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增城:多举措推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发展
详细内容

增城:多举措推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0-24     人气:533     来源:增城区水务局     作者:
概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2022年省委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2023年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持续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效果,2025年达到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0%以上,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0%以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效益以及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区按照省市要求,在完成了农污自然村全覆盖治理的基础上,对标省最新农污治理认定标准要求,全面评估全区农污治理情况,剖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持续开展农污治理提升工作。

  农污治理情况

  我区自2008年起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总投资9.1亿元,2018年底完成27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现全区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19年至2020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工作,总投资28.13亿元,开展20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程建设,实现了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全覆盖,生活污水收集管道或暗渠化,基本消除门前屋后污水沟目标,达到人居环境考核目标。2021年起,按照省市农污攻坚方案和提升工作要求,2021年完成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作,2022年完成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作,2023年开展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作。

  全区285个行政村3214个自然村,截至2023年6月底,共建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3515公里,处理设施303座,资源化利用站点1013个,收集和处理生活污水量约8万吨/天。其中,1243个自然村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678个自然村接入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治理,1293个自然村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治污或污水有效管控。

  历年经验总结

  (一)党建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每季度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督办落实。区水务局牵头狠抓工作落实,统一全体党员干部思想,制定并实施《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攻坚专项督导工作方案》,分片包干,动员全局党员干部参与打好农污治理攻坚战。各镇街党委书记作为属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一责任人签订《广州市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作承诺书》,凝心聚力,从“工程进度、工程协调、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程效果”等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和设施建后管理。各村社积极配合,村支书落实责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工作快速有效推进。2019年至2020年,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区农污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工作,治理率均超过国家60%的目标要求。

  (二)完善制度加强行业监督。一是科学制定总体方案,印发实施《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供水改造攻坚工作方案》、《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程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广州市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案》。二是加强全过程审批管理,按照基建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工程立项、初设审批及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三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成立区水务局工程检查组,每周对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督促工程实施单位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四是做好设施建后管理,确保设施出水达标排放,对不达标的设施通过督促参建单位加快整改和提标改造以及开展老旧设施大中修工作,提高农污设施治理效能。

  (三)因地制宜确保治理成效。一是按照“接市政管网处理、集中式设施处理、分散式设施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四种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考虑北部山区镇资源化利用和暗管暗渠化污水治理,中南部人口密集区域采用截污纳管和结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同步实施,并结合大墩国考断面达标工作,重点抓好敏感区域农污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作,助力东江北干流国考大敦断面水质均值持续达Ⅱ类标准,增城区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排名全市第一。二是明确治理任务和目标,采用EPC项目将农污治理查漏补缺和农村供水改造工程统一立项、统一招标实施,大兵团模式推进模式,同时施工、缩短工期,减少路面恢复工程量、节约投资,减少反复开挖扰民,取得良好的工程管理成效。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每周通报、每月报告、每季度调度紧追工程进度和推动问题整改,区水务局会同各镇街加强农污治理问题巡查,切实落实问题整改,全面解决污水直排、漏接、错混接、边沟边渠黑臭、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重点问题,提高污水设施有效运行率,2022年底我区设施有效运行率达89%,达到省2025年的目标值80%以上。

  (四)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渠道。2019年底增城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创建区域之一。按照《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要求,我区积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出台《广州市增城区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并配套编制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资金筹措和平衡办法等,打通了区属国企参与增城区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通道,开展了增城区规划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项目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实施,为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五)建立农污运维长效管理机制。我区创新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区、镇、村、区排水公司共同管理的“四维”管理模式,推动开展网格化、智慧化、标准化、本地化的“四化”高质量维管。建立以专业性运维管理和非专业性行政村自治运维管理相结合的农污运维管理体制,并制定村级运维管理协议。我区创建“区排水公司+农户”的工作组织形式,通过聘请当地村民充实维管力量,带动村民就业,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最大化。各行政村积极参与农污建设和运维,建立村规民约,逐步提高村级队伍农污运维管理水平,该形式在2021年省农污大会上得到上级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农污治理评估

  根据《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定标准(试行)》,我局牵头会同各镇街对全区各自然村农污治理按照不同模式的认定标准开展评估,评估方式为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主要针对村内污水收集情况、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资源化利用站点管控情况、设施维护管理情况和村民满意率调查情况开展评估工作。

