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五章 六根解除
详细内容

第五章 六根解除

时间:2020-02-05     人气:1489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

五章 六根解除

1.终不得解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解释】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阿难对佛说道:“世尊。如来虽然宣说第二义的法门,第一义是不用生灭心来修,第二义为用生灭心来修。但是反观世间那些要解开绳子结的人,如果不知打结的地方在哪里,我相信此人始终不能解开。”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阿难又说道:“世尊。我和在法会当中的有学们,声闻们,也都是如此。(阿难很有自知之明,无学更高层次的果位,就明白了,他还是不明白)。”柏拉图有个洞穴比喻的公案。在洞穴中有一群人,被绳子从背后绑住了,背后点燃一堆篝火,前面有一面白色的墙壁。这群人只能看前面的光影变化,而不能回头看到真实如何。众人被光影吸引入戏,产生喜怒哀乐的感受,以为一切真实。有一天,一个人解开绳子,走出洞外,看到别有洞天,回来告诉大家。可是大家都觉得他是疯子,不相信他。如来就是彻底解开绳子,内证实相的圣人。


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阿难又说道:“从无始以来,跟无明一起,伴随着无明一起生一起灭,在苦海中轮回。虽然得到了多闻的善根,虽然名义上是出家了,可是犹如隔天发作的疟疾那样。”今天用功多一些,就舒服一些;明天不用功少用功,就又退转了。就像疟疾那样,隔日就发作一下。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阿难又说道:“但愿如来大慈大悲,哀怜众生沉沦沉溺于苦海。今天的身心,什么是结,打结在哪里,什么原因打结,怎么样才能算是解开了?”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阿难又说道:“不仅仅是令此法会中的众生得解,也令未来苦难的众生,得以免除轮回之苦,得到解脱。不落入三有(色界、欲界和无色界)之中,需要从此超脱出来。”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阿难说完此番话,就跟大众一道五体投地跪拜。阿难泪如雨下,大众一起翘首以望,诚心伫立期待佛如来无上的开示。


2.更无他物

【原文】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解释】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此时世尊怜悯阿难,及在法会当中的有学(非无学,无学的水平很高了)弟子们。也为未来一切众生,作为出世的因,作为将来一切众生的法眼。因为如来讲了,令众生发起出离尘世的大菩提心,此因相当重要。也帮众生看清方向,不要迷失了。如来很慈悲,此法也是为我们所说。用阎浮提世界檀紫金木那样颜色发光的手,去摸阿难的头顶。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此时十方佛世界,六种震动(震、吼等,如来说法,如同狮子吼,令众生醒悟)。《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法音很大,似乎又没有声音。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如同微尘那么多的如来,住在每个佛世界当中。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各有宝光从如来头顶发出来。其光明同时从那个佛世界,来到给孤独长老的这个园子,无数的光明灌如来的顶。在法会大大众,得到未曾有过的法喜。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于是阿难和在法会的大众,一起听闻十方微尘那么多的佛世界的如来,异口同声,告诉阿难道:“善哉阿难。你想要识得知晓,与生俱来的无明,使得你轮转生死苦海,打结的根本,只有你的六根罢了,再别无他物了。”如来直接指出打结的地方,就是六根打结!要从六根上解!六根如同六根绳子。古人讲五花大绑,这个是六花大绑了,更加结实。还看不到绳子在哪里。《道德经》中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无量佛世界的如来告诉阿难道:“你如果想证得知晓无上菩提,令你能够快速证得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住的无上正等正觉,也在于你的六根,更无非他物。”前面讲六种震动,此为六根六根绳子。每解开一根就有一种震动了。


