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遇到意识素解(3)
第三章 物理学遇到意识(3)
1.新的东西
【原文】物理学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有待发现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愈加精确的测量。
【解释】这是一位物理学家于1894年说的话,话音刚落下,就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现在物理学发展至今,围绕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
中国新生代哲学家查惠心讲过:“在我眼中裹夹在集体无意识中的人就如皇帝的新衣一样,自己无明的轮转不说,还要拉着周围的人认同其价值观、面子观、恐惧意识观、虚伪观、家庭观、金钱观、亲戚观,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种自欺欺人的阵营,形成了强大的集体意识、彼此间又互相限制和束缚,在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限制之网。人们一直忙碌着争名夺利,赚钱、生存、养家、娱乐、美食、娶妻生子、争吵、互相伤害、互相限制、互相束缚、互相指责,然后又继续凑合在一起生活,并且苦中作乐的自我安慰说这就是生活。然后让下一代的子女和自己一样继续无明的沉沦于这种无觉知、无独立自由意识的模式中。却没有人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世世代代的人类如此反复循环而无法停下来,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另外一种活法了吗?难道人类就要活成这种标准模板和满足集体标准认知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吗?问问你们自己都能100%满足自己的人生吗?没有苦吗?没有烦恼吗?对了,好像人们停不下来的最大原因就是源于恐惧。人们总是有很多很多的担心,担心老无所依,担心没有钱,担心没有住的地方,担心没人爱,担心被抛弃,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工作没钱,担心未来没有依靠,担心老了没钱得多买些房存些钱,担心自己没钱会饿死,担心死亡,担心疾病。”
我们反思一下物理学领域有无存在类似的情况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量子理论的秘密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一不小心就被说破了。
从事是物理学研究的人们,被裹夹在集体无意识当中。在西方众多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的光环的照耀下,在众多权威的碾压下,后来的人们不被允许去提不同的见解。在集体意识里,量子理论不能被理解,只能停留在计算和应用上。如果要问为什么,会被告诉马上闭嘴。
从事是物理学研究的人们,被裹夹在集体无意识当中。前面我们讲过,突破量子理论的秘密,需要能够得道,掌握真理。然而掌握真理的人是少数的,少数人去说服一个庞大的集体,谈何容易?
研究物理学的人,自己无明的轮转不说,还要拉着周围的人认同其对于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观点。自从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种自欺欺人的阵营,形成了强大的集体意识、彼此间又互相限制和束缚,在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限制之网。相对论的时钟变慢、长度缩短和空间弯曲等都是停留在现象时空。而真相的秘密藏在自在时空当中。赵国求教授的双四维时空对此解释相当精辟。将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分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象时空如同哈哈镜,而自在时空为实相。所谓的实验证明,也只是停留在现象时空。实验证明只是用谎言验证谎言罢了。
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们,似乎忘记了物理学的初心,而且是集体忘记了。忘记了不畏权威、追求真理、探求真相。所谓物理,是穷尽万物之理的学问。现在学问划分越来越细,人们迷失在物理学的泥潭当中,耗尽毕生的精力。人们一直忙碌着争名夺利,赚钱、生存、养家、娱乐、美食、娶妻生子、争吵、互相伤害、互相限制、互相束缚、互相指责,然后又继续凑合在一起形成物理学的生态圈,并且苦中作乐的自我安慰说这就是物理学。
然后让下一代的子女和自己一样继续无明的沉沦于这种无觉知、无独立自由意识的模式中。前面一代的物理学家去世以后,再也无人敢去质问为什么了。当年爱因斯坦和波尔之间关于量子理论曾经爆发过激烈的争论。后来者从学习之初,就被灌输了量子理论的集体意识,很难跳出量子理论而看量子理论。反而我们通过阳明心学跨界看,也许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却没有人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世世代代的物理学研究者如此反复循环而无法停下来,难道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就注定是无法理解的吗?物理学是注定不能统一的吗?难道物理学研究者就要活成这种标准模板和满足集体标准认知才是正常的吗?
