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庄子素解 第五章 德充符
详细内容

庄子素解 第五章 德充符

时间:2023-01-07     人气:3014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第五章 德充符


1.兀者王骀


【原文】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解释】鲁国有受了刖足刑罚的人,名字叫王骀。兀者是因受刑罚而被砍去一只脚的人。前一章末尾提到支离其德,这一章就专门来讲这个了。


向王骀学习的人很多,人数规模大概和孔子相当。


常季很好奇,就问孔子道:“王骀,他是兀者,失去了一条腿了,形体都是支离的,不完整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跟着他学习呢?这样的一个人,凭什么在鲁国跟您分庭抗衡呢?”


常季又说道:“这个人很特别,跟弟子站着也不教什么,与弟子坐下来也不谈论什么。弟子们脑袋空空地去他那里,似乎能够满载而归。难道他教人都是不用什么言辞的吗?仅仅是靠以心印心来相传的吗?老师您怎么看这个人呢?”


孔子听了以后,不但不生气,毫无妒忌之心,他说道:“王骀是位圣人,孔丘我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去拜会的。”


孔子又说道:“孔丘我还要拜他为师的,何况是不如我孔丘的那些晚生呢,更要去跟他学习的。岂止是鲁国,孔丘我将要率天下的读书人都要追随他学习的。”


2.守其宗

【原文】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解释】常季又说道:“这样一个一条腿的人居然能够得到老师如此的器重,甚至比先生还要厉害,必然不是平庸等闲之辈。”


常季又说道:“果然如先生所说的这么厉害,其所传的心法也必定是与众不同的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回答道:“生死事大,然而这位圣人已经了却了生死了。他已经跳出了生死的轮回了,不再跟着生死而迁变了。”


孔子又说道:“不仅仅是如此,即使是天崩地裂,天塌下来,地沉裂开来,也不会伤害到他了。”


孔子又说道:“明悉万物的主宰为此心此道,已经超然出于万物的表象,不需要假借形骸,不被物转。”


孔子又说道:“这位圣人已经超然于物外了,不会心随境转了。任万物自化,花开花落,而他只是守中,以至道为宗。”


3.丧足遗土

【原文】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解释】常季听了以后,更加糊涂了,他就问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能否再讲详细点呢?”


孔子回答道:“如果站在小我的视角来看,万物被切分的支离破碎,肝胆就好像楚越两地那么遥远。”肝胆都在一身之中,互为表里,本来为一体的,也很近的。只是此心被物欲所间隔,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了。此道不离我们左右,仅在咫尺之间。如果明心见性了,当下即是。如果未见性,如楚越两地那么遥远。


孔子又说道:“从大我的角度来看,万物和我都是一体的。”


孔子又说道:“果然如此,则不知道耳目还有什么用处了的。”形骸都忘却了,做到了无我,以心去听,以心去看,六根就无有什么用处了的。耳目所听所见也都未必就是真实的了。虽然眼睛看到是失去了一条腿,实际上只是我们的错觉罢了。


孔子又说道:“如此就可以超越形骸之外了,而逍遥游心于道德之乡,中和之境。”他已经不会被耳目所蒙蔽了的,已经可以达到了中和,不会为失去一条腿而伤悲了。


孔子又说道:“在他的眼里,把万物都看做是相同的,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如此就不觉得丧失了什么。”


孔子又说道:“在他看来,失去了一条腿,就好像是失去了一堆土一样。”天地万物既然为一体,人和万物为一体。人的腿只是从这里转移到那里,又化归于尘土罢了,并未尝失去什么。


4.鉴于止水

【原文】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解释】常季听了孔子这番话,幡然醒悟了,他说道:“他已经认识了自己,已经能够以智慧得到自己的心罢了。他所得到的本心,寻常人也有的。既然他所得的心,人人都本有,那又有何超越别人的呢?”