3.心犹未明

【原文】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解释】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然听闻如此的法音,心还是未能明了,还是未能明心见性。叩首对佛说道:“为何说令我在生死苦海中轮回的是六根,令我得安乐、妙常住的,也是六根,更不是别的什么外物。”为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呢?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佛听了,就告诉阿难道:“六根,六尘两者都是同一个源头。束缚和解脱本来也没有什么分别(正如烦恼即菩提。月亮本无盈无缺)。六识也无自性,也只是虚妄不实的罢了,犹如虚空中的花朵。(只是眼睛生病了,所以看到虚空中的繁花罢了)”。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佛又说道:“阿难。因为客尘六尘,所以生发出分别的知见,比如知明暗、通塞等。因为六根,所以有成相。比如有眼根,所以有了色相,美丑等外相。”原本是无相的,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本来是无善无恶,无美无丑的。《道德经》中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佛又说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有相,比如动静、通塞、香臭等,如果离开六根无独立的自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见精听精等,离开客尘也无独立的自性。此中特性如同交芦这种植物一样。”此芦异于平常的芦,必然需要两根茎交并而可以立住,两条根盘结相连在一起,如果是单根茎、单条根,则倒地上了,不能自己立起来。如果没有大,则小就无法立起来。如果没有动,静也无法立起来,动静一起都立不起来了。如果没有胜,也不会有败。六尘之相、六根之见也是如此道理。此植物虽然有两条根,但是每条根都是空的,合在一起虽然立起来了,终究还是空的。无美就无丑,美是空,丑也是空。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佛又说道:“所以说,你现在以分别的知见说有知,把知给立起来。在一个知见上,又生起立起来另外的知见,如此层层叠叠下去,也都是虚妄的。如同交芦那样,一根也是空,两条根虽然立起来也终究是空。此即为无明的根本。”当今科学界无不是如此。科学界在无明当中不自知。记得20世纪初,物理学界的两朵乌云,实际上那两朵乌云不是什么乌云,只是两条交芦根罢了。根本是物理学家心的无明遮蔽。在形式系统当中,建立一些公理,于是用一百个那么多的命题绕一圈,证明了另外一个命题,虽然成立了,终究也是空的。在形式系统、逻辑当中打转,终究是空性的。爱因斯坦一直在思考光的本性,光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粒子光子这是交芦的一条根;光是波是交芦另外一条根,因为有粒子说,波动说就立起来了。然而两者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空的。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佛又说道:“如果面对分别的知见的时候,不再生起知见的时候,心就清静了。(比如虽然看到西施和东施,能够如实反映出来,但是不再去生起美丑的评判,心就清静了)。如果只是像明镜那样,照见就是知见,物去不留,尘垢清除干净了。如此就是涅槃、无漏和真清净了。已经很干净了,如何能够容得下他物呢?已经别无他物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此时世尊,想要进行总结重申强调一下此中真义,于是说如下偈颂。


4.重宣此义

【原文】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解释】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自性为真性,本心为真心。真性生出虚妄相,虚妄相以为实有,是有为法。然而真性为空,生出的虚妄相也是空。如同交芦那样,外实内空。因为虚妄相,有为法,此是缘起而生,缘起性空的,所以说如梦如幻。正如《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真性为无为法,无为就无生灭了。无生就无灭,有生所以有灭。生也是空,灭也是空。如同交芦。