问问你们自己都能100%满足自己的研究生涯吗?没有苦吗?没有烦恼吗?是不是曾经为了想不通某个物理学问题而夜不能寐?对了,好像人们停不下来的最大原因就是源于恐惧。人们恐惧权威,人们害怕因为提出不同意见而被鄙视。
人们总是有很多很多的担心,担心老无所依、一辈子研究物理学到白头了,如数家珍的东西,被全盘颠覆否定了。担心没有钱,担心触动学术权威而失去研究岗位。担心没人爱,假如面对真理,可能会被许多人攻击和诋毁。科学网中罗教明教授一个人勇敢坚持真理,面对许多不同意见和声音。担心被抛弃,担心用阳明心学等哲学思想处理物理学问题,不被理解,被人为是唯心主义。人们只是停留在计算和应用上,不敢提为什么。
2.光的故事
【原文】牛顿断定,光是微粒流。…他强烈坚持偏好粒子说。而牛顿的支持者实际上比牛顿本人更加笃信牛顿的微粒说,直到大约1800年,当托马斯.杨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光的波动性之后,这一局面才告终结。…在19世纪初,杨给出了光是一种波的有说服力的证明。…在一块经过发黑处理的玻璃板上,杨刻画了两条相隔很近的平行线。光线通过这两条狭缝后投影到墙上形成明暗交替的条纹。我们称之为干涉条纹。我们会看到,这种条纹表明光是一种扩展的波。
【解释】前面我们已经详细探讨过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以观察粒子的方式,在时域空间中观测光,就可以得到光的粒子性。正如阳明先生所说,意在于孝顺,孝顺为一物。同样道理,意在于电子的实相,电子为一物。意在于光,光子为一物。意在于中微子的实相,中微子为一物。
以观察波的方式,在频域空间中观测光,就可以得到光的波动性。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光的粒子性进行描述,在频域空间中可以用数学点描述光子的位置,但是数学点不能代表光子本身。同样很好地解释光的干涉条纹产生过程。在频域空间中,单电子同样可以形成干涉条纹。在理想状态下,在频域空间,用子弹或者石头代替光子、电子,同样可以得到干涉条纹。由此可见,简单地说光具备波动性,这是不太科学的。光的这个波动性停留在频域空间,这是概率波。
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在时域空间,光体现为粒子;在频域空间,光体现为概率波。正如公孙龙子关于石头的论述,石头的本质具备坚白二象性。康德说我们无法知晓物自体,光的物自体,石头的物自体我们无从知晓。也就是说,我们对光是无法完全知晓的,甚至我们司空见惯的石头,如果离开观察,离开感官也是无法知晓的。所谓知晓实际上也是创造现象实体的过程。我们观察光的同时,在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这是符合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的。
“杨时一个早熟的孩子,据说他两岁就能流利地诵读。他受的是医学教育,靠行医养家糊口,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象形文字翻译大师,但他的主要兴趣是物理学。”然而杨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物理学家的集体意识作用下,人类集体失忆了两百多年。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出现了偏差,而且把这些偏差教育下一代。像我这种听话的孩子,一开始就记住了光是具备波粒二象性的,从来都未曾质疑过。现在到质疑的时候了。
我们发现牛顿是对的,然而也不完全对。因为光的现象实体是粒子,然而光的自在实体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动。如此光的故事该划上圆满的记号了。
3.波的错觉
【原文】如果光是微粒流,就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从一条狭缝或其他狭缝出射的小子弹彼此间是互相独立的,不能够互相抵消从而产生出有赖于缝间距的条纹。
【解释】牛顿的时代,认为光是粒子。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出现了光的干涉,从而证明光是波。然而杨氏干涉实验果真能证明光就是波吗?这里我们借用火眼金睛打破几百年来人们认知的错觉。
光是粒子流,同样也可以产生干涉条纹。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单电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已经很清楚,不管是电子、石头或者子弹,都可以形成所谓的物质波。后续的实验发现,非带电粒子如中子等都可以形成干涉条纹。杨氏干涉实验中所描绘的是概率空间的粒子表现,光如果是波,也可以说是概率空间的概率波。
在量子理论当中,我们习惯于工作在概率空间或者频域空间。薛定谔方程、电子云等都是工作在概率空间,甚至杨氏干涉实验也是如此。
在宏观世界我们看到的波,比如水波等,都有直观的感觉,然而我们往往容易被这种直觉蒙蔽了。我们习惯于认为干涉是两列波在互相拉扯,抵消,所以形成干涉条纹。我在思考单电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时候,也是习惯性地这么思考的,从来没有怀疑过。然而事实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单电子由于面对双缝,会衍生出两个概率半柱。在一个横截面内,会衍生出两个概率半圆。在概率较高的区域,就出现了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成并非如同水波那样互相拉扯抵消,而是概率的大小导致了干涉条纹的出现。
由此可见,杨氏实验并不能证明光是一种波,不能否认光的粒子性。如果非得给光加上一个波的概念,那可以说是概率波。然而概率波并非真正的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到此已经明了,之所以说光有波动性,那是在概率空间或者频域空间中,可以说是概率波;之所以说光有粒子性,那是工作在时域空间。所以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会同时出现,也不会互相干扰。
