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市顺德区宝林寺扩建
详细内容

佛山市顺德区宝林寺扩建

时间:2021-09-20     人气:11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概述:康熙十六年,知县时应泰(辽宁金州人,十五年任)捐俸禄赎回原田二百亩,收取田租以供养僧众,由是古刹始有生色。此其时,宝林寺经过扩建、修葺......

历史沿革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使之更为丰富多彩,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禅宗思想发扬光大,影响了后代佛教文化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悠悠历史,沧海桑田,从中原地区文化的南传,佛教文化也随之南播,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佛教文化也为群众所信奉。隋唐时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而岭南地区也佛寺广布,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寺院。


宗教事务


到90年代,原宝林寺周围土地逼仄不堪,原址修复难呈旧貌。经市委统战部宗教科接受海外内善信意见,呈报广东省宗教事务局并获批准,由市有关人士组成筹建委员会募资易地重建,重建选址在大良南郊太平山麓。千年古刹,历经劫难,始获新生。


兴盛时期


宝林寺作为佛教场所,历整个清代,香火兴盛,寺庙规模逐渐扩大,殿堂雄伟。寺内所植的菩提树,枝繁叶茂;还有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掩映在绿荫之中,因而吸引众多游人香客。


每逢佛诞、观音诞及每月初一、十五,附近信众,香客以及商贾来寺朝拜者络绎不绝,人海如潮。人们都说宝林寺德钦肉身最灵验,“去求肉身”遂成为当时世俗的一句口头语,此为宝林寺最鼎盛的时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禅关有路,捷足先登”是清末民初山门的对联。


扩建修葺


康熙十六年,知县时应泰(辽宁金州人,十五年任)捐俸禄赎回原田二百亩,收取田租以供养僧众,由是古刹始有生色。此其时,宝林寺经过扩建、修葺,其建筑已颇具规模,共四庭五进,盖有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方丈说法堂、伽蓝堂、祖堂、客堂、肉身堂及僧房、库房、斋舍等十余座。


天王殿供弥勒、韦驮、四大天王、关帝等,大雄宝殿供奉三方佛祖、十八罗汉、六祖慧能及地藏菩萨,客堂主要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当时有僧徒三十馀人,藏频伽经1916种,分8416卷,合414册。另外,宝林僧人重视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种菩提树数株,浓荫如盖,成为丛林中风水之树。


宝林寺成为地方首刹,人们视之为胜地,每遇国家大典或开读朝廷诏令,则地方长官绅耆仍集合寺庭举礼。随后县衙在寺内增设万寿宫,供文武官员向帝、后祝寿及恭听“圣谕”。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