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有为法不实在,如同虚空中的繁花。因为眼睛有病,所以看到的虚幻影像罢了。如同海市蜃楼。因为虚妄所以彰显真心真性。如果无虚妄之相,就无法彰显真心自性了,就无法立起来了。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名并非只是没有名字,而是没有名相。常无名,就是去掉名相,不住名相,就可以看到大道的玄妙之处了。常有名相,看山河大地之相,就可以看到大道的形迹了。如果没有外相,就无法彰显大道了。庄子说道在屎尿。如果连屎尿都没有,如何彰显大道,如何找到大道的痕迹呢?虚妄和真性如同交芦的两边,需要两边才能够立起来,需要有为和无为才能立起来,朝堂之上需要小人和君子才能够立起来。如果你用虚妄的识心去揣摩真,说出真的时候,真也变成虚妄了,真妄就变成两个妄了。比如世人辩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心对还是唯物对呢,两者互相排斥辩论的时候,两者都是虚妄的了。如果偏于唯心,那是断灭的唯心,交芦虽然中间空,但是外面还有实的一面。唯心是认为什么都是心,什么都是空的,执着和断灭了。如果偏于唯物,认为什么都是物,物决定意识,就看不到空性了,只是执着于实在。千年辩论难题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在世人眼里所理解的本善已经偏差了,所以世人眼里的善和恶都是虚妄的,而圣人眼里的性本善为非善非恶,并非世俗之善恶,而是归于空性。正如六祖临终遗言: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如果说是真,一开口就错了,就落入了语言文字相当中了。如果非真,用言语去否定真,也并非是真理。不落入两边。比如不能着语言文字相,但是离开语言文字又不行,又不能见道。语言文字如同指月之指。所以说,要于相而离相,于语言文字而离语言文字。于真而离真,于虚妄相而离虚妄相。能见的六根之见性;所见的六尘之相,两者中间都是无实性的。如同交芦一样。


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所以说如同交芦那样,六根的见性是空,六尘之相也是空,如同交芦的两条互相依靠的根茎一样。无六根,就无法显现六尘之相;无六尘,就无法彰显六根的见性存在。打结和解开都是同样一个因。如果能够内证离相,就是无上甚深禅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如果住相,就不是开悟,无是明心见性了。所以成也是他,败也是他。打结的根本也是六根,解开的根本也是六根。所以如果能够超拔一根,就六根拔起来了。如同交芦,拔起来一根,整个就倒下去了。所以说凡圣没有二路,都是此路,超拔一根就可以成就了。凡圣都要一心不乱,入于静定罢了。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你观察一下交芦两条根相交的中间是什么?也是空的,一根空,另外一根空,相交之处也是空。根尘相交之相本是空。山河大地这些都是外相,此相也本来空。但是不能执着于一定空,所以有几个境界。第一层是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看到山水虚妄之相,看不到空性。第二、三层是见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能够离相了。但是光破相还不行,如此落入断灭了。还要能够看到山水相的实在之处。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空和有两者都非掉了,都否定了。于空而离空,于有而离有,如此才是真谛。如果你迷失本心,就会暗晦不明了,面对虚空,就只是看到虚空相,看到天空之相,如此也是住空相了。