  经统计,2023年全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约为87.76%,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约为93.5%;农污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约为86.46%,水质达标率约为89.19%。农污设施运维按照《广州市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案》,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原则,建立以区督导、镇(街)负责、区排水公司专业运维、行政村自治相结合的四级运维管理责任体系,并落实对农污运维实行“每季度一考核”和“不定期抽检”的监督考核机制,将考核发现问题通过农污巡检APP系统进行采集、交办和跟踪,同时将农污治理监督考核结果纳入河长制考核,压实各级各方责任,做好农污设施建后常态化运行监督管理。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标省新的治理标准仍有差距。根据评估情况,目前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存在部分自然村污水漏接、终端污水处理设施工艺不满足要求或出水水质不达标、接市政村社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一是由于部分2018年和2019年开展的农污项目收集率目标仅为85%,导致部分区域污水收集管网覆盖不足;二是部分原有设施因工艺受限,比如人工湿地难以降解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厌氧池处理效能低、一体化设备老旧等导致设施运行效能不高或出水不达标;三是新建资源化利用设施点没有很好的末端资源化利用收纳体,利用率低;四是受现场施工条件限制,部分村社现状合流管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且新建项目仅完成了部分立管改造,村内合流问题仍然较多,雨天大量低浓度污水冲击市政系统。

  (二)农污设施建后管理仍存在问题。一是全区农污治理自然村全覆盖项目仍存在工程范围内错漏混接、工程质量未达到要求和工程资料未完善等问题,工程验收缓慢,导致新建设施未能正常有效运行。二是部分老旧农污设施带病运行,农污APP巡检交办问题逾期未销号,因区级大中修资金紧张,存在较多大中修未及时完成问题整改。三是新建农污设施尚未完成移交和系统上报,仍有116个行政村新建设施未开展移交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巡检巡查和日常维护,时有发生泵站或电闸断电停运导致设施未能正常运行情况。

  (三)排水户监管难度大,村级参与度明显降低。一是村级参与度明显降低,未能按要求落实每周巡检打卡工作,村级巡检率低,难以发挥村级维管力量。二是村内排水习惯仍需进一步规范,宣传引导力度不够。三是村内除村民生活排水外,其他类型如餐饮、农家乐、村级工业等排水尚未规范管理,偶有出现偷排或者私自接入农污设施情况。

  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继续做好农污治理提升工作。

  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区印发实施《广州市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2022-2025年)》,全面开展农污治理提升工程建设。深入摸查,分类施策,对设施老旧破损、出水不达标等问题通过开展大中修或提标改造项目加快完成问题整改;对污水收集率较低的行政村,各镇街要加快开展前期摸查,通过完善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确保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标;对污水浓度低的行政村综合分析晴雨天进市政系统的水量和浓度,采取雨污分流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提升方案。2023年至2025年期间开展432个自然村提升任务;视区财政情况,开展46个行政村雨污分流工作。同时统筹推进农村供水、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管理,强化排污监管力度,持续推升治理效果和治理水平

  (二)打好根基,做好已建项目竣工验收和结算工作。

  按照市提升方案要求,继续落实农污治理问题巡查督办整改制度,对污水外露、漏接、错混接等工程问题全面整改,做好工程设计变更和验收资料整理,2022年底前完成查漏补缺项目单位工程验收,2023年底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及时做好已建设施移交工作,确保设施有效运行。

  (三)建管并重,加强农污设施日常运维管理工作。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已建设施应按照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养护规范和市、区运维工作方案、运行效能评价指引等文件要求落实运维管理工作。为此,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污“巡检APP”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加大各级巡查巡检力度,对发现设施停运或带病运行的问题立行立改,做好问题整改;二是按计划开展大中修工作,恢复老旧设施的污水处理功能;三是要督促现有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对查漏补缺新建污水管网和设施维管力度,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四是加强宣传力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要乱排乱倒和做好门前屋后干净整洁,继续推广“区排+农户”管理模式,与村民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感和满意度。

  (四)对标江浙,打造增城农污治理样板。

  按照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对省“百千万工程”办关于浙江桐庐扎实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经验做法工作信息有关批示精神,学习江浙“零直排村”创建和“未来乡村”创建等工作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模式适用、成效突出、可推广应用的治理模板,示范带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扎实推进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作,高标准完成2023年6个自然村建设任务;二是继续做好精细化管理,推进设施点标准化建设,高标准打造设施运行良好、村民满意度高且与乡村风貌相协调的农污设施站点,形成良好示范作用;三是继续推广“区排+农户”管理模式,与村民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感和满意度。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