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人竟在海外造了一座“小香港”?
详细内容

南海人竟在海外造了一座“小香港”?

时间:2025-08-21     人气:67     来源:同心南海     作者:
概述:明清时期,大量南海人漂洋过海,远赴东南亚“下南洋”。南海九江人关雨亭就是在“下南洋”的热潮中,首批踏足马来西亚山打根的南海人......

佛山南海与马来西亚山打根


看似遥远的两座城市


其实在历史上早已结下不解之缘


山打根开埠离不开南海人


下面让同小芯带大家一起


解锁两座城市的


“隐藏羁绊”


明清时期,大量南海人漂洋过海,远赴东南亚“下南洋”。南海九江人关雨亭就是在“下南洋”的热潮中,首批踏足马来西亚山打根的南海人,他带着敢为人先的闯劲,踏上了山打根的土地,成为两座城市最早的“联结者”。关雨亭在这里创办的万和隆,也让他曾是这里最富裕的华商,同时奠定了山打根被称为“小香港”的基础。


后来,这里曾吸引了大批的香港人来做生意而且这里的景貌与香港有些像,因此才有了“小香港”的美誉。山打根在全盛时期,是一个以输出橡胶和木材产品而声名远扬的港口,曾是南洋富豪最多的地方。


早期南海移民在山打根开垦种植、经商贸易,将岭南的农耕技术、手工技艺带到当地,也把南海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融入了山打根的发展脉络。从那以后,山打根就留下了深厚的“南海印记”。


如今,在山打根的街头巷尾,仍能寻到南海文化的痕迹:部分华人社群保留着岭南式的节庆习俗,粤语方言曾是当地华人交流的重要语言,甚至一些老字号商铺,还延续着南海传统的经营理念。


山打根,走进一座依山傍海的小城,闯进一个静谧的精灵王国,遇见不一样的沙巴! | 潜客假期 ChinaDiver


山打根店铺上的南海文化


沙巴州是南海同乡聚居最多的地方,其中山打根是南海同乡最集中的城市。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时,山打根的南海同乡选择了国家独立的良辰吉日,正式成立了“南海公会”。五年后的1968年,由同乡集资购买了位于市区的现会所。


先贤成立公会的宗旨是“和睦乡梓,共谋福利”,致力于团结和凝聚同乡,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以达致爱乡爱国的精神。公会虽只成立55周年,但南海人在山打根的历史已超过140年。


往时旅居山打根的南海、潮州、客家、海南人私人集资修建了三圣宫与粤东会馆,山打根南海乡亲经常到此拜祭往生的先人。其后一直交由南海人管理,并安排庙祝打理。后来成立山打根三圣宫管理委员会,便招纳其他地区,包括韶府、四邑、顺德、番禺、中山等地人员一起合作管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同乡移居其他城镇,但南海公会仍然是连接乡谊的重要纽带。


随着时代发展,南海与山打根的联结早已从“人文纽带”延伸到“经济共生”,在产业互补中实现了“1+1>2”的合作效应。


南海的“智造”赋能山打根:南海作为佛山制造业强区,在家具、五金、家电等领域拥有完整产业链。近年来,南海企业通过技术输出、设备供应等方式,助力山打根完善当地的加工制造体系,比如部分家具企业为山打根的木材加工产业提供自动化设备,提升其生产效率。


山打根的“资源”同样反哺南海。山打根地处马来西亚沙巴州,坐拥丰富的热带农产品(如榴莲、燕窝)和木材资源。如今,在南海的各大农贸市场、进口商超,来自山打根的优质榴莲、燕窝等产品深受市民喜爱,成为两座城市“经贸互通”的鲜活见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南海与山打根的企业还将在物流、电商等领域展开合作,比如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让山打根的特色产品更快进入中国市场,也让南海的优质制造走向东南亚,实现“双向奔赴”的经贸共赢。


除了经贸与历史,文化的共鸣更是让两座城市的距离不断拉近,成为彼此“远方的朋友”。


民俗文化的“双向奔赴”:南海的舞狮、粤剧等传统民俗,曾通过移民传入山打根,如今在当地华人节庆中仍是重要活动;而山打根的热带舞蹈、传统美食(如沙爹、椰浆饭),也通过南海的“东南亚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让南海市民感受到浓郁的东南亚风情。


从南海到南洋


南海与山打根的故事


仍在继续


10月30日至11月2日


南海区第四届恳亲大会即将举办


这份跨越千里的羁绊


也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


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