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如果能够发明本心真心,就能够得到解脱了。因为物欲的乌云遮蔽了本心,就暗晦不明,心如同太阳月亮那样,本来是光明的。解开束缚和打结,也都是有个次第顺序。色受想行识,也都是次第空掉的。六根虽然都打结了,但是只要解开一个结,超拔一根,其它都土崩瓦解了。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面对六根,超拔一根就可以解开束缚了。如何选择呢?眼睛不能随着色相转,要反求于自心,选择向内,不实向外。如何选择哪个根先修呢?要选圆满功德根,比如前面讲了,耳根有圆满功德;眼根只能看到前面的,不能看到后面的,所以并非圆满功德。如果一门深入,选择耳根去修,超拔耳根,就可以圆通六根了。六根可以互用了,不一定用眼睛才能看,不一定用耳朵才能听了。入于圣人之流,而成无上正等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陀那(梵文)识,是净识,极其细微的分别识心。如此细微的分别识心,在无始以来的习气的影响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而成江河,如同飞流下去的瀑布一样,不可阻挡。只有发大菩提心,加上精进的努力,才能够截住。入于静定可以慢慢地静下来,正如《道德经》中讲,孰能静之徐清。不必着急,慢慢地澄清就好了。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如果说真性真心,恐怕众生反而增加了迷惑。正如阿难面对颠倒,可是自己却不能识别。虽然口口声声说颠倒,颠倒在跟前,却不知道了。六祖慧能大师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不能识别本心真心,学习再多佛法,益处不会太大。当然并非否定佛法,而是说要识别本心,明心见性和开悟的重要性。佛法是好,但是如果执着于佛法,住佛法相,也就迷惑了。佛法是真,并非是伪,但是恐怕众生迷惑。因此,《金刚经》中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真正的佛法,也要放下,不住佛法相。甚至连如来也要放下,不住如来相。所以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不以三十二相好见如来。如果已经过河了,还背着船干什么呢?如果已经治病好了,还执着于药干什么呢?指月之指非明月,指月手指本来是要指向真的,然而恐怕众生迷惑,把手指当成月亮本身了。因此如来不常开演佛法,只有当机才开演,面对有缘的众生才开演佛法。如果说太多,也徒增众生迷惑罢了。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前面讲到六根之见,六尘之相,两者如同交芦的两条根,然而此两条根都是自性真心所生。正所谓万法唯心造!六根之见中有心,六尘之相中有心。所以说,无不是自己的真心在取心,相中有心迹,见中有心迹。本来自性本心是非幻的,但是因为取幻相,所以就成了幻法,有为法了。《华严经》中觉林菩萨偈中讲:譬如工画师...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万法唯心造,如同工画师那样在虚空的白纸上画画,生出山水牛羊等。自心取自心的墨水作画,并无外在神人为你作画,你的自性本身就是神人!百丈禅师有一句话:如虫御木,偶尔成文。世人看到如此美轮美奂的世间,以为是神人所为。这一切就好像是虫子在吃木头一样,我们切开看,似乎写着字,实际上是虫子按照天道所为,并非神人所为。自心生出虚妄相,所以如梦如幻。正是因为取虚幻相,所以有了幻法。如果不取幻相,不被幻相所迷惑,连幻和非幻都不生了。因为没有幻相,就无法彰显非幻的存在。如同交芦,幻相和非幻需要同时才能立得住,无幻就无法彰显非幻了,就证入如来藏空性了。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非幻尚且不能生,幻法有为法如何能够立呢?六根之见尚且不生,六尘之相如何能够立呢?如同交芦,非幻不生,幻法也无法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如同交芦,粒子不生,波动如何立得住呢?所谓粒子,只是观察光的一瞬间所创立,光只是宇宙之气,宇宙之流罢了。可以说光就是以太,充斥于宇宙之中。可以称之为玄妙的莲花。莲花是花果同时的,如同交芦,如果无花就无果,有花同时有果。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处于幻法中,而不取幻相。莲藕似空非空,外实内空。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自性真性真心即是如来藏。自性如同金刚那样坚硬,颠簸不破,而且是金刚王。《金刚经》因此而得名。自性如同金刚王,是无上之宝,无上菩提,能够觉知一切,正遍知。如梦如幻的三摩提(正定),如果能够入于正定当中,可能会看到一些幻觉,如看到远古的城池、战场、村庄等。如同梦幻,如看电影一般,不能被幻相所迷惑。《金刚经》中讲,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应该以声音,以外相求如来,如来是自性真心。每个人的自性本心就是真如来。在正定当中是无时间概念的,比如虚云老和尚打坐入定,一下子过了好多时间,自己都不知道。在甚深禅定,正定当中,弹指之间就超越无学果位了。如来慈悲,教导阿难,不要光顾着多闻强记,不如一天修正定!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此正定禅定法门(梵文是阿毗达磨,中文为此法,法门),是十方如来十方佛(梵文为薄伽梵,中文为佛),一路证入涅槃、无上正等正觉之门。不管是哪里的如来,哪里的佛,都必定要正定。正如邵康节所说: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回。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洗涤沈垢

