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召开一季度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分析会
日前,市工信局分别召开广州市食品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分析会,广州市食品行业协会、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负责同志和1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
会上,市工信局向参会企业宣贯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和“四化”赋能专项行动政策;各企业代表分别介绍生产经营情况和用工成本上涨、增资扩产用地需求、用能成本压力较大等问题诉求,并对做好医疗器械供需对接活动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诉求,探索协调办理长效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工作向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聚焦优化,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和分析水平,为服务决策、推动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2747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810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708件,谈话函询132件次,立案869件,处分361人(其中党纪处分323人、政务处分78人)。处分局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50人,科级干部52人,一般干部18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237人。
图1: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人员按职级划分图
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277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867人次,占总人次的67.8%;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274人次,占21.5%;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62人次,占4.9%;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74人次,占5.8%。
图2: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占比图
5月5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以下简称“白云区分局”)相继收到省、市关于江夏村局部更新改造项目集体土地完善转用、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手续的批复,明确位于白云区黄石街江夏村13.0452公顷的土地同步办理集体土地完善转用(1.7717公顷)、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11.2735公顷)手续获得批复。该地块以江夏经济联合社为改造主体,主要是打造一个集党建、文化、体育、休闲、市政设施为一体的江夏公园。
该地块报批是首宗广州市“三旧”改造同步办理地块“集转国”并部分完善转用手续的大胆探索,也是白云区分局聚焦打造“云山西麓宜居新城”,提升白云新城整体形象,推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的创新成果。
针对项目涉及面广、改造关注度高,特别是同步办理政策性强等实际,白云区分局坚持“突围争先、同向发力、确保时效”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打造白云新城中轴线上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景观门户,以及服务社区生活、满足群众就近就便休闲健身的新支持节点。
分类破解,凸显先试先行。提前梳理项目情况,研判项目报批类型和指标需求,整合周边碎片化生态、产业、文化等资源要素,明确既要立足“体育+文化+景观”的升级,又要串联起商业和产业,奋力在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中突围争先。
叠加优势,锚定攻坚目标。在城市更新“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理念下,着眼周边总部经济需求,共生院落应运而生,项目旨在打造广州设计之都、白云图书馆等的连接平台。抢抓机遇成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黄石街、江夏村等多方力量的工作落脚点。报批中紧盯完成时序,密切沟通对接,明确工作清单和时间节点,推动报批任务实物化、具体化落实,不断在补正和补齐中完善资料、递次推进。
积厚成势,凝聚服务效能。推动“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界面,复兴传统商圈,是此次同步办理报批的工作动力。此次同步办理,涉及问题环节错综复杂,从材料组卷到前期指导,各部门协同联动,全流程对报批业务进行跟踪、协调、服务和督办,将报批和服务工作融为一体,在压茬推进中实现互联互享,聚集起推进报批工作的强大动能。
下一步,白云区分局将进一步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白云实践的行动自觉,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充分发挥“资源+产业+生态”的优势,总结此次同步办理的经验做法并探索向其他项目延伸推广,提高用地手续审批和批后实施的质量和效率,坚持规划引领,实施重点突破,为改善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感赋能。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资源要素统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速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力争打造更多的城市更新示范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