孔子回答道:“人不能把流动的水当做镜子照,而只能把静止的水当做镜子。唯有达到止境的圣人能够停止一切妄动。”人人虽然都有此心,但是众人的心都妄动如流水,而圣人的心至静如止水。所以众人的心是动而不止的,只有圣人能使自己的心静止而万物皆止。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万物在动,而是仁者心动的。圣人能够做到心止,万物皆止。光子为最小的粒子,构成更大的粒子如电子等。光子静止质量为零,运动就会产生质量,运动赋予万物质量。实际上万物并无运动,而是仁者心动。心静止了,宇宙的质量为零,这可是令科学家们感到不安的结果!但是这个确实是实相!


孔子又说道:“花草树木受命于地,从大地生长开来,然而唯独松柏能够冬夏常青。”一身受命于地,虽然有五脏六腑,经络百骸,但是唯独我们的本心自性如松柏那样冬夏常青。


孔子又说道:“君王受命于天,成为天子,然而唯独尧舜这样的圣人传承了天的正气,幸而能够正自己,如此才得以正天下众生。”


孔子又说道:“如何去像松柏那样保持常青,如何像尧舜那样保持自己的本心呢?保自己的初始的本心就像出征打仗一样,不惧怕就好像是出征打仗一样。”


孔子又说道:“如同一名大勇士一样,视死如归,勇敢冲入九军之中。”以勇士的不恐惧,来比喻有道者不恐惧。有道者无欲则刚。


孔子又说道:“将士为了求取功名而自求上进,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尚能够如此不顾生死。更何况是要去求道呢?”求道这个东西是比性命还要重要的。孔子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又说道:“而何况是要去求道,像圣人那样成为天地的主宰,宇宙只在手掌之中;俯瞰万物而将万物归于一体;只是直接把这个身体当做暂时寄寓的地方罢了;只是把耳目所听所看当成幻象罢了,以心来听,以心来看了。”


孔子又说道:“知了自心自性就可以一通百通了,可以知天下事了;而未尝丧失自己的本心的得道的人呢?”如果要想成为这样的人,那就要更加勇猛了的。


孔子又说道:“王骀将要择日而登遐,远升仙界,而超出凡尘了。人们都乐意去追随他。他怎么还会在乎多一些弟子少一些弟子呢?怎么会在乎名利的东西呢?”


5.尘垢不止

【原文】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解释】申徒嘉这个人,也是个兀者,跟上面那个圣人一样,也是只有一条腿的。他跟郑国的子产一同拜伯昏无人为师。郑国的子产曾经担任过相国。伯昏无人这个人的名字很特别。老子中讲‚众人昭昭、我独若昏,大概以昏作为圣人的名字吧。在古代,大概圣人不被称为昏就是狂人了。


子产作为相国,跟这么个身体残疾的人成为同门,觉得很丢脸,他就对申徒嘉说道:“以后每次去老师那里求学,如果我先出来,你就止步,不要跟着我并排走出来;如果你先出,我也一样的。”


可是到了第二天,这个申徒嘉跟没事人似的,还是和子产在一个学堂同席而坐。申徒嘉根本都忘记了自己是一介草民而且身有残疾,也似乎忘记了子产比较厌烦自己。


子产对申徒嘉说道:“我之前已经跟你说过了,我先出去你就不要一起出去,你先出去,我就不要一起跟出去。现在放学了,我要出去了,你能不能先不要出去?还是不愿意留下来吗?”子产还算是客气了,可是这位同学似乎一点都没听见似的,子产这就紧张了,就直接挑明了。


子产又说道:“你看到执政的人都不懂得回避,难道你跟执政的相国都是平起平坐的吗?”


申徒嘉说道:“老师的门下,竟然有如此的同门执政者吗?你是不是觉得你当了相国,就可以看不起别人了吗?”


