


生态赋能:


政企银协同激荡转型活力


数字产业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是政府或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协同发力的“大合唱”。在此过程中,南海以“政企银三擎联动”为核心,为“智造强区”建设凝聚磅礴合力。


企业协同层面,数字大厦高品质生产性服务业结盟打造产业共同体。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入驻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盟友激励计划”筛选高成长企业,实现资源共建、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例如,佛山早稻田科技与柯内特共建双碳产业创新中心,引入“绿碳数联”数字化平台,联合发起“双碳产业基金”,为绿色科技企业与碳减排项目提供支持,推动数字技术与双碳产业深度融合。


5个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涵盖教育、机器人、制造业等领域,打造多元行业标杆。如佛山市洛飞科技合伙企业和佛山市南海区米壳科技培训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洛基飞跃青少年人工智能平台,作为业界第一个AI智能体图形化积木编程开发平台,帮助学校高效开展AI特色课程。佛山市达衍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新华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AI智能体流程识别模型与系统,构建了智能多模态数据处理与流程自动化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业务处理的全链路智能化。


金融支持层面,50亿元数据产业专项融资授信为数字产业“输血供氧”。在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金融)协调下,南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携手五家银行推出专项授信计划,未来三年提供超50亿元额度,重点支持数据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延伸。此举通过政银协同打通金融服务与数字产业的连接通道,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数字产业发展,为技术攻坚与场景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政府服务层面,南海践行“有效市场面面俱到、有为政府随叫随到”的理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数字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政府提供精准政策服务,推动政策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推送”转变,确保好政策快速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同时,构建 “开放协同”的产业社群,既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发挥“头雁效应”,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形成“万马奔腾”的创新格局,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让数字产业在开放共享的生态中茁壮成长。


从政策引领到平台支撑,从企业协同到金融赋能,南海正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数字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数字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南海将力争成为全国数产融合的标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数字赋能”的崭新篇章。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