4.激烈争辩
【原文】杨的论证就真的无懈可击吗?未必。在杨提出这一解释的当时,这种解释即受到激烈争辩。杨的英国同行坚定地站在牛顿的微粒说立场上。而光的波动说则得到法国科学家的青睐,而且部分处于这个原因从而为英国人所拒绝。然而,进一步的实验很快就压倒了反对意见,光是一种波得到了公认。我们从光波的角度描述了干涉。其实这种讨论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波,其关键在于:干涉展现了一个扩展波的实体。干涉现象无法用致密的独立粒子流来解释。
【解释】杨氏干涉实验提出光的波动性,一开始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产生了激烈的争辩。牛顿在英国,英国的许多同行反对波动说;而法国的同行反对粒子说,而支持波动说。
光到底是什么呢?光具备粒子性,这个没有错。观察创造现象实体。心观察光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这是在时域空间。光具备波动性,这个也没有错。这是工作在概率空间或者频域空间。因为物理学家习惯性工作在概率空间或者频域空间,所以搞出了所谓的概率波。概率波并不能说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波。因为有了概率波,所以也有了所谓的物质波的概念。在数学上可以借助这些概念进行描述,这也是没有错的。只不过停留在应用层面罢了。
然而光到底是什么呢?爱因斯坦思考了一辈子,也无法思考明白。波粒二象性并不代表着光的本质。光是粒子,可以说对,可以说也不对。光是波,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可以说,光是非粒非波。我们已经打破了光的粒子相和波动相,证入了光的空性。
5.精神能量
【原文】什么是精神能量呢?物理学对能量一词并没有专利。能量一词在19世纪初被引入物理学之前就长期存在了。如果精神能量可以转换成能由物理学处理的能量,那它也将是我们讨论的一种能量形式。当然,这一点至今尚没有普遍接受的证据。
【解释】每个人有不同的精神能量层级,比如古往今来的圣人,他们的能量层级比较高。不同的能量层级,境界不同,所看到的也不一样,所感召的事物也不一样。如果能量层级比较高,根据吸引力法则,相应的美好的物质、亲密关系等都会被吸引到生活当中。能量级别越高,心想事成的能力越强。
四书的《大学》中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是要正心诚意,把精神能量的层级提升,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所谓平天下,并非扫平天下,而是使得天下归于太平,归于大同。
关于精神能量,在古圣先贤的经典中都有许多的实证描述,并非没有证据。相应地,如果要突破物理学的瓶颈,实现物理学的大一统,需要提升精神能量,就可以看到量子理论、相对论和经典物理学等并无根本矛盾。
如果能够提升精神能量到得道的程度,至少是明心见性,就可以用道把现有的各种物理学理论串联起来,形成大统一理论。绝对真理等于无数个相对真理之和。当然我们不必要穷举所有的相对真理,只需要把主要的物理学的相对真理进行融合就可以了。
6.光速不变
【原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令他们十分吃惊。地球相对于以太似乎是不动的。至少他们在所有方向上测得的光速均相同。试图运用电磁理论来解释这一结果的各种巧妙尝试都归于失败…爱因斯坦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快刀斩乱麻。他大胆地将观察到的事实作为假设:无论观察者运动的速度有多快,光速都是不变的。他把这种奇怪的结果作为大自然的一种新属性。因此两名观察者,尽管以不同的速度在移动,但他们测得的光速均相同。因此(真空中)光速成为一个普适常数,记为c。
【解释】以前我们以为宇宙中弥漫着以太,现在物理学家们又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为了赋予粒子质量,认为宇宙中弥漫着所谓的希格斯粒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因为物理学家们在标准粒子模型当中,无法找到赋予粒子质量的机制,所以就假象出由于希格斯粒子的阻碍,赋予了粒子质量。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观察创造现象实体。基本的物理量如时间、长度、质量和速度等都离不开观察者。观察创造了速度和质量。爱因斯坦有个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于光速的平方。质量居然和光速有关。光可以说是一种能量,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转化为光,物质不断分下去,最小的粒子可以说是光子,光子才是真正的上帝粒子。然而创造上帝粒子的,离不开你的观察,离不开你的参与。观察光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一物。既然光子被称之为上帝粒子,而光子由心所创造,心岂不是变成了上帝了?这也就是万法唯心造的深刻内涵。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心不去观察光,心归于孤寂状态,光子质量为零。所以说,心归于孤寂状态,宇宙的质量为零。心观察光的时候,创造了光子一物,心动而赋予光子运动质量。光子有质量了,万种粒子也跟着有了质量,这也是粒子质量存在的根本机制。是你观察粒子,创造了粒子的质量。