申徒嘉又说道:“据我所闻:如果一面镜子比较光亮,有一点尘垢就会看得出来,尘垢就呆不住了,很容易就被人擦掉了;如果镜子不明亮,尘垢堆满了也发现不了的。一个人要经常和贤人相处,贤人就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你的尘垢,就没有什么过失了。”


申徒嘉又说道:“而今你来向先生求道,尊圣人的门面,以先生为大,而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没有什么真学问的。”


6.形骸之内

【原文】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解释】子产说道:“你已经是这样子了,已经成为废人了,但是还不知道反求诸己,而且还要以圣人自居,还要与尧争善不成?连我这个宰相都看不上一眼,即使是尧在你面前估计也不值一提吧?我在想,是不是你积累的德,还不足以让你有这种反思自己的能力吧?”


申徒嘉听了说道:“自己掩饰自己的罪过,而认为自己不当该死的人很多;自己不掩饰自己的罪过,而认为自己就不该存活的人极少。”


申徒嘉又说道:“明知无可奈何,可是还是能够安然接受命运,只有有至德的人能够做到。”孔子明知在当时战乱的年代,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但是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申徒嘉又说道:“世人在世俗功利当中,犹如游走在后羿的箭靶中心,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应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箭靶的中央,这个是必中之地的,犹如世人必然会遭受祸害的。然而暂时还没有命中,这个是幸免而已,只是时候未到罢了。而我不幸而不能免,这个也是命运安排了的。”


申徒嘉又说道:“人大多都会笑我只有一只腿,而我见到别人笑我,我也会怫然大怒。等到我来到先生的学堂,听闻了大道之后,就人我两忘了,根本都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了。”


申徒嘉又说道:“我也不知道先生教了我些什么,也许只是先生给我洗心吧,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只有一条腿了,没有任何的烦恼了。我和先生学习足足有十九年了,而未尝听先生说我是一条腿的人。”先生已经是得道高人了,已经无有分别心了,对于一条腿的人和正常人都一视同仁了;对于贵为相国的子产,对于贫贱的申徒嘉,也都是一视同仁了的。


申徒嘉又说道:“现在你和我属于同门,都是拜先生为师,已经能够相知以心了,都是关注于形骸之内的人,不应当以形骸外貌来看一个人。现在你却以形骸外貌来评判我,这不是很过分的事情吗?”


子产听了这番话之后,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了的。子产为郑国有名的贤德之人,贵为相国。他幡然醒悟了,马上变了态度,很恭敬诚恳地说:“我已经知道了的,心中有愧了的,你不用再继续多说了的。”


这里申徒嘉讲了形骸在外,关键是要关注德行的,至德充于内,这里也呼应了本篇的题目。


7.叔山无趾

【原文】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解释】鲁国有一个残废的人,名字叫叔山无趾,这个人两条腿都没有了。他有一天去见孔子。


孔子说道:“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谨慎啊,以前有两条腿好好的,现在自己惹祸了,两条腿都没有了,真是可怜。虽然你今天来找我,又有什么用呢?已经来不及了的。”如果是早一点来,听孔子老师的教诲,可能就能够避免灾祸了。


叔山无趾听了说道:“之前我很后悔不懂得去务于道学,而不重视身体,才招致了灾祸,失去了双脚。”


叔山无趾又说道:“今天我来这里,我虽然失去了有形的双脚,可是两足尊尚存,也就是我的自性尚存,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务求保全它的。”他来孔子这里,为道而来。


叔山无趾又说道:“上天无不覆盖,恩泽万物;大地无不承载,不管是干净的,污秽的,都一样的承载。我把你当做天地那样,怎么也没有想到你不过如此的,还以形骸来取人,以貌来取人。”


孔子听了说道:“孔丘我真是浅陋啊!先生您为什么不进来详谈呢?愿听先生指教。”孔子听了他所说的话,已经知道他是有道的人了,所以更加恭敬的请进来。由此可见孔子真是谦虚的,不愧为一代宗师的。


无趾跟孔子聊完了以后,就出去了。真是对他们的谈话感兴趣,可是不知道谈了些什么。


孔子又说道:“弟子们要共勉呀!叔山无趾虽然是残废的人,他还这么努力的务于道学,以此来弥补之前所犯的恶事,更何况我们这些不残废的人啊!”叔山无趾虽然身残,可是自性本心未尝残缺的。而正常人虽然身体完整,可是自性本心却被物欲所遮蔽。


8.解其桎梏

【原文】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以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解释】无趾又跑去见老子。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叔山无趾说道:“人人都说孔丘为至人,为得道的人,我想还未必吧?可是为何他没有得道,却彬彬有礼的样子,还要跟你学,好像已经得了道了,为什么呢?”


