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高明“非遗”扎狮魅力:扎竹架、糊纸、彩绘……
详细内容

高明“非遗”扎狮魅力:扎竹架、糊纸、彩绘……

时间:2022-12-13     人气:6320     来源:明城发布     作者:
概述:高明区明城镇七社村的谭志明是高明扎狮的代表人物。作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百年历史的大胜利狮行第三代传承人......

在珠三角地区


每逢喜庆日子


人们少不了要舞醒狮助兴


在高明,龙狮文化底蕴浓厚


狮头扎作,也有着百年发展历史


高明区明城镇七社村的谭志明是高明扎狮的代表人物。作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百年历史的大胜利狮行第三代传承人,他自小便接触扎花灯等纸扎手艺,至今已经从事纸扎行业50多年。他用双手传承着属于高明人的文化符号,也传递着一丝不苟、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


三代传承 声名远播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佛山民间就兴起狮头扎作,其特点要狮头饱满、口大带笑、眼大明亮。这样的技艺,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明城镇作为“一代狮王”夏国璋的故乡,龙狮文化尤为浓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强身健体和抵抗外敌,当时佛山武术、舞狮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明城大胜利扎狮创始人谭积宝创建扎狮作坊,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扎狮第二代传承人谭复兴纸扎铺重新经营,并把这间老铺改名为“大胜利狮行”,见证着一份属于纸扎手艺人的爱国之情。


在年近七旬的谭志明记忆里,自己大约在16岁便开始拿起竹篾编织,制作扎狮,一做就是五十载,从未间断。


谭志明一家住在祖上传下来的老宅子,青砖、青石板,三处旧房,一处大厅,屋顶还开着天井,典型的旧式建筑造型。这里不仅是他的家,也是他制作醒狮的工作室。家里放着一个正在编织的狮头,屋里墙壁上、房间内则随处挂着大大小小的狮头,以及零碎的布料、竹篾、水彩和毛笔。他长期以来坚守职业道德,甘坐“冷板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用心挑选原材料,严格坚守传统工艺,追求做最好的传统产品。


岁月流转,社会潮流发生巨大变化,许多从事狮头扎作的手艺人“洗脚上田”,出外打工经商,可谭志明仍然乐此不疲。他制作的狮头形象生动、造工扎实声名在外,除临近新兴、鹤山等地,就连马来西亚的狮艺爱好者也追慕而来。


工序繁杂 一月扎一狮头


扎狮,全称为纸扎狮头。高明的扎狮分为两种,烟(翘)嘴狮(亦称佛桩狮)和猴形狮(亦称禽形狮、鹤桩狮)。整个狮头的结构均由竹子搭建,外加软纱纸扎成。这样的结构保证狮头够轻,让舞狮者的动作更加轻松自如,节省体力。


要扎一只好狮头,首先是要选好材料。谭志明扎狮选用的竹,取自其家族世代种植在半山上的竹林,韧性上好。将竹砍下清理竹叶后,谭志明会用削竹刀,将竹子按狮头不同型号和规格,劈开削成精细均匀、平滑的竹篾。竹篾开好后要在水中浸泡七天七夜再晾干,以增强韧性和起到防虫防蛀的作用。


准备好竹篾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软纱纸扎竹架,这是扎狮手艺中最关键的步骤。扎一个狮头,需要经历扎狮框、顶嘴竹、中竹(定型)、扎额、加密竹、扎嘴、扎鼻、扎腮共八道工序,约1800个接点。如何保证扎出来的狮头左右对称、结构稳固、形态生动、比例协调,这完全靠扎狮手艺人的技术。竹架扎起后,要耐心等待其自然风干。


狮头有了骨架,接下来便需要表皮。糊纸是赋予狮头表皮的一个重要工序,同时能够让狮头更加牢固。糊纸全部采用手制纱纸,利用手制纱纸的收缩特性,一张接着一张地紧扣黏合,让纸与竹融为一体。糊纸过程中,手艺人会将每张大约三指宽、长度约一分米的纱纸铺在竹架上,环环相扣,将整个狮头铺满,等自然风干后,再糊第二层,总共要糊八层,以达到坚固耐用的效果。


纱纸干透后便可以进行彩绘,按脸谱和要求不同,用手工绘上装饰图案,最后还要上一层光油,使狮头表面显得光亮,更富于色彩感。狮头着色所使用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一般底色以白色为主则代表着刘备,以黑色为主则代表张飞,以红色为主则代表关羽等。另外,高明地形分山区和水区,按照不同区域,醒狮头形态会有区别。更楼、杨梅、合水属于山区,山区多订虎形狮,要求画虎纹,绘色以黄色为主。三洲、西安、富湾属水区,多订青蛙形狮,绘色以青色为主。但现在这样的习惯已渐渐淡化。


最后的步骤是装配,将铜镜片、各色绒球、长短马鬃毛或兔毛等分别装配到狮子的上额、角、眼盖、鼻、双腮等部位,使狮头生动活泼。


一只手扎狮头从开始到大功告成,前后历时约1个月。


坚守工艺 传承维艰


扎狮头是一件急不来的手艺:泡竹篾要七天七夜;扎好狮头要等其风干;糊纸要糊一层干一层,才能继续糊下一层;彩绘更要用心细描……像谭志明这样的熟手师傅,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做好一个狮头,一年最多也就产出12个。一个狮头的制成,需要扎狮人不急不躁的耐心和时间沉淀。


“这门手艺讲究专注用心,没有固定的标尺,也没有标准的狮头模型,只有多做才能熟能生巧,心中有数。”谭志明说,自己生活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手艺人,动手生产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非常常见,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沉下心来做手艺。


近年来,谭志明婉拒了不少订单,一方面是因为年龄渐长,体力跟不上。另一方面,是他对自己制作的狮头有绝对的高标准要求,出自他手的狮头必须是质量上乘,所以不愿意偷工减料缩减工期多接单。


由于传统扎狮的工艺繁杂,耗费时间长,收入较低,愿意学扎狮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谭志明介绍,仅仅是初步学会独立扎成一个狮头大约需要2年时间,而这还只是刚刚入门的阶段。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需要长时间经验沉淀的扎狮手艺。一个狮头售价大约2000元,扣除制作成本500元,不算人力成本,利润并不高,单凭这门手艺难以维持生计。


尽管扎狮传承的前路并不明朗,谭志明与妻子仍坚守着这份手艺。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扎狮头,目前每年固定接单8~10个。要是遇上喜欢狮头扎作的年轻人,谭志明都热情地倾囊相授。“这门手艺我做了一辈子,还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在政府部门支持下,近年来谭志明成立了“高明扎狮”工作室,并得到改造提升,设有工作室、展览室和展销体验室,同时被列入“红色+非遗”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非遗文化体验以及开展培训学习。谭志明还接待不少青少年团队,为青少年免费讲解非遗文化,组织有兴趣的青少年参与扎狮的培训活动。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