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已建成175公里地下管廊 约是广州大道长度的十倍
详细内容

广州已建成175公里地下管廊 约是广州大道长度的十倍

时间:2024-01-31     人气:42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

广州地下藏着十条“广州大道”

  近日,广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四个市属综合管廊廊体于去年全面贯通。综合管廊是埋在地下的超级“收纳舱”,收纳着水管、电线、电缆等,守护着城市“生命线”。它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因深藏地下而显得神秘“高冷”。

  管廊知多少

  地下管廊是什么?

  地下管廊建在城市的隧道空间,就好像一条不跑列车的地铁隧道,是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各类市政管线的“集体宿舍”,沿途的城市“生命线”将陆续入廊“居住”。

  有何用?

  对于管线来说,从“埋在土里”到“住进廊里”,就好比穿上了“金钟罩”,可以避免因外部施工“受伤”——比如广州环城综合管廊的管廊壁就有足足30厘米厚。此外,还可以实现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城市来说,管线“收纳”入廊之后,因为不会受到外界的破坏,安全距离可以大大缩小,从而能释放地下空间,留给日后开发利用。此外,也能让空中的高压线下地,有效改善城市景观。

  长啥样?

  这取决于施工方式和实际使用需求。比如明挖法、顶管法施工的管廊通常是矩形,而盾构法则是圆形。根据规模和需要,管廊可以是“单舱”,也可以是“两舱”“三舱”“四舱”等不同的格局。

  怎么建?

  和地铁隧道类似,有盾构法、明挖法、顶管法等。

  盾构法就是用盾构机在地下掘进,能有效减少占道围蔽开挖,比如环城管廊的全线隧道都是用盾构法施工。

  明挖法则需要围蔽开挖施工,好处是快捷、经济、主体结构受力条件较好。

  顶管法采用顶管机在地下掘进,适用于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线迁改难度大、迁改成本高等情况。

  难在哪?

  广州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建设地下管廊要克服各种复杂的地质,还要保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减少对市民日常生活出行的影响。如环城管廊3次穿越珠江,多次穿越运营地铁和建筑物。又如广花管廊沿线溶洞普遍发育,还存在煤矿采空区。

  如何修?

  地下管廊设置了消防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标识系统,安装了网络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IP电话系统等,是技术创新、功能齐全的“智慧管廊”。以全长近45.7公里的环城管廊为例,全线有2000多个摄像头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维护巡查人员即可入廊检修处置。

  与轨道交通等工程实现同步建设

  管廊工程与其他工程高效结合,是广州管廊建设的亮点之一。

  例如,环城管廊全长近45.7公里,与地铁十一号线同步建设,可减少同区域因施工建设反复围蔽占用城市资源。

  广花管廊与广花公路快捷化改造项目打包建设,在广花公路快捷化升级改造的同时,沿路在地下建设3-4仓综合管廊。

  此外,广州在中小型管廊建设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与其他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有效结合,如万博城管廊与大型城市综合体群同步建设,南沙明珠湾和智慧城管廊与新区道路同步建设等。这些项目实现了管廊与轨道交通、道路、商业综合体、变电站、自来水厂等项目的同步建设和一体化管理,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迷你管廊”性价比更高

  除了四个大型综合管廊,广州还大力推进缆线管廊,这是仅有电力、通信两种管线的小型管廊,称为“迷你管廊”。

  与干线、支线综合管廊相比,缆线管廊是投资最小、实用性强的综合管廊,在老城区和新区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管线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均可使用。如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项目配套建设的市政道路因地制宜建设缆线管廊,其较短的建设周期为安置区的建设进度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广州市还印发《缆线管廊工程技术指引》,为缆线管廊立项、规划、设计、审批、施工及验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引。番禺区南大干线28.59公里缆线管廊已建成。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缆线管廊规划建设34.9公里,已顺利完成12.36公里的土建施工建设。

  环城管廊

  沿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建设,呈环线状穿越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湾等五个主城区,串联中心城区变电站及多个自来水厂、通信枢纽,包括18座规划变电站、11座现状变电站、12座自来水厂及加压泵站,其建成投运将大幅提升老城区供电、供水、通信的保障和应急能力,实现全市供电、供水、通信的综合平衡和远程调度。

  天河智慧城管廊

  沿现状道路布置。项目建设总里程约19.4公里,其中暗挖段约8.6公里,明挖段约10.8公里。设控制中心1座、9处分控室。

  广花一级公路地下综合管廊

广花一级公路地下综合管廊隧道段横切面

  敷设在道路东侧,南起白云区夏花一路,北至花都区雅瑶中路。综合管廊长度约15.79公里,配套建设1座控制中心。入廊管线包括给水、天然气、电力(220kv、110kv)、通信(包括数码电视)、污水(局部段)5类管线。

  琶洲西区管廊

  工程地点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内,建设综合管廊设计总长约6.92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响应琶洲试验区高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并实现与琶洲核心区内道路隧道、地铁等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协调,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形成高效集约的城市建设。

  他山之石

  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法国。1832年,法国霍乱暴发,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至关重要。1833年,巴黎开始大规模建设以下水道为主体的地下廊道,此后不断扩建,逐步将给水、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网纳入廊道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道体系。

  上世纪50年代,为推进拉德芳斯新区的开发建设,法国开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综合实施13公里地铁、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建设。

  面对综合管廊建设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资金需求集中、对环境的生态影响等实际问题,拉德芳斯地区管委会采取以房带网、成本计入地价的方式,政府对地下管网提出建设规模、标注和具体要求,开发商自行组织建设,并与主干管网连通,有效解决了筹资难题。

  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排水及综合管廊系统总长已超23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

  建设时间轴

  2002年

  启动首条城市大型综合管廊建设。

  2016年

  入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2017年

  印发《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以中心城区“大环线”为骨架,通过干线辐射到重点开发区域,再通过支线、缆线服务到区域的用户,构建“一环N射多区域”架构。

  2023年

  广州市四个大型综合管廊廊体全面贯通。

  配套政策

  •《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以立法形式规定了管线强制入廊原则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提出到2030年,管廊总体规模为564公里的规划目标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

  提出了收取入廊费的原则、测算指标、计算模板等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意见》

  界定了管廊的建设内容、建设模式、报建程序、征拆资金分摊、资金来源等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实施意见》

  界定了管廊运营期间政府部门分工、强制入廊、有偿使用、盈利模式等内容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