叔山无趾又说道:“孔子好像以多闻为荣,讲话也是一套一套的,有许多巧妙的修辞,知识似乎也很渊博,静说的是一些稀里古怪的东西;可是孔子却不知道至德的人反而以多见多闻为桎梏的,知识和知见本身就是束缚来的。”


老子听了说道:“为何不以本来无生无死,生死一如;以无善无恶,无是无非,以一贯通的教法指点他呢?如此就可以解脱其桎梏了吧?”老子一说话,的确与众不同了。


叔山无趾又说道:“上天让他受苦,受苦的期限还没有到的,我怎么能够帮他解脱呢?”许多人都是在逆境中才觉悟而得道的。孔子现在所受的苦,也是为了日后能够觉悟的。


孔子到了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读《易经》韦编三绝,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得道了的。年轻的时候,叔山无趾去见的时候估计真是没有能够得道的。王阳明先生三十九岁的时候,在贵州龙场那个地方得道,相隔千年一下子继承了孔子的心法。


9.哀骀它

【原文】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解释】鲁哀公问孔子道:“卫国有个相貌丑陋的人,名字叫哀骀它。男人见到他,就喜欢呆在一起,不舍得离开;女人见到他,更是不得了,就回去跟父母说:如果把我嫁人当正妻,我宁可取当他的妾。不止几十个这样的女人都这样想的。”


鲁哀公又说道:“这个人未尝宣传自己的,也没有见到有什么特长,只是随缘的待大家而已。”


鲁哀公又说道:“他又没有很高的权位能够免除人的死罪,帮人们免除灾祸;他又没有很高的俸禄去周济别人,使得别人免于挨饿。”


鲁哀公又说道:“他没有什么好周济别人不说,又长得相貌极丑,使得天下人都惊骇的丑。一向都只是随着别人,并不会去唱主角,自己也没有什么专长。”


鲁哀公又说道:“他并没有超乎世间的见识,然而不管是男是女都喜欢跟随在他的前后,我想他必然会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鲁哀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在这里问孔子了。


鲁哀公又说道:“寡人把他传召来观察了一下,果然是天下最丑的人了,而且没有见到什么特别的。”


鲁哀公又说道:“在王宫里和寡人相处了不到一个月,寡人居然也看到他可爱之处了,但是还不能全部都知晓。”


鲁哀公又说道:“住了不到一年,寡人就深信他了。”


鲁哀公又说道:“假如国内无宰相,寡人都愿意将国事授予他来处理了。”


鲁哀公又说道:“虽然我跟他说了要授予国事,但是他听了似乎对权势一点都不动心一样,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只是随便的应了一下,漫不经心的推辞了一番。”


鲁哀公又说道:“寡人看他这个态度,感觉到很没面子,不过还是以国事授予他。”正所谓君无戏言,说出去了就去做了。


鲁哀公又说道:“没过几天,他就偷偷的离开寡人了的。”


鲁哀公又说道:“寡人居然为他的离去而感到忧虑,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好像在诺大的鲁国再也找不到人带给我快乐那样。”


鲁哀公又说道:“这个人到底是何许人呢?让我有如此这般的感受呢?”