【原文】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解释】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于是阿难及在法会的大众,听闻如来无上慈悲的教诲。听闻了如来所说的偈颂:祇夜(重颂,前面已经说了经文,再说个偈颂重申一下,总结一下)伽陀(孤起颂,与前后文不相合)。此偈颂杂糅总结很多义理,浓缩在一起,精妙晶莹,妙理清彻明白。此偈颂能够使得心眼开明,心窍打开,不会被物欲所堵塞。众人都感叹,未曾有过的妙法。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阿难恭敬地双手合掌,顶礼对佛说道:“我现在听闻佛无有遮拦,没有什么保留的大慈大悲的说法,听闻清净、微妙、常住的真实不虚的佛法法句。可是心还是未能达到解脱,不能解开六根打的六个结,也不能使得一个结消亡了,也不能超拔一根。不能次第舒展解开束缚的结。但愿如来垂怜众生,大慈大悲,哀怜此法会中,将来的众生。再施以法音,再讲讲佛法,讲得更加清楚。帮众生洗涤尘垢。”




6.六解一亡

【原文】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解释】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此时如来坐在狮子座法座上(如来说法如同狮子吼,令众生惊醒),整理一下里面的僧衣(涅槃僧是里面的衣服),收敛整理一下身上的袈裟(僧伽梨),靠近七宝镶嵌而成的茶几,伸手过去从茶几上取一条叠华(叠华是当时的一种材质名称)所织成的巾(劫波罗天天王所奉献的礼物)。如来于大众跟前将此巾打成一个结。展示给阿难看,问道:“此如何称呼呢?”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阿难和大众一起回答佛道:“此名称为结。”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于是如来又用叠华巾打成一个结,重新又问阿难道:“此名字是什么?”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阿难和在法会的大众,又对佛说道:“此也是名字为结。”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如来依次用叠华巾总共打了六个结,一一次第打成的,每打一个结,都拿手中所成的结,拿着问阿难,此名字为什么。大家看如来的教学很生动有趣,很耐心。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阿难和在法会的大众,也都是如此次第酬答佛,此名字为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佛告诉阿难,我一开始打结的时候,你起名为结。可是此叠华巾,先前实际上是一条,并没有结在上面。按照打结的次第,第一,第二第三,你为何又都起名为结呢?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此宝叠华被编织成毛巾,虽然本为一体。但是如我思维考虑,如来打一个结,就得一个结的名。如果打一百个结,终究有百个结名字。更何况此条巾只有六个结呢。终究没有打到第七个,也没有停止于五个,而是打到六个。为何如来只许初初打第一个称之为结,而第二第三个就不能称之为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佛告诉阿难道:“此宝叠华巾,你知道此巾原本只有一条,我打六次结,起名称之为六个结。你仔细审查观察一下,巾体原本在打结前后是相同的,只是因为打结而有异。你能够琢磨其中的深意是什么呢?刚开始打第一个的时候,起名为第一个结;如此次第乃至第六个结生成。我现在想要把第六个结的名字,改为第一个结,如此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阿难听了,就回答道:“不能的,世尊。六个结如果存在,第六名的那个结,终究并非第一。纵使我累世以来,生生世世以来,用尽我多闻强记,明辩的才华,如何能够令得六个结的名字混乱呢?”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又说道:“是的,你说得对,六个结实不同的。如果寻根问底,追求本因,都是一条叠华巾所造。如果要令六个结杂乱,终究还是不能成的。则你的六根,也都是如此。虽然六根毕竟都是从一个如来藏中来,但是所生的因缘和功能毕竟还是不同的。”六根和自性本来同为一体;正如宝巾对应于自性,而六结对应于六根。未打结之前,一个根都没有,一个结都没有,怎么会有六个结,六个根呢?宝巾和自性有些相同。打结成根以后,六根虚妄之相分明,不可以混乱,所以毕竟是不同的。虽然部分根可以互用,总不能身根来听,身根来看。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佛告诉阿难道:“你必然嫌弃此六个结不同,但愿能够恢复成为一体的巾,如何能够解开呢?”明明是必须要解开结才可以,如来故意设问题,令阿难自己领悟。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阿难回答道:“此六个结如果存在,彼此各有各的定位,一至六也有一定的名称,如果把六当成一,则是非蜂拥而起,如同刀兵起。在其中必然自然生出此结非彼结,比如第一非第六;彼结非此结,第六非第一。如果如来今日把六个结统统都解除掉,令一个结都不生,就没有彼此了。尚且连一都不需要了,还需要六干啥呢?”《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都不需要,还需要万干啥呢?一归于无,归于自性,归于如来藏。阴阳两根如同交芦的两根,阴根也是虚空,阳根也是虚空,阴阳相交也是虚空。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佛又说道:“如果六个结解开了,六都没有了,一也就归于无了。六个结如此,六根的结也是这个道理。”巾的一和六,都是由一条巾而生成;六根的一根,六根都是自性而生成,六根都解开了,归于自性了,连一也归于无了。已经非一非六了。虽然一和六没有了,但是自性真心并不会亡掉,正如宝巾还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佛又说道:“因为你从无始以来,心性狂乱,狂心不能停歇,如同一匹野马那样。分别取相的知见妄发出来,发出妄想妄念不能止息。妄念念念相续,劳虑转深,如此发出各种客尘之相。各种客尘之相,令眼睛看着劳累,应接不暇了,则为狂华。”