同样道理,观察创造了速度,创造了光速。古人有个公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不是光动,而是仁者心动。心归于孤寂状态,不存在速度的概念,更没有光速一说。不管观察者运动速度如何,在不同的观察者眼里,光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这也是光速不变原理的根本原因。光速不变是在观察者眼中不变。
7.相对论
【原文】既然光速对所有观察者都是相同的,那么就不可能测得绝对速度。任何观察者,无论他的速度是多少,都可以认为自己是处在静止参照系中。因此不存在什么绝对速度,只有相对速度是有意义的。故此,我们称爱因斯坦的这种理论为相对论。
【解释】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要找到绝对真理,只能是把所有的相对真理相加,就可以逼近绝对真理了。
如果固执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别的都不能为中心,那就错了。这也是为什么哥白尼和布鲁诺要坚持捍卫日心所的原因。然而如果固执地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那也是错了。可以把月亮、地球或者太阳当成宇宙的中心,甚至把你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也可以。
任何观察者,无论他的速度是多少,都可以认为自己是处在静止参照系中。一只蚂蚁,可以以它为中心建立参照系。可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每个人观察所创造的现象实体。
8.无超光速
【原文】借助于简单的代数,爱因斯坦从他的假设中进一步推导出可检验的预言。这个预言也是本书中最重要的预言,它是说:没有任何物体、任何信号和任何信息可以跑得比光速更快。另一个预言则是:质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这些预言都已被证实,有时还非常显著。
【解释】没有任何物体、任何信号和任何信息都离不开观察者,都是观察者所创造。请注意,大家不要理解偏了,不能完全唯心的。真理是非唯心非唯物的。意在于电子,就创造了电子一物。正如观察月亮,创造了月亮这个现象实体。因为如果离开了观察,月亮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的。但是存在一物,那一物可以用康德的物自体来描述。
心是超级测量工具,所能感知的最高速度就是光速了。所以说,最高的速度就是光速了,根本就不存在超光速这样东西。
量子纠缠不能被认为是超光速,两个互相纠缠的量子只是关联罢了,并不是速度能够超越光速。比如两个互相纠缠的电子AB,观察电子A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A这个现象实体,同时创造了左旋或者右旋。观察的一瞬间,从概率空间转移到了时域空间,电子B就是右旋或者左旋的。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离开了观察,离开了仁者心动,连动静的概念都没有,连速度都没有,如何来谈光速和超光速呢?
9.难以思议
【原文】相对论中最难置信的预言是时间的推移是相对的:我们看到,一个快速移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要比身边静止参照系中时钟所显示的时间慢。
【解释】用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同样除了可以打破速度、超光速、质量等假象,同样可以打破时间的假象,做到离相。
在许多佛经一开始,用一时,而不是具体的时间。在古天竺比较没有时间概念。佛陀早就在菩提树下证得了宇宙和人生的实相,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幻象,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打破人相、寿者相等。
说白了,之所以有时间的概念,只是由于日月双轮的变化,使得人们有了时间的概念。
观察者创造了时间这个现象实体。时间是在现象时空,而不是在自在时空。现象时空如同显示器,如同哈哈镜,可以扭曲,比如发生时间变慢、长度变短和空间弯曲等。
10.有效检验
【原文】人们还可以通过对原地钟表与周游世界飞行的时钟进行精确比较检验了这一理论。旅行时钟返回后确实变“年轻”了。它们与本地时间的差值与理论语言的结果精确地一致。相对论的有效性在今天是如此稳固,以至于只有极具挑战性的检验才可能有意义。
【解释】在这里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智慧继续打破实验这个假象,让我们离相。
西方物理学所谓的实验,都要求可重复性,要求第三方可以检验。然而第三方是以外在的角度去检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不亲自去实验一下,无法检验水到底烫不烫。
应该说亲身检验加上第三方检验结合,这样更加的全面,而不会片面,更加令人信服。
所谓的实验仅仅是停留在现象时空罢了,只是在用重复出现的假象来验证假象,用谎言验证谎言罢了。
11.有序图景
【原文】在19世纪末,寻找自然界基本规律似乎已接近目标。人们感到这项任务就要完成了。物理学呈现出一种与当时得体的维多利亚格调相配的有序图景。地上的和天上的物体都按照牛顿定律运行着。因此,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原子也应如此。当时原子的性质还不清楚。但在大多数科学家看来,就描述宇宙的工作而言,余下的事情似乎仅是填充这架大机器的细节。
【解释】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间,心里有莫名地感动。本来物理学的天空就是如此美丽,可是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却横插一杠,搅浑了物理学的天空。整整一百多年过去了,无数的科学家的精英们被带入迷途。
也许有人会问我,你凭什么这么评价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呢?
