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栩栩如生,吉祥如意,广府民间工艺品波罗鸡来了
详细内容

栩栩如生,吉祥如意,广府民间工艺品波罗鸡来了

时间:2023-02-23     人气:732     来源:黄埔融媒     作者:
概述:......

  1.png

  纯手工制作的波罗鸡栩栩如生。李剑锋 摄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波罗诞”庙会,这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临近“波罗诞”,笔者到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走访看到,街坊们忙着制作吉祥物波罗鸡,迎接这场传统民俗盛会的到来。

  “今年‘波罗诞’,我准备了上千只波罗鸡。”叶美英(下称“英姐”)兴奋地向笔者展示自己纯手工制作的波罗鸡。作为这项手艺的传承人,英姐坦言:“辛苦但很快乐,很值得,也希望这项手艺能继续发扬光大,被更多的年轻人知道。”

  传承手艺30年

  见证“波罗诞”庙会年年兴盛

  上世纪80年代初,英姐初中毕业,在庙头村开的一家饭店里打工,从那时起,她见证着“波罗诞”逐年兴旺。

  当时饭店前的那条路很窄,进出波罗庙全靠这一条路。每逢“波罗诞”,街头巷尾便人潮涌动,饭店里“流水式”做饭,忙得不可开交。

  让英姐对波罗诞印象最深的,便是看大哥、大嫂在“波罗诞”庙会期间卖他们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波罗鸡、风车、剪纸,都很抢手,没一会儿装钱的箩就满满当当了。”英姐回忆起年轻时“波罗诞”的盛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中卖得最火的便是波罗鸡。很多人来逛‘波罗诞’,都必定买一对波罗鸡挂在家里,图个平安吉祥。”在波罗诞文化的熏陶下,英姐慢慢跟她的大嫂学习起波罗鸡的制作。

  上世纪90年代初,英姐师承大嫂,开始做波罗鸡,每年拿到庙会上去卖,波罗鸡总是卖得一只不剩。老一辈的村民知道波罗鸡是吉祥物,总会积极帮衬,“去英姐那买只波罗鸡回来”,成了村民们逛庙会的口头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看到波罗鸡活灵活现的样子,又听完波罗鸡的寓意后,纷纷买一对回家,不少人后来还都成了回头客,甚至还找英姐来团购。

  看到这项手艺被这么多人认可,英姐很高兴。下班后,英姐总会抽空制作起波罗鸡,逐渐从爱好变成了副业。退休之后更是将其作为打发时间的乐事,一做就是30多年。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过程辛苦,许多原来做波罗鸡的村民都纷纷“改行”做其他买卖了,但英姐仍坚守着这项手艺,她说,波罗鸡是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的一部分,要好好传扬下去,今年的庙会会一如既往的兴旺热闹。

  32道工序组装

  匠心打造有温度的波罗鸡

  制作一只波罗鸡,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从做鸡模到组装完成,总共要经过大大小小32道工序,“这只60厘米高的波罗鸡,花了我半年时间制作,不是说想做马上就能做出来的。”英姐手里拿着这只10斤大的波罗鸡,展示给波罗鸡粘毛的过程。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第一步从做鸡模开始。英姐会从庙头村铜鼓山挖来粘土,捏成近似鸡的模型,风干后蘸在白石粉浴液中,取出再晒干,在“鸡肚”位置上放一条粗棉线,把元宝纸用煮好的粘米糊一层一层地糊在鸡模上待干后拉出粗棉线,把“鸡肚”刮开,小心取出泥模,逐成空壳纸模,再用元宝纸补回原棉线的缝隙,然后蘸白石粉水打底晒干,便成备用的鸡模。

  之后分别是拣毛、粘鸡冠、粘鸡脚、粘鸡翼、鸡尾、做鸡盆。“都是使用真鸡的毛,根据光鸡、毛鸡两大类,组装时略有差别。”英姐举起身边制作好的波罗鸡一一介绍。“洗净后按鸡的头、颈、胸、背、翼、尾分雌雄放开,除翼和尾毛外,其余的要把原入肉的毛头剪去,以利粘贴,然后上颜色。”

  有意思的是,波罗鸡的大小、毛色也各不相同,更是有雌雄之分。“鸡冠呈凹陷状的是公的,而鸡冠弧度差不多的则是母的。”英姐介绍说,“按鸡模用泥多少来衡量,10斤的算是比较大的了,会插上从大公鸡上生剪下来的尾毛,显得更栩栩如生。”

  平日里,英姐负责波罗鸡各个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而上色则由丈夫协助完成。其中最辛苦的一环就是蘸粉,每蘸一次就要拿出去晒,晒完再蘸,弄得腰酸背痛。而最麻烦的是染鸡毛——买来颜料后放到锅里煮开,再把鸡毛放入锅里染。其中绿色既要加黄色又要加绿色,经过数次微调,才能调到好看的绿色。“原材料也并不好找,像禾秆、鸡毛等材料要去清远、肇庆那些地方去拿。”英姐表示,“虽然麻烦,但我想做,也相信自己能做得好。”

  每年上千只波罗鸡

  送出千年庙会美好祝福

  往年正常举行的“波罗诞”庙会中,英姐大概能卖完一两千只波罗鸡。传说每年的波罗诞中其中一只是会叫的,如果买到会叫的波罗鸡,就会鸿运当头,发财富贵了。

  而波罗鸡从何而来,其中有个有趣的传说。从前庙头村有个张姓姑婆无儿无女,养了一只大公鸡,毛色漂亮,神气昂然,斗起鸡来百战百胜。同村有个财主也喜欢养公鸡和斗鸡,叫家丁偷偷把姑婆的公鸡抢了过来,谁知这只公鸡从此再不啼叫。财主气极,就叫人把公鸡宰了,把鸡毛扔到垃圾岗。

  伤心不已的姑婆将鸡毛一根根捡回家,洗净晒干,用黄泥作鸡身,纸皮作鸡皮,把鸡毛一根根粘上去,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做了出来。第二天早晨,姑婆又听到雄鸡在啼叫,她高兴之余又做了不少这样的鸡,留下最心爱的一只。适逢波罗诞的到来,姑婆就把鸡拿到庙会,卖给善信,大家就把这种鸡叫做波罗鸡。姑婆教会村中的姐妹做波罗鸡,久而久之,波罗鸡就成了游波罗必买的吉祥物。

  “我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波罗鸡背后的故事,支持这项民间手艺,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英姐说。

  (郑嘉俊) 


附件下载: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