10.全德之人

【原文】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屡,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解释】孔子说道:“孔丘我曾经到过楚国,刚好看到有一群小猪在吃母猪的奶,可是这头母猪已经死去了的。可是一开始这些小猪并没有察觉有什么异样的,还是照样吃奶的。”


孔子又说道:“过了一会,它们看到死母猪的眼睛不会一眨一眨的了,不会动了的,就都惊慌的逃离了。”


孔子又说道:“小猪看到死去的母猪的眼睛看不见自己了,已经跟活着的母猪很不相同了。”


孔子又说道:“由此可见小猪所爱的母亲,并非爱母亲的形体,而是爱形体的真正主宰的。”形体只是外在的虚幻之物而已,而自性本心才是形体真正的主宰的。母猪和小猪,这个是天性的母子之爱的。小猪看到母猪目光不会闪烁了,知晓精神不在了,所以就逃离了的。小猪所爱的母猪,并非外在的形骸,真正爱的是形骸的主宰的。虽然小猪很愚笨,尚且爱本来的天真,更何况是人呢?


孔子又说道:“战死沙场的人,尸骨都没有棺材安葬,如何还奢望有棺材的饰品呢?”能够收得全尸就已经是不错了的,棺材是本而棺材饰品为末。


孔子又说道:“已经受了刖刑,失去了腿残废的人,鞋子对他来说,就没有多大用处了的。他是不会再爱穿鞋子了的。”保全双腿为本,而鞋子为末。


孔子又说道:“棺材饰品、无腿残废人的鞋子,这些都失去了根本了的,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的。”孔子举这两个例子来打比方的,让世人知晓什么是本。我们每个人的本并不是这个形骸,而是自性本心。


孔子又说道:“进宫侍奉天子的宫女,不修剪指甲,不穿耳洞。尽量的保全天真全体。”


孔子又说道:“新婚的新娘,就暂时不在外面做家务了,恐怕弄伤了手脚,不能保全全体。”


孔子又说道:“不仅仅要保持外在形体的完整,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在盛德圆满。”如果仅仅是外在形体圆满,德行不行,这个也是欠缺的;即使是外在形体有所欠缺,像哀骀它那样丑陋,但是只要能够全德,做到盛德充满于内,这样更加重要。全德为本,而形体为末。


孔子又说道:“现在哀骀它没有讲话而能够得到国君信任,没有任何功劳别人都喜欢亲附,使得国君甚至都愿意把国事托付于他,还唯恐他不肯接受。这样的人必定是天性全然未坏,而内在富有盛德而不炫耀于外的人。”


11.何谓才全

【原文】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解释】鲁哀公听孔子前面说才全,就问道:“什么是才全呢?”这里的才是指天赋的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天真自性的。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人身真正的主宰的。不被外在的物欲所伤,而能够保全天然本性,如此可以称之为才全。


孔子回答道:“生死、存亡、穷困和通达、贫贱和富有、贤德和不肖、诋毁和荣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的。”孔子在解释才全之前,先说了十六个事情。这十六个事情用八个阴阳相对的词来讲。这些事情都是伤害天然自性的,世人多少无不被伤害到,能够保全的人都极其稀有。所以孔子在这里先讲这个。


孔子又说道:“这十六件事情,日夜循环发生在世人身上,出现在世人眼前,未免伤害世人的本性,而世人不能知晓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能够找到无始以来的初心,通达于自性本心,就知晓本来就没有变化的。


孔子又说道:“正是由于看不到变化中的不变,无常中的常,所以不能进入一种滑和,也可以说是中和的状态;不可以进入灵府,也就是灵动之府,也就是心灵如如不动的境界。”由于我们没有慧眼,就会看到有生死等变化。什么是中和呢?心发出就有了七情六欲,如果发出来能够和,心情就愉悦,否则就烦躁。此心未发出来之前就是中和。灵府这个灵动之府,并非不动,而是灵动。这个已经是进入本心了,此心包罗万象了,具足一切。


孔子又说道:“使得处于中和、安乐、通达的状态;而不失去造化之门。”如果失去造化之门,不能把住物欲的关口,就会污染本心了,就会伤害自性了,就不能才全了。《道德经》中讲,闭其兑,塞其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讲六根清净,就是要把住这些城门,不能让负能量进来。如果漏进来物欲的东西,污染的东西,这就是有漏了,否则就说无漏。佛法讲这些东西还是形象的。前面讲通达还是讲心,心通达而不粘滞于物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也是讲的这个,如果心粘滞在一处,就心随物转了。


