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西樵山云泉仙馆景观介绍
详细内容

南海西樵山云泉仙馆景观介绍

时间:2021-10-09     人气:1287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概述:赞化宫是仙馆的大殿,正坛奉祀孚佑帝君吕祖仙师。吕祖名岩,字洞宾,唐京兆即陕西西安一带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降生......

赞化宫与帝亲殿


赞化宫是仙馆的大殿,正坛奉祀孚佑帝君吕祖仙师。吕祖名岩,字洞宾,唐京兆即陕西西安一带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降生,出生的年、月、日均属阳数,故号纯阳子。人终南山得道,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称吕祖。是世传“八仙”之一。


据《国史》记载,吕祖本为儒生,有诗才,好剑术,因科场不第,接受五代隐士钟离权指点,转而学道,得内丹旨要。又据《神仙列传》记载,吕祖的形象是:道骨仙风,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人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一黑子,足底纹起如龟。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衣黄视衬,系大皂涤。仗雌雄剑游江淮,扶弱济贫,有剑侠豪气。历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年)敕封“妙通真人”,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帝亲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仙馆后依崖增建,奉祀汉钟离太祖师及吕祖孚佑帝君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三代的牌位,以示“一人证果,三代飞升”。由仙馆住持公耐道人陈兆平等倡建。殿阁高敞,背靠石崖壁,面积68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殿高两层,二楼作殿堂。三面檐廊,每面立4根圆形木檐柱,柱上穿插横梁仿,檐下筑栏基。楼下是原生岩石。门口设在左侧,内筑石梯级供上落。门额石匾刻“更上一层楼”五字。殿廊右侧有门可通小桃源。


祖堂与墨庄


祖堂,建于仙馆前殿左侧,坐东南,向西北,面积190平方米,清咸丰元年(1851年)始建。抬梁木构架,硬山顶,方块砖地面。堂内立4根圆形花岗石柱,柱上刻有对联。堂进深9.85米,宽11.05米。堂前是露天井,花岗石地面,三面围墙,正面围墙中设方形窗框,嵌以铁条构成“寿”字形花窗格。天井上设有奇雅别致的花木坛。堂内境况清幽,向为历代道士灵位供奉处,灵淑所钟;今对外开放,供四方信众安放祖先牌位,永供香果,崇姐豆于名山。


墨庄,是仙馆接待及书墨藏处。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民国8年(1919年)重修。建于仙馆大殿左侧。砖木结构,高两层,抬梁木构架,硬山顶,方块砖地面,进深12米,宽12米,中为客厅,厅前是露天井,花岗石地面。正面墙头,有山水人物灰塑。天井两侧为厢房,有门通外。堂中悬有“征西将军岳飞书”于“绍兴丙辰良月”的木刻横匾。内进古雅清幽。


邯郸别邸


邯郸别邸是供道众藏修和游旅停居的一群园林式的建筑物。当中有形似船状的船厅(建

于咸丰年间)、守真阁、唾绿亭、永春园、逍遥台、戴云精舍(建于民国22年即1933年)和听泉楼(由清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建的高士祠于民国23年即1934年扩建)。新中国建立后,经西樵山旅行社多次修葺。船厅长20米,宽9米,原为砖木结构,歇山顶。脊壁灰塑草木花鸟图。墙壁周围装饰各种图案的彩色玻璃窗。外环走廊。造型别致,具有浓厚的民族建筑风格。门额木刻“云海天船”四字。白云洞里春夏多雾,船厅附近祥云缭绕,静坐厅中品茶茗酒或抱卷细读,如坐船航行于茫茫云海之中。船厅内侧花木扶疏,有玉堂春、丹桂、四方竹、佛肚竹、茶花等。玉堂春为国内稀有花木,树高丈余,早春花发,花形硕大,满树皆白,远望似浮香的云团,也像一群冲天的瑞鹤。1962年春郭沫若到游时,目睹此一树繁花,喜不自胜,认为只见此一树芬芳,便不负此行,当即在树下成诗一首以致意。现诗刻立于树旁供瞻仰。戴云精舍高三层,听泉楼高四层,房室清雅,远避尘嚣,现开设为旅舍。30年代,陈济棠主粤时,曾偕莫秀英下榻于戴云精舍,因沿例只接待男宾,不接待女宾,陈济棠慨捐500元白银作香油钱,才破例夫妇一起住下。沿精舍旁曲瞪直上,入永春园,经


清晖亭,过一段天桥,就是逍遥台。台建于峭壁之半,孤峭而奇。旧称曝书台,是当年在三湖书院读书的学子春日晒书处。其后建亭立像,奉祀孚佑帝君,易名逍遥台。登临远眺,西江在目,白云人怀,“逍遥晚望”或“逍遥长啸”成为清代白云洞二十四景中的一景。


自在楼、倚虹阁与小桃源


仙馆右侧有额题“自在”的小门楼,经龙口泉和琴壑石右登自在楼,原为两层砖木结构,抗日战争时被毁,近年修复,作为道众居室。楼前建亭,遍植花木。楼左有倚虹阁,高三层,原为砖木结构,面积26平方米,硬山顶,琉璃瓦,正脊饰鳌鱼对珠。经修葺,梯级及三楼底板改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保持原样。三楼正面有圆窗,外镌“登云梯”三字,上塑“倚虹”二字。进门横匾石刻“扶摇直上”四字。


倚虹楼后有圣像亭,亭中立有吕祖的石刻线像,“文革”动乱时被毁,并易名为小云亭。亭依山建筑,左右崖壁,中通小径。亭为六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檐缘饰木雕花草图案,亭内装有天花板,亭角分别立花岗圆石柱,柱上刻联。面积约14平方米,造型别致,境况清幽。亭左侧有小云泉迂曲流人“洗红池”,右侧有“试剑石”与“活钵”。试剑石在坡面上断作上下两截,断面呈弧形,相距约3尺,相传是吕祖试剑斩成,石上多题咏。活钵内嵌于崖边,有内泉不断涌出,水清冽,相传饮此可疗瘤疾。过涤尘桥,再上就是昔日的养云庐。庐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仙馆道侣居所,侧有园,上接小云泉,蓄水成池,题名“让水”,园中旧有隐翠亭,同毁于抗日战火中,只余瓦砾一片。庐旁有“通德”门,直通山顶天湖。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