我先说说相对论。相对论中的钟慢效应、尺缩效应、质能转化和空间弯曲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现象时空当中,而非在自在时空,并非宇宙的本质。如同显示器或者电影屏幕,现象是可以扭曲的;如同在观看哈哈镜,现象是可以扭曲的。然而我们却把扭曲的现象当成了真实本身,当成了真正的科学思想。当然了,打破相对论的相,将直接启发我们进入新的科学革命,将迎来真正的科学思想回归。正所谓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人类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将迎来真正的大悟。
再来说说量子理论。我们可以打破量子理论的假象,证入量子理论的空性。前面我们已经打破了光的波动性的假象。所谓的粒子,光子、电子、中微子和中子等,这些都是现象实体罢了。观察的一瞬间,创造了这些现象实体。所谓的粒子都是虚妄,其它的也是如此。前面我们已经打破了测不准原理和物质波的假象,打破了电子云的假象。当然我们打破了许多量子理论的假象,但是并不否认它们在应用上,在术的层面的成功。量子理论只是并非真正的宇宙实相罢了。只是由于人们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混淆,把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或者概率空间混淆,所以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困难。
由此可见,两大主要的科学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把人们带偏离了科学的轨道。现在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我们可以用道从上至下兼容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经典力学等许多理论。许多相对真理之和就逼近了宇宙的实相,逼近了终极的大统一理论。如果没有这些相对真理,没有这些指月的手指,我们也无法看清月亮。
微观的原子世界,如同太阳系一样有条不紊。宇宙这个大机器太神奇了,大机器中的细节也是全息的,情形跟大机器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原子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做椭圆运动,就好像是太阳系中那样,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在罗教明教授的理论中,居然可以用经典力学推导出薛定谔方程,推导出普朗克常数,这样就打通了经典和非经典的界限,恢复了原子世界美丽的天空了。
12.自由意志
【原文】牛顿物理学的决定论否定了自由意志吗?物理学家将这些问题留给了哲学家。定义物理学家认为的属于自己的领地似乎很简单。人们已经没有多少动力去探索自然法则背后的更深的意义。但这种直观上合理的世界观无法解释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看到的一些令人迷惑的东西。起初,人们以为这些谜团似乎只需在细节上加以探讨就可以解决。然而不久,探索的结果开始挑战人们业已习惯的经典世界观。但直到今天,一个世纪以后,这种世界观仍在争论。
【解释】牛顿物理学的决定论否定了自由意志吗?物理学家将这些问题留给了哲学家。我虽然不是哲学家,但是可以借助古圣先贤智慧的加持,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就像是宇宙的两个面一样,都是对的,又都不完全对。决定论来源于定律定理的精确限制,然而自由和限制是互为阴阳的。如果没有河堤的限制,就没有河流的存在。如果没有太阳的限制,就没有地球的存在,将飞入茫茫的太空,无法孕育生命。如果没有丝线的限制,风筝就无法在空中自由飞翔。如果没有方向盘的调控,汽车就无法自由地驰骋在公路上。歌德讲过,没有无限制的自由。
对于个人命运而言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符合于决定论,一定程度上有符合于自由意志。《了凡四训》中讲过袁了凡命运的故事。有个算命先生给他算命,命中无子,五十三岁寿终正寝,当官当到啥程度。在一开始的几年内,似乎一切都按照算命先生说的那样,他干脆就啥都不干了。因为既然是命中注定,还有什么好努力的呢?他发现符合于决定论了。后来他遇见一个禅师,教他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位禅师让他坚持做善事,每做一件善事就记录下来,当他做够了三千件善事,命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了自己的儿子,寿命也大大超过了五十三岁,官运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后来禅师指引的改变,也许他的命运基本符合决定论了。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共同主宰了人的命运。同样的道理,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共同决定了物理学。心观察光的实相,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自由意志对应于心,而共同作用的一瞬间决定了光子的产生。牛顿的决定论并不会否定自由意志,同样的自由意志并不否定牛顿的定律。
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看到的一些令人迷惑的东西无法得到解释,那是由于所有的物理学研究都停留在现象时空罢了,用现象来验证现象,用谎言来验证谎言罢了。
量子理论只是由于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混淆,把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或者概率空间混淆,所以扰乱了对经典世界观的理解。
起初,人们以为这些谜团似乎只需在细节上加以探讨就可以解决。然而普朗克搞出一个量子,薛定谔搞出波动方程,德布罗意又搞出一个物质波,杨氏搞出光的波动性,海森堡搞出一个测不准原理。如同一个个谎言不断地进行堆砌,物理学家共同编制的网,把自己和更多的后来者束缚在其中,无法解脱出来。
然而并不能说他们搞错了,他们搞得很对,只不过都是在现象时空忙活罢了,并不是真理本身。
