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越上瘾的扑撑,外脆内糯
民以食为天,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脉络,共同孕育着高明这片肥沃的土地。高明,本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美食画卷,并享有鱼米之乡等美誉。
最近天气转凉,相信在宵夜时间,不少高明街坊都喜欢叫上一份热腾腾的粥以及外脆内糯的扑撑,美味的扑撑搭配火候十足的生滚粥,这样的味道有着浓浓的高明情怀。
扑撑是高明的一种传统小吃,甜咸皆宜。有趣的是,它还有着不同叫法,有人称之为“扑撑”,有人称之为“煎糍”,又有人称之为“薄撑”。
外脆内糯的扑撑做法考究
“老板,打包一份‘鸳鸯’扑撑。”在高明的一家食店里,客人下单买了一份扑撑。食店的老板娘、今年五十多岁的玲姨在厨房熟练地做起做了扑撑。
玲姨告诉明仔,她从1994年就跟丈夫一起经营粥店,做了25年的扑撑,直到现在,从原料的准备、馅料的制作到下锅的制作过程,还是坚持用传统的做法来制作扑撑。虽然表面上看,制作过程很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是真功夫。
开粉
玲姨先在铁盘里放入糯米粉,加入适量盐。随后在糯米粉里加入适量水,用筷子不停搅拌,直到水和粉均匀分布,粉团粘稠不起粒,这个过程需要大约5分钟。
煎皮
随后往锅加入生油,烧热,然后加入搅拌好的手掌大的糯米粉团,用锅铲铺平,一边对粉团进行持续拍打,一边翻转粉团。
放馅料
待粉皮煎至金黄色,就将事先做好的馅料放在锅里翻炒熟透后,取适量铺在煎好的粉皮上。
扑撑有甜咸之分,玲姨介绍说,做咸的扑撑,一般是用猪肉、莲藕、萝卜干、蒜、盐来作为馅料,而甜的扑撑则是用白糖、椰蓉和花生作为馅料。
卷起面皮、切块
将粉皮两边向中心卷,再用刀切件,一份高明传统扑撑便制成。
玲姨说,做扑撑最考功夫的地方就是火候的控制,从开始的大火煎粉皮,到最后的中火加热,都需要经验来判断。因为如果火候太猛,容易将粉皮煎焦,火候太弱,粉皮不容易熟,煎太久还会造成粉皮硬度大,难以下咽。新鲜做好的扑撑金灿灿的,让人看了食欲大增。
美味藏有儿时记忆 做法代代传承至今
说起扑撑的由来,玲姨回忆说:“小时候家里耕田种地,米都是家里自己种的。于是长辈们就将米磨成粉,用像酒埕一样的东西装起这些粉,这些粉我们都用来做扑撑、禾枪必等等食物,一天三顿基本都解决了。”
谈及学做扑撑的经历,玲姨说在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学习了。她是高明铁江村人,小时候在村中生活,煮饭都需要烧柴,她经常负责加柴看火,其母亲便在一旁手把手地教授厨艺,时间一长,她便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包括扑撑在内的菜式做法。如今,玲姨的儿子也回到店里继承做扑撑的手艺,并加以创新。
高明传统的扑撑,就是这样代代传承下来,美味给人带来幸福感,同时也是儿时记忆的象征。
快带上亲朋好友,一边品尝美味扑撑,一边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