孔子又说道:“真人已经恢复了天真自性,绵绵密密,昼夜无有间隙,已经功夫成片了,没有丝毫杂念和烦恼了。此心如同明镜一般,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了。心动而与物相接,如同春天一样,生发万物。这是由于心与物相接时而生于心的,也就是说万物生于心,宇宙在于手。”佛法讲万法唯心造,这个也是真理来的。光有波粒二象性,但是爱因斯坦想了一辈子,都无法弄清楚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以粒子的方式去观测光,光就是粒子;以波动的方式去观测,光就有了波动性。如果我们有第三种观测方式,是否就有了第三种象呢?我们只能知道光的观测结果,无法知晓光的实相到底如何。心和光的实相相接,如同春天来了一样,生成了光子。人如果不去观测光,光是无光子存在的。现在所发现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光子构成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光子构成。光子静止质量为零,运动赋予了光子质量。也就是说,运动赋予了万物质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也不是光子动,而是仁者心动。心动赋予了万物质量,心不动而万物都归于孤寂,宇宙质量为零。这个真相是令科学家感到震惊的,可是庄子已经知晓了。


孔子又说道:“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称之为才全了。”


12.何谓德不形

【原文】“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解释】鲁哀公又问道:“什么是德不形呢?”


孔子回答道:“君子富有盛德如同汩汩的清水一样清澈。水停留在那里非常的平静,平静到了极致。这个可以取法来比方盛德的。内心平和而不炫耀于外,就好像是保持水的平静而不涤荡于外一样。”君子虽然富有盛德,可是能够做到和光同尘,不炫耀于外。如果太过于表现在外,就会引来灾祸了的。


孔子回答道:“要修成盛德,就要做中和的功夫的,这是要修行而得的,并不是随便得来的。”


孔子又说道:“德不形,是说不管万物如何纷纷扰扰,也不能使得你离开中和的境界的。心不会随物转。内在的盛德不会轻易展露于外的,也就是跟着外物走的。”孔子对鲁哀公所说的话,已经发明了中庸之道了,讲得极其正大精确了。


13.德友而已

【原文】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解释】他日,鲁哀公遇见孔子的弟子闵子骞,鲁哀公说道:“以前我南面而君临天下的时候,执掌治国治民的纲纪,而担忧百姓的生死,担忧百姓的疾苦,我自以为已经是通达于道了的。”


鲁哀公又说道:“现在我听闻了至德的人,也就是你的老师孔子的话,我幡然醒悟,虽然有忧国忧民的心思,恐怕这是言过其实了的,并没有能够抓住根本来的。”


鲁哀公又说道:“我舍本逐末,而不重视自己的身体,不重视身体真正的主宰,而使得自性受到伤害。一身如同一国,自性伤害,一身就受到了伤害的。不知道保全百姓的本性,不知道恢复百姓的自性本心,就有亡国的危险了的。”也许鲁哀公没有这么高的悟性吧。


鲁哀公又说道:“我和孔丘并非君臣的关系的,是以道德相交的朋友的。”庄子这里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无法考证其真假,但可以作为了解孔子的重要参考的。庄子并非都是损孔子的,这里把孔子讲得很厉害的。


14.忘其所忘

【原文】闉(yin)跂支离无脤(chun)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盎(ang)大瘿(ying)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解释】一个残废、伛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看着他都习惯了,看正常人觉得不习惯了。看着正常人,觉得这个脖子细细长长的样子,很是不好看。


一个脖子上长了一个瘤子的人游说齐桓公,这个人脖子上的瘤子长得可真是够大的,像一个瓮那么大。齐桓公很喜欢他,看正常人反而不习惯了,觉得正常人的脖子细细长长的,太难看了。