不久,探索的结果开始挑战人们业已习惯的经典世界观。由于量子理论的计算和应用大多数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所以跟在时域空间中的经典世界观发生了许多的冲突。
但直到今天,一个世纪以后,这种世界观仍在争论。是时候了结这些争论了,我只不过是说破皇帝新装的孩子罢了。
13.不可取代
【原文】量子物理学不会像太阳中心说取代早期的地球中心说那样取代经典物理学。相反,量子物理学将经典物理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情形包括进来。经典物理学是对通常比原子大得多的对象的行为的一种非常好的近似。但如果你深入研究任何自然现象,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还是宇宙学的,你都会遇上量子力学。从作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弦论到宇宙大爆炸,所有的物理学均从量子理论开始。
【解释】(1)量子物理学不会取代经典物理学,相反地,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我们可以从真理,从形而上的道的层面,由上至下兼容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不会取代量子物理学,量子物理学也不会取代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是在时域空间考虑物理学,而量子物理学大多数时候习惯于在频域空间考虑物理学,实际上两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完全都是等价的。经典物理学完全可以应用于微观领域。罗教明教授就是完全用经典物理学提出了共振氢原子模型,从电子的近似圆周运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从而推导出普朗克常数。他的理论已经很好地证明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完全是相通的,可以互相推导和转化。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他这个理论在未来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也是如此坚定认为的。
(2)地心说和日心说到底哪个对?
日心说完全取代了地心说了吗?一切都是相对的。以太阳为中心、以地球为中心或者以月亮为中心,都是对的。甚至以我们每一个人为中心,以一只蚂蚁为中心建立参照系,也都是可以的。
如果固执地一定要以地球为中心,这就不对了;如果固执地一定要以太阳为中心,这也不对了。如果固执地一定要以你自己为中心,或者固执地一定要以某一个人为中心,这样也都是不对的。所以都需要换位思考。
《庄子》中有关于正位的精辟论述。猿猴的正位是树上,如果在平地就不习惯了;泥鳅的正位在淤泥里,放在陆地或者水里就不好了。所以,我们要研究原子,需要居于原子的正位,也就是在原子内部,特别是在原子核上观察。如果在宏观世界观察原子系统,就不是在正位,就会出现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了。我们要研究牛顿,需要站在牛顿的角度来思考,而不要自以为是地去猜测牛顿。
(3)量子物理学不能把经典物理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情形包括进来。量子物理学如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要把经典物理学包进来,这是越搞越乱了。
量子物理学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而经典物理学习惯于工作在时域空间。量子物理学不要试图去吞并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也不必要去吞并量子物理学,两者在不同的频道。手去摸石头,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坚硬特性。眼睛去看石头,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白。手和眼睛工作在不同的频道,如同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一样。白不能包括坚硬,坚硬也不能包括白。
经典物理学并不是对比原子大得多的对象的行为的一种非常好的近似。经典物理学完全可以用在原子系统。相对论也可以用于原子系统。由于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电子只能被抽象成数学的质点,这也是量子理论遭遇瓶颈的根本困难之一。实际上原子内部,电子如同行星那样围绕原子核运动。可以用电子球模型来描述电子,这样的电子有半径,有自旋,有表面线速度。我们不必担心电子表面线速度会超越光速,由于相对论有所谓的尺缩效应,电子的半径会变短,速度会变慢。
假如有一个巨人从远处观测太阳系,太阳系如同原子系统那么小,这个巨人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原子系统。近期天文学研究已经发现,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计算,于是物理学家惊呼薛定谔方程上天了。实际上这一点并不用有什么大惊小怪。
在宇宙中椭圆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而它们都可以投影成为正弦波,可以用数学进行描述。薛定谔方程把时域空间转化为频域空间进行描述。受惯性思维的误导,物理学家又发明了所谓的超弦理论,期望用它来统一物理学,这已经走入死胡同了。如果说波动是宇宙普遍的规律,那么还不如说椭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波动是人去观察的一瞬间所创造的,并非存在着波动。粒子也是人观察的一瞬间所创造的,并非存在着粒子。
我们不必要夸大量子理论的作用,也不必要排斥量子理论。量子理论只是停留在术和应用层面的工具罢了,但并不代表着宇宙实相本身,并不是真正的科学思想。
14.难以置信
【原文】八十多年来,量子理论一直在经受着挑战性检验。这一理论的预言从来没有被证明是错的。这是最经得起实验检验的科学理论。它没有竞争对手。不过,如果你认真考虑这一理论的隐含意义,你就会遇到一个谜团。这一理论告诉我们,物理世界的实在性取决于我们如何观察它。这一点很难令人相信。
【解释】八十多年来,量子理论都经历过了许多实验检验。然而被实验检验的就一定就是真理本身吗?