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佛又说道:“本来于湛然精明的自性当中,无任何因缘而乱生起。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生死之相,甚至包括涅槃,也都是狂劳颠倒的相罢了。”如来连涅槃的境界都破了,不住涅槃相,不住无上正等正觉相,以为有个什么境界可得。如来如此说,大家看山还是山,看地还是地吗?




7.六根解除

【原文】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解释】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阿难问道:“此狂劳,颠倒所引起的虚妄之相。(六根大家都很忙啊,眼睛忙着看,看手机看电视等,应接不暇;耳朵忙着听,听歌曲听八卦新闻等;最辛苦还是那个狂心,一刻不停地想那些烦恼的事情)。六根的相,从一到六,都起同样的名为结,应当解除,然而如何解除呢?”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如来用手把打六个结好的叠华巾,用力拉向左边,问阿难道:“如此能否解开呢?” 


不也,世尊。阿难回答道:“不能解开,世尊。”


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于是如来又用手拉偏向右边,又问阿难道:“这样能否解开呢?”


不也,世尊。阿难回答道:“不能解开,世尊。”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佛告诉阿难道:“我现在用手左右各用力牵拉,竟然不能解开。你告诉我方便法门,如何解开呢?”偏于左不能解,偏于右也不能解,如何能解呢?住有为相不能解,住无为相不能解,如何能解呢?住粒子相不行,住波相不行,难道波粒二象性就可以了吗?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阿难对佛说道:“世尊。应当在打结的中心解开,就可以分散开了,结就可以解除了。”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佛告诉阿难道:“对的对的。你想要除掉这个结,应当要在结的心解。”如果要解开六根之结,最快捷的还是从心解。所以禅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佛又说道:“阿难。我所说的佛法,从因缘而生,因为因缘而讲。(每一部经,都有当机的因缘,当机的尊者菩萨发问,根据疑问而说法)。并非只是取世间因缘和合而成的粗略之相,而是很细小、玄妙的东西都能够知晓。”如来教阿难要向内求本心,解心结,而不是向外取世间和合之相。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佛又说道:“如来说法,发明出世和世间法,都知晓其根本原因,随缘所发出。此世界中什么事情,事无巨细我都知晓;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界以外所下的一滴滴的雨,我都知道到底有多少雨滴。”