所以说,如果富有盛德,有这方面的长处的话,形体丑陋一些都会忘却的。


世人不把自己该忘记的忘记掉,而是把不该忘记的忘记掉了,这真是大糊涂呀。这个忘字,上面为亡,下面为心。大糊涂就是亡失了本心,也就失去了一身真正的主宰,也就是失去了君主之位了。


15.受食于天

【原文】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斵,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解释】所以圣人逍遥游于大道之乡,游于灵动之府,而忘却了物欲,忘却了外形。


而知为孽。圣人把智巧、揣摩人心当成妖孽,这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多见多闻多知,这些只是增加束缚而已。阿难是佛陀的堂弟,一向以多闻著称,但是多闻不如向内去多下功夫的。


约为胶。如果仅仅是用仁义来约束人心,用刑罚、戒律、规范来约束的话,这就会增加人心的束缚,胶粘而不能解脱。万物没有无限制的自由。河流如果没有河堤就无法存在了;地球如果没有太阳的约束就飞向漆黑的太空了;风筝如果没有丝线牵引就无法在天空飞了。约束和自由互为阴阳。如果自律到达了顶点,也就是像孔子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如此就对应于乾卦。如果他律到达了极点,也就是乱世用重典,这就对应于坤卦。德治和法治互为阴阳,如果德治到一定的程度,法制可以减少许多的,正如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废除了许多秦朝的法令。


德为接。道德本来是好事来的,可是没有得道装作得道,没有道德装作有道德。反而道德成为待人接物被利用的工具了。以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了。


工为商。以机关、技巧来谋取别人的利益。大道巧夺天工,而不会贵难得之货。即使是玉石,也不会觉得贵;即使是普通石头,也不会觉得卑贱。可是世人仗着手巧,以为可以巧夺天工而谋取暴利。人类胆子越来越大了,甚至通过科学技术人工造肉来上架销售,这个是逆天的行为的,会遭受惩罚的。


圣人不谋,恶用智?前面讲世人的四种做法,这里讲圣人刚好反过来的。圣人不会去用智巧谋划,不喜欢用小聪明。人算不如天算,秦国虽然用尽了计谋去谋取天下,可没过多久就给刘邦做了嫁衣。


不斫,恶用胶?圣人不刻意去雕琢,不刻意用规矩、刀斧去规范。不会用这些东西胶粘本心,增加不必要的束缚。


无丧,恶用德?圣人从来都未曾丧失一丝一毫的盛德,不用刻意去标榜自己的道德,以小恩小惠去收买人心,得到大家的肯定。


不货,恶用商。圣人不贵难得之货,知晓自身已经得到了无价的珍宝,不用向外求了,也不用去兜售。圣人只将道传于有缘人,如果不得其人是不可以传的。黄石公把《素书》传给张良,也是经历了诸多考察的。张良找不到合适的人传,就将书带进了坟墓了。圣人把道看得比世间最贵重的东西还要贵重。


四者,天鬻也。这四者中天德,是上天养育的。


天鬻也者,天食也。天鬻也就是上天以大道滋养于圣人的,喂食于圣人。


既受食于天,又乌用人。既然是乞食于上天,又怎么需要有求于人呢?不需要去刻意增加人为的知见,不需要收买人心,不需要求人购买,不需要人为的约束。


16.无人之情

【原文】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 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解释】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圣人虽然居住于人世,有人的形骸,但是绝无人的私情。圣人无情,并非没有大爱。圣人无私情,正是有大慈大悲的大爱。圣人已经去除了七情六欲了,回归到了七情六欲未发出时的中和了。


有人之形,故群于人。圣人有人的形骸,所有能够群居于众人之中。如此可以接近众人,可以接引和教化众人。


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正是由于圣人已经绝了人的私情,虽然有个人的形骸,可是心已经超越于物外了,不被外物所束缚了,所以没有人世的是非之心了。没有什么情绪邪念,是非也不会影响到此身了。


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人可真是太渺小了的,在太虚之中如同恒河沙中的一粒而已。在庄子眼里,人是太渺小了的。寿命又极其短暂,如同白驹过隙,又有什么好去贪恋的呢?


