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禅城 打响都市制造“空间突围战”
详细内容

禅城 打响都市制造“空间突围战”

时间:2023-05-13     人气:44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

高标准厂房拔节生长,推动工业上楼升级

华南创谷是禅城“工业上楼”的标杆载体。

  繁忙的张槎一路佛开高速东侧,逾10万平方米的亿锋数智产业园开园。五年前这里还只是废弃的幼儿园和旧厂房,如今升级为9层数字化、物联网产业载体。

  就在旁边,从针织园区蝶变而来的华南创谷,容积率高达4.0,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不仅是佛山“工业上楼”的先行标杆,也站在了万亿新型储能产业的风口之上。

  一栋栋崭新、高端的厂房在禅城拔节生长,吸引各路资本的押注,更迸发出这座城市突破用地瓶颈的向上力量。

  作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的中心城区,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一直面临产业空间制约。不久前,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3年时间建设超千万平方米载体,打响了“空间突围战”。

  这场产业空间的大“爆发”,能为中心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又如何托举起这座城市的工业再腾飞?

  资本竞逐

  做大都市工业载体“蛋糕”

  摊开佛山工业用地分布图,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土地开发强度高达81%。空间受限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禅城仍保留超26平方公里的现状工业用地,坚守着21平方公里的工业保护红线。

  腾空间、造载体是禅城制造业突围的必然选择,吸引了各路资本抢滩。看着5层高的崭新厂房拔地而起,饶贵生的信心与日俱增。

  饶贵生是资深的产业园区“操盘手”,曾开发过上千亩的园区。如今却对禅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区域情有独钟。

  “禅城地处城市中心,虽然土地成本相对要高一些,但区位条件和营商环境都是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虽然遇上了疫情,但饶贵生还是坚定在禅城投资,打造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润和聚锦科创园。

  同样敢于逆势投资的还有陆润锡。

  陆润锡在禅城深耕制造业40多年,被业内称为“中国陶瓷印花机大王”。但近年来建陶行业下行,他果断地尝试新赛道,将原有地块低矮简陋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建成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科技园。

  “制造业是禅城产业的根基,高端制造发展、创新企业培育都需要大量高端载体支撑。”对于新一轮投资,陆润锡成竹在胸。

  像饶贵生、陆润锡那样,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将资本投向禅城工业空间的再造。今年首批动工的200万平方米载体中,大部分系民企投资,体现了市场对禅城发展工业的价值认可。

  在民企唱主角的同时,国资也是助推禅城工业载体升级的关键力量。

  华南创谷,这个张槎街道公有资产管辖的物业,曾经只是低端针织产业园,在禅城区政府、张槎街道的推动下,通过“三旧”改造推倒连片低矮旧厂房,建造起集聚新兴产业的高端园区。

  在禅城工业另一个主战场南庄,湾区智造港还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南庄镇公资企业主动介入,投入15亿元重点打造的“工改工”示范园区。

  随着政府积极引导、市场踊跃参与,掌握着大量工业用地的农村,改造的热情也被点燃起来。大富村推动村小组土地整合、统一开发,建设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下朗村携手央企,联合投资约1.5亿元打造中恒纺织智能仓储项目;古灶村引入当地龙头企业,改造村中低效用地,建成亿锋数智产业园。

  如今,民企、国资、村集体等多种力量自发加入禅城产业空间变革的大潮中,或开放合作,或勇闯新路,搅动起制造业江湖的一池春水。

  乘势而上,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累计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每年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300万平方米,来一场产业空间的“狂飙”。

  “齐心协力把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蛋糕’做大。”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认为,禅城此举的目的是向外界释放制造业当家的鲜明信号,让市场活跃起来,吸引和集聚产业。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表示,通过都市工业空间载体的打造,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招引企业20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翻番。

  工业上楼

  存量土地做出十倍增量空间

  从空中俯瞰禅城,越来越多的厂房把存量土地做成了增量空间,工业“向上生长”正成为新趋势。

  不同于在传统单层厂房进行生产作业,“工业上楼”是在高密度园区的高层楼宇中开展生产、研发、设计、办公的新型工业载体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突破中心城区空间和成本的制约。