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佛又说道:“不单单是恒河沙佛世界那么远的地方东西知晓,跟前的种种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弯曲;鹄鸟为什么是白色的,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如此种种,我都知道其缘由。”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佛又说道:“所以说,阿难。随你心中随便选择六根,只要超拔一根。如果根结解除了,尘相就会跟着消散了。诸妄相都会消亡了,妄相消亡了,不得到真都难啊!”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佛又说道:“阿难。我现在问你,此巾所打六个结在跟前,同时解开六个结,能否同时解除呢?”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阿难回答道:“不能,世尊。这六个结本来也是次第按照顺序打上的。今日应当须要次第解开。六结虽然同为一体,同是一个叠华巾上的,但是结打的时候不同时,解开也是不同时的。则结要解开的时候,如何能够同时解除掉呢?”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佛又说道:“六根的解除,也是这个道理。此根初解开的时候,先证得人空。(所谓人空即是我空,破除我执,选择超拔一根,一根解除,其余五根皆会除去,一解一切解)。”


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佛又说道:“自性空性圆满光明,虽然初证人空,证得无我,但是法执还未破。解开法的束缚,成法解脱。(正如《金刚经》中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果已经过了河,还背着船干什么呢?病已经好了,就不要执着于药)。如果已经解脱佛法的束缚,人空和法空都不生,不执着于空,不执着于有。此菩萨从三摩地得到正定,楞严大定的力量,就可以证得无生法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此正定即大佛顶首楞严王,如幻三摩提(三摩地),弹指之间超越无学。




8.退藏密机

【原文】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解释】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阿难和在法会的大众,承蒙佛慈悲开示,智慧和真觉圆满通达,已经没有什么疑惑了。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这时候,阿难双手合掌,顶礼佛的双脚,而对佛说道:“我等今日身心如同皎洁的月光那样明白,得到了无疑惑,无障碍的法喜,感觉很快乐。虽然我们已经领悟知晓超拔一根,解除一根的束缚,六根一起解除这样的道理。然而还是未能达到圆通的本根的地步。”阿难很好学,不断地问,也正是因为阿难的因缘,所以让我们能够有幸学习佛法。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阿难又说道:“世尊。我等辈在苦海中飘零,累劫以来孤独无依无靠,无法解脱。我们不管用什么心都考虑不到,能够预先想到遇见佛这样的慈父慈母。如同失散的婴儿,忽然遇见慈母那样。”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阿难又说道:“如果不仅仅是遇见佛,还因此因缘际会而修成正道正果,就更加稀有难得了。所听得的密法密言,还要跟自己所领悟的一样。(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眼中的哈莫雷特,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眼中的如来。)如果听了只是听了,可是听了自己内证所感悟的又是有差别的,那么就好像是没有听闻那样了。”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阿难又说道:“但愿如来垂怜众生,大慈大悲,恩惠我等秘法,庄严正法。成就如来做最后的开示,把秘密的法(楞严王大定)开示给众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阿难说完,五体投地。然后就退回原来的位置上了,等待着如来能够传授秘法给他。希望如来以心印心,像拈花微笑,迦叶会意那种传授方法。阿难作为如来的堂弟,当然可以巴望着多传授一点绝招,但是如来会不会这样做呢?如来是无私大爱的,不仅仅要给在法会现场的弟子们讲,还要给无量无数的将来的众生讲。


9.音声为上

【原文】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解释】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此时世尊普告法会中各位大菩萨,及各位已经证得漏尽大阿罗汉(漏尽就是无漏,六根如同六个城门,已经无物欲贼人从城门漏进来污染本心了,称之为无漏)。


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佛问道:“你等菩萨和阿罗汉,从我佛法中生(智慧和清净心,并非佛太高自己,虽然说是我,实则每个人自性都是佛,比如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并非我执很深,而是每个人的自性本心都是唯我独尊的!),得成无学(所谓无学,正如《道德经》所说,绝学无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我现在问你们,最初发心要证悟十八界(六尘六根六识总共十八界),到底哪一界,哪一根最为圆通,从哪一根哪一界法门方便入,而证得正定(三摩地),无上正等正觉呢?”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憍陈那(又称为阿若多)五个比丘(最初五个佛,悉达多太子的随从,成佛后初转法轮,四圣谛度化的五个弟子),一起从座位站起来,给佛顶礼,而后对佛说道:“我在鹿野苑,和在鸡园(据说此场地很多鸡,有一次此园子着火,可是鸡却因为沾满水湿漉漉的把火给熄灭了,大家认为此园子很有灵气,因此在此修行)的时候,在那里看到如来最初成道的样子。”如来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来到鹿野苑和鸡园,见到最初五个随从。


