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300家景区向这些人员免首道门票
这个冬天
	
广东注定火热
	
11月3日,广东省正式启动“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作为核心举措之一,全省推出“优惠进景区”政策,约300家景区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为参赛人员与观赛游客提供多样化游览福利,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超260家国有A级景区
	
面向参赛人员免首道门票
	
全省超过260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将对全运会注册的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及记者等参赛人员,实行首道门票免费政策。景区覆盖全省21个地市,涵盖山水名胜、文化遗址、城市公园等多种类型,包括广州白云山、深圳华侨城、韶关丹霞山、肇庆星湖、江门开平碉楼等代表性景区,全面展现广东文旅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助力参赛人员在赛事之余轻松畅游南粤。
	
近40家热门景区参照国有景区
	
提供参赛人员免首道门票礼遇
	
除国有景区外,省内近40家高人气的旅游景区及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也积极响应,为参赛人员提供同等的首道门票免费礼遇。
	
从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奇趣探索、融创乐园的欢乐体验,到阳江海陵岛大角湾景区的碧波银滩、江门赤坎华侨古镇的侨乡风情,再到清远连州地下河的溶洞奇观、古龙峡旅游区的飞瀑激流,让参赛健儿在激烈赛事之余,能够漫步岭南山水,品味人文底蕴,在广东留下一段“赛时全力拼搏,赛后自在畅游”的难忘记忆。
	
百家4A级以上景区
	
面向观赛游客推出多样化优惠
	
为营造“全民全运、共享盛事”的良好氛围,全省超过100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同步面向观赛游客推出形式多样的游览优惠,包括门票折扣、联票套餐及特色体验活动,让广大观众在观赛之余,能够轻松畅游广东,深入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各地还将发布本地区优惠景区名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诚挚邀请各地运动员与游客在这个冬天走进广东,在温暖气候与诚意礼遇中,共赴一场“看全运、游广东”的难忘旅程。
高明即将增新增6个海绵公园!
	
高明区正在展开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相关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完工
	
建成后将作为公园开放
	
街坊们又添休闲娱乐新场地
	
在安联尚璟府项目附近,几台挖掘机正轰鸣着作业。工人们往已经挖好的沟渠逐段放置水泥管,这是明湖北路源头减排工程施工现场。近期,西江产业新城管委会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其实施场地打理及微地形改造,着力改善生态景观,提升该处的雨水滞蓄能力,发挥场地源头减排功效。
	
像明湖北路源头减排工程这般,将西江产业新城城市荒地改造成海绵公园的项目,还有5个,分别是:沿江涌(绿地熙江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明西东涌新开涌工程、沧江中学门口源头减排工程、明国路海绵城市主题公园工程、明秀湾调蓄湿地工程。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托高明大地园林化景观特质,通过海绵化改造,打造一系列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绿色空间,回应“山水间,最高明”的城市定位格局。
	
除明秀湾调蓄湿地工程外,其余项目目前都已动工,预计所有项目都将在明年一季度完工。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不仅能够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还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
	
1.沿江涌(绿地熙江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项目对沿江涌及周边空地进行海绵化改造,建设雨水公园,发挥场地源头减排作用。对两岸驳岸进行生态岸线改造;利用现有空地建设雨水调蓄型口袋公园,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径流组织改造,引导雨水进入公园进行滞蓄。
	
2.明西东涌新开涌工程
	
项目通过新开涌连通排涝通道以完善秀丽围排涝体系,利用沿涌空地建设雨水调蓄型公园,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径流组织改造,引导雨水进入公园进行滞蓄。项目设计沿秀丽路规划打造岭南文化展示景观,引入文化体验功能,强化在地文化价值魅力。
	
3.明湖北路源头减排工程
	
项目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核心,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项目周边空地实施系统化海绵化改造,构建多层次雨水滞蓄体系,显著提升场地对雨水的滞纳与渗透能力;同步改造现状人行道径流路径,引导雨水汇入场地滞蓄,发挥场地源头减排功效。
	
4.沧江中学门口源头减排工程
	
项目通过海绵化改造重塑场地空间,将生态保护与艺术美学相结合,通过重塑地形、增加艺术性,以及融入海绵技术,创造出既具有生态功能又富有艺术感的景观。通过结合海绵技术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打造生态型公园景观。
	
5、明国路海绵城市主题公园工程
	
项目通过创新的雨水管理技术和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对周边空地实施海绵化改造,打造一系列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绿色空间。不仅能够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还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
	
6、明秀湾调蓄湿地工程
	
项目以水滴作为设计元素,以水的聚合、分散进行演绎设计。以水聚集、水生态、水科普、水欢乐作为故事线,串联场地内景观节点。通过对场地进行改造,改善场地生态景观,提升场地的雨水滞蓄能力;对现状人行道进行径流组织改造,引导雨水进入场地进行滞蓄,发挥场地源头减排功效,打造集科普、休憩、玩乐、观赏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公园。
祖庙路74号&卫国西路2号
	
原中国农业银行佛山分行与
	
农村信用联社办公大楼
	
在空置近两年后
	
日前已启动改造焕新工程
	
即将打造成为商旅酒店标杆!
	
9月28日,佛山市建鑫住房租赁有限公司与华住集团在祖庙路74号正式签署物业租赁协议,这座建成于1988年的地标性建筑将以“全季酒店”的新身份融入祖庙商圈。目前改造已启动,未来它将凭借文商旅融合的新定位,延续这座城市的记忆。
	
历史印记
	
金融地标的辉煌往昔
	
据禅城区祖庙街道党工委委员唐园园介绍,这座大楼由佛山市农行、农村信用联社与市侨务办公室、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投资兴建,其中不乏华侨与港澳同胞的捐款支持。
	
项目于1984年9月奠基,1988年12月正式启用,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楼高19层。建筑风格融合中国古典元素与西方现代设计,黄色琉璃瓦亭台、假山花卉点缀的楼顶花园(17-18层),以及中央空调、三部电梯等配置,在当年堪称先进。20世纪80年代,其与旋宫酒店、佛山市图书馆等现代化地标建筑共同构成了祖庙片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大楼功能分区明确:南半部1-4层为侨务办、侨联使用,5-18层及东北部则为农行与农信社培训中心,地下室设有车库,曾是佛山金融业繁荣的象征。
	
时代变迁
	
从金融中心到城市更新案例
	
随着农行佛山分行于2023年搬迁至季华路万科金融中心,祖庙路74号大楼逐步空置。截至2025年,这座已有36年历史的老建筑空置近两年,最终由佛山市建鑫住房租赁有限公司与华住集团合作,改造为全季酒店。
	
这一转型旨在盘活老旧物业,通过保留岭南建筑特色(如楼顶琉璃瓦亭台),融入现代酒店功能,打造文商旅融合新案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