  在佛山,这一新型产业空间的变革,禅城是最早一批弄潮儿。

  繁华的广佛高速出口旁,华南创谷一栋栋白色的高楼格外醒目,这里最高可达12层,外观看上去就像商务写字楼,但走进其间,机器转动,工人忙碌。

  这个建造于10多年前的园区,放在当下来看也属标杆,是禅城“工业上楼”蝶变的典型。

  2000年以前,这里最早只是一片养鸡场。2003年,因应张槎针织产业的发展需要,建标准厂房,推动了一批大圆机上楼。

  2013年前后,随着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对低端针织企业“腾笼换鸟”,打造一批楼层更高、可定制的承重不低于800公斤/平方米的新型厂房,基本奠定了如今华南创谷的格局。

  伴随产业的变迁,园区的土地利用水平节节攀升:厂房的容积率从最早不到1.0到后来的2.0再到如今的4.0,产业空间不断迭代升级。

  美世乐(广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华南创谷良好的空间载体,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整体迁至禅城。前几年拿下近2万平方米厂房,最近又扩充了1.3万平方米的空间。

  不仅是华南创谷,“工业上楼”已在禅城从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在湾区智造港,12层的产业大厦和6层高的标准厂房今年下半年就能交付。不久前动工的建源科创园,前身是低效的仓储场地,未来容积率要增长10倍以上。

  “工业上楼”的兴起,不仅拔高了产业的空间利用率,也带动了厂房建造品质提升。

  厂房外立面采用大理石和双层隔音隔热玻璃,每栋厂房配有10吨货梯,小货车可“搭电梯”上下楼装卸货……每次谈及自己的园区,陆润锡总是如数家珍。这是他亲自设计、督造的心血之作。如此高配置的厂房,令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投资机构赞叹不已。

  不远处,润和聚锦科创园以灰白为底色,点缀橙色线条,简约别致的现代工业风也颇为吸睛。

  “很多人来问是不是办公用的,其实我们建的都是厂房。”饶贵生笑言,园区从制造业长远发展考虑,按照写字楼的高标准设计,力求在城市中心打造高端工业厂房。

  园区的二期,还将建设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高13米、深80米,可供大型机械进场。

  “不仅能满足本地企业发展需求,其外观酷炫,就像一座展览馆。”饶贵生说,园区有望成为禅城制造业一道亮丽风景线。

  生态迭代

  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随着一座座高品质厂房拔节生长,产业空间的变革必然推动产业生态的迭代。

  几经蜕变,如今的华南创谷已褪去传统针织产业的气息,站在万亿新型储能产业风口之上。

  从事新能源光伏电力电子和家庭储能的美世乐,进驻园区4年,每年均保持营收超100%的爆发式增长。航天柏克(广东)科技有限公司从20多人的初创团队到300多人的员工队伍,成长为央企航天科工集团旗下尖端电源技术研发的骨干企业。

  目前,华南创谷已聚集200多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约30家、专精特新企业近10家,成为佛山现代电源产业配套最完备的集聚地。

  刚刚崭露头角的润和聚锦科创园,也在改变着所在片区的产业形态。

  园区所在的地块,原来主要盘踞着五金、陶瓷、纺织等低端的产业,随着厂房的破旧纳新,如今已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引入旗创视觉科技、广鹰电子等企业,未来将朝着专精特新产业园方向迈进。

  按照饶贵生的设想,园区将对标香港、新加坡等都市产业园,按照“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的理念布局。“比方说将整个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移植到园区来。”

  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博对此十分认同。目前,他大力推进的中国针织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就是要聚合张槎针织全产业链要素,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展示交易、电商采购、仓储物流、运营总部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未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杨博说。

  相似的场景也将在湾区智造港上演。佛山蓝动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口气租下了6层整栋厂房,密锣紧鼓地建设企业总部、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数字中心、展示中心等。

  不久的将来,一栋工厂大楼内,楼上研发热火朝天,楼下生产开足马力。在蓝动力总经理王敏看来,这是大势所趋,更利于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产业链的上下协同也带动了亩产效益的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禅城年亩产税收平均约为4万元。而湾区智造港入驻企业亩产税收门槛在6万元以上;华南创谷亩均产值达909万元、每亩创税超45万元;正在建设的联东u谷一期占地仅42亩,建成投产后可创税2000万元。

  “以全域视角谋划产业空间,打造都市制造中心。”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今后禅城要坚持“亩产论英雄”,探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严格的产业准入政策,推动园区载体向高产出、高效益、高附加值跃升。

  从“三年千万”行动到“工业上楼”生长再到“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都市工业正在禅城风起云涌,假以时日将迎来厚积薄发。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