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阿若多又说道:“在佛的妙法音声中,悟明了佛所说的四圣谛(苦集灭道)。佛问法会中所有的比丘,都认为我是最初开悟的,最先解脱的。如来于是给我印证,给我起名阿若多。因为听闻佛的微妙法音,契入打开了我的秘密圆通的自性本心如来藏。我从法音音声中,证得阿罗汉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圆通,如我所证悟的经历来看,音声为上。”阿若多以耳根圆通为最上法门。




10.色因为上

【原文】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解释】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优波尼沙陀(中文名:色性空,因为他色心淫欲很重,所以佛教他观身不净法门。比如白骨观等,想象不管多美的美女,都有血肉屎尿、白骨等,由此可见如来一片苦心,因材施教),从座位起来,恭敬地给佛顶礼,而后对佛说道:“我也是看见佛最初成道的。佛教我观身不净的相,比如皮囊之下是血肉,屎尿,筋骨等,毫无美丽可言;人死后被虫吃腐臭不堪的样子等,于是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和出世心。因此领悟到各种色相的本性乃是空的,再美的色性都是不干净的,美丽的色相之下,都是血肉等;来源也是不干净的,都是腥臊的精血等凝结而生成。”


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色性空又说道:“从血肉变成白骨,白骨变成微尘,最后归于虚空。虚空和色相也都没有了,我就证得了无学的果位了(四果阿罗汉果位)。”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色性空又说道:“如来印证我名字为尼沙陀(色性空)。尘色相已经尽了,微妙的色相和隐秘自性本心圆融一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从色相而修,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如果问我那个法门最为圆通,根据我所证得无学果位的经验,色相法门最为上了。”


11.香严为上

【原文】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解释】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香严童子(香光庄严的童子,此菩萨因为闻到香气而证得无漏阿罗汉果位,之所以叫童子,并非孩童,而是未结过婚的童子之身而修道),从座位起来,恭敬地给佛顶礼,而后对佛说道:“我听闻如来教我认真谛观各种有为相,有为法。我当时辞别佛,住在一个清净的吃斋饭的地方。见到各位比丘正在烧沉水香(一种木头做成的香,此木头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所以称之为沉水香),香气寂然扑鼻而来。”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香严童子又说道:“我观此香气,并非木中生出来,非虚空中生出来,非烟中生出来,非火中生出来。去无所黏着,来无所从来,无来无去,如同如来,由此意念妄念全销了,发明光明本心证得无漏无学果位了。”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香严童子又说道:“如来因此印证我,给我起了香严的法号。此中香尘气湮灭了,可是自性真香又生起来了,契入了隐秘圆融的自性真香。我从香气而证得庄严正道,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如果问我哪个法门最为圆通,如我所证得阿罗汉果位的经历,香气庄严法门为最上。”




12.味因为上

【原文】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解释】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药王、药上两位菩萨两位法王子(因为佛是法王,也是大医王。弟子们为法王子,他们两个是兄弟,医术很高明),和在法会中的五百弟子们一起礼拜佛(药王和药上两位菩萨,带着五百弟子一起来听佛说法)。他们从座位起来,一起恭敬地顶礼佛,而后对佛说道:“我从无始以来,是世上的良医。嘴巴遍尝此娑婆世界的草木金石(如同神农尝百草,草木可以当药,比如草,车前草等;木,如桂枝等;金如生铁落饮等为治疗癫狂的方