謷乎大哉,独成其天。虽然人的形骸很小,但是此心无比广大,无所不包,超然于物外。如果能够保全此天德,就可以由人而入于天了,可以由凡入于圣了。


17.以坚白鸣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解释】惠子跟庄子是至交好友来的。


惠子有一天对庄子说:“人本来就是无情的吗?”


庄子回答道:“是的。”我们听了庄子这么说就会很纳闷了。惠子也同样的纳闷,放心了,他会帮我们问的。


惠子又问道:“人假如都无情感,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庄子回答道:“大道赋予人相貌,而上天赋予人形骸,怎么能说不是人呢?”大道赋予每个人自性本心,自性为人人所本有,怎么不能称之为人呢?自性本心为本,而人的私情为末。惠子听了还是不太明白,继续问。


惠子又问道:“既然称之为人,为什么无情呢?”


庄子回答道:“我所说的无情是指是非好恶的私情的,并非人伦之情的。”庄子并非要绝君臣、父子和夫妇之情的,这是人伦之情,这是很美好的。


庄子又说道:“我所说的无情,说的是人往往为了贪欲,而产生了是非好恶的私情,就会伤害自性本心,给自己身体带来灾祸。反而因为私情而伤害了自己了,所以就要绝私情的。”


惠子又问道:“如果根本不去养活自己,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如何能够保全这个身体呢?”庄子说不是绝人伦之情,惠子听了就又举吃喝拉撒等这些私欲,这些是不是也是私情呢?如果没有这些私情,如何能够养活这个身体呢?


庄子回答道:“大道赋予人相貌,上天赋予人形骸,只要不用是非好恶来伤害身体就可以了。自然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体了。”吃喝拉撒这些事情是天然之情,并非什么私情,只要不把是非好恶横加在上面就不会伤害自身了的。


庄子又说道:“你现在神不能内守,而是飞驰于外;你的精力为世事而疲困;依靠着大树在那里高歌;背靠着大树在那里弹琴,眼睛似睡非睡的样子。”庄子说惠子不能以天德为乐,使得精神外泄。


庄子又说道:“上天赋予万物形体,包括人、石头的形体等,而你却以离坚白来辩论不休,真是不应该啊。”


惠子和公孙龙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离坚白的言论。关于离坚白,在公孙龙子中有详细的探讨。一个石头的实相是如何的呢?眼睛去看石头的一瞬间,白色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了。眼睛去看王阳明山中之花的一瞬间,花的颜色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了。手去摸石头的一瞬间,就会感觉到石头的坚。假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仅能看,一个人仅能摸。看到石头的白的那个人,无论怎么样也无法向另外一个人形容石头的白是怎么样的白。摸到石头的那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另外一个人形容石头什么是坚。离坚白可以破解现代物理学的难题。石头有坚白二象性,正如光有波粒二象性那样。石头还有别的象,光也同样有别的象。石头的实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光的实相也是如此。


公孙龙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心法,虽然庄子这里有所批判,但是庄子并不是说他们的学问不行,而是没有必要如此,让世人误解为诡辩,还不如逍遥游于大道之乡。


为什么庄子说大道赋予人相貌,而上天赋予人形体呢?外离相即禅。如果能够于相貌而离相貌,就是得道了的。眼睛去看一个人的时候,相貌一下子显现出来。即使是西施那样的美女也是如此,我们不去看西施的时候,西施是没有任何肤色的,也没有任何形状,只有人去看的时候才显现出来。这个美女西施的形象,只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之中,可以说是幻象罢了。所以庄子说大道赋予人相貌。虽然说看了才有相貌,不看也有一物存在。上天赋予人形体,这个形体是无有颜色、大小的,是人的实相。


庄子素解全集观看链接https://www.fs0757.com/home/article/nlist/catId/29.html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