我们假设电脑游戏中有个人物,他在不断地奔跑。我们不会把他没有看到的场景给展现出来,而是他跑到哪里,就把相应的场景进行计算展现出来。如此比较优化,不会浪费内存。这个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验证,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地真实。甚至他做了许多物理学实验,也都十分吻合。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处的境地,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所处世界的虚妄。
不能说被实验检验的就是对的。量子理论工作在现象时空,并非在自在时空。实验也是在现象时空进行检验,如同用谎言验证谎言,令谎言更加真实。
不能说被逻辑推理验证的就是对的。逻辑推理只是停留在形式系统内打转,如同在如来的手掌中打转一样,无法跳出形式系统,无法跳出逻辑推理。只有跳出逻辑才能看清楚逻辑的局,只有跳出形式系统才能看清楚形式系统的局。只有跳出庐山才能看清楚庐山,只有跳出自我才能真正地看清楚自我。为了证明一个数学命题,需要有若干个命题进行兜兜转转地证明。然而总有无法证明真或者证明伪的命题,这是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告诉我们的内容。总有无法证明是不是谎言,或者无法证明是不是在梦中。
虽然量子理论在实验检验中没有败绩,然而并不代表真正的科学思想。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与时域空间的理论可以互相转化,两者也是等价的。
量子理论中遇到一个谜团。这一理论告诉我们,物理世界的实在性取决于我们如何观察它。这一点很难令人相信。然而在古往今来许多公案中,许多先人已经给了我们启发了。
(1) 王阳明的山中之花公案
不看花的时候,花归于孤寂状态,心也归于孤寂状态。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
(2) 爱因斯坦的月亮公案。
月亮是不是看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所对应的物自体是存在的。物自体没有名字,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大小。只有人去观察月亮的时候,月亮的形状,颜色才在人心中显现出来。
为什么这个谜团困扰物理学家那么多年呢?因为如果要打破这个谜团,需要做到离相。然而,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天啊!这个谜团的钥匙是无上甚深禅,难怪咫尺西天。这个谜团障碍了诸多科学界精英达百年之久。
我们知道许多物理学家逼近这个终极答案了,比如日本的汤川秀树喜爱汉学,尤其是老庄之学,然而他终究没有能够明心见性,终究没有得道,所以被阻碍在真理大门之外。薛定谔虽然接触古印度哲学,但是终究没有得道,所以也无法揭示终极秘密。
15.感到震惊
【原文】还有一种倾向认为,对已有陈述进行重新解释就能够使之变得合理。我们奉劝不要用合理性作为对理解力的检验。这里就有一项检验:波尔,量子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曾警告说,除非你对量子力学感到震惊,否则你并不理解它。
【解释】量子理论告诉后来者,只需要乖乖地停留在计算上,不要试图费脑子去理解它。如果仅仅停留在应用上,根本就不会感到震惊,因为量子理论和实验吻合相当好。
只有深入去思考背后的谜团的人,才会感到震惊。
然而为什么会感到震惊呢?我们从真理的角度,从形而上的道层面看,就可以看得很清晰了。假如一只蚂蚁在地面爬行,有个小朋友故意逗它玩,把一块面包丢在跟前,又拿走,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小蚂蚁会感到很震惊。然而,作为一个大人,从上往下看,就会看得很清楚,根本不要觉得震惊。
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工作在现象时空。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于宏观世界的时域空间。一旦我们观察量子的时候,就会创造量子这个现象实体。同时从习惯性的频域空间,一下子切换到时域空间;从自在时空一下子切换到现象时空。一瞬间的观察,进行了两次的时空切换,难怪我们会晕头转向了,感到震惊不可理解了。
16.更深层次
【原文】虽然我们的描述像是一部小说,但我们描述的实验事实和量子理论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是完全无可争议的。但当我们探索这一理论的解释,从而物理学遇到意识问题时,我们便跨过了这一理论的坚实基础。量子力学更深层次的含义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
【解释】看来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在刨根问底了,正所谓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量子理论这个大谜团解开的时候,将直接宣告新科学革命降临。
以前有些不安分的学习者在研究量子理论的时候,喜欢问为什么。结果被告知,赶紧闭嘴,乖乖地计算和应用就可以了。然而追求真理的愿望从来不会被压制,越压制我们就越好奇,越一往无前。
在我参加完全国第二届物理学哲学大会回来以后,受到了一些启发,一口气新增了五章书的内容。在思考物理学问题的时候,往往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最后,终于找到了物理学中的瓶颈问题的突破口了。
突破口的确就存在于意识问题当中。
因为在物理学研究当中,我们习惯于将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混合在一起,不进行分离。将两者进行分离,这是在做离相的工作。赵国求教授做了许多著有成效的工作,他的双四维时空理论就是在做时空的剥离工作。
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当中,我们习惯于工作于频域空间(概率空间)。薛定谔方程,电子云等都是工作于频域空间。在频域空间,电子被抽象成没有大小的一个数学上的质点。许多权威物理学家也指出,把电子抽象成数学上的质点,这是造成量子理论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啊,在频域空间,电子只能是抽象成一个点。我们追溯薛定谔方程创立的历史,发现薛定谔进行了一些阉割处理,只发表了一部分内容,相对论部分并没有发表出来。因为在频域空间,电子只能是一个点。然而,在时域空间,用近似球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电子。电子有半径,有自旋。将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进行分离,这也是在做离相的工作。
光的波粒二象性当中也蕴含着意识问题。观察光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光子在观察之前并不存在。正如苏东坡的琴诗那样,手指弹琴的一瞬间,创造了琴音。琴音对应于现象实体,类似于光子。光在时域空间并不存在波动性,只是概率波罢了。打破光子的子,光波的波,这也是在做离相的工作。
观察电子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
观察中微子的一瞬间,创造了中微子这个现象实体。
电子是现象实体,背后有电子的物自体,自在实体。将现象实体和自在实体进行剥离,这也是在做离相的工作。
如何破解物理学遇到的意识问题呢?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即是无上甚深禅,难怪如此艰难!
为什么有争议呢?因为内证禅机的人,内证大道和真理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少数人如何去说服大多数人呢?再说了,往往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都学富五车,充满了许多的知见,如何装得进这些新的东西呢?一个杯子如果装满水,也无法再倒进去什么。只有把杯子清空,谦虚地接受新思想,才能够有所裨益。
17.进入前沿
【原文】了解物理学前沿问题不需要多少专业背景知识,这些物理学问题似乎已超越物理学,因此物学家不具有专权的权力。一旦进入前沿,你会选取辩论一方的立场。
【解释】很庆幸讨论物理学前沿问题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背景知识。太好了,这样以我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就够用了。好歹以前高中和大学都是参加过物理学竞赛拿奖的。
物理学问题的确已经超越物理学了。既然已经超越了物理学,所谓的物理学权威专家不再具备专权的权力。在物理学前沿辩论中,也只能乖乖地选取一方参加辩论。物理学家也需要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了。
现在是一个逆袭的年代,微信和支付宝等逆袭了银行的业务;滴滴打车等逆袭了出租车的业务。现在轮到权威物理学家躺着中枪了,因为物理学的前沿将变得人人都可以参与讨论,甚至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对物理学前沿的理解超越了物理学家的理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物理学的前沿问题是意识问题。意识问题的突破,需要得道,需要内证真理之光。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如果要做到离相,需要得道。唐代是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年代,那个时候出了一位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大师虽然目不识丁,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内证了真理之光。受他教导,底层不识字的农民也能够有机会悟道了。
现在进入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越来越多人将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内证大道。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完全可以逆袭物理学,超越许多物理学的专家。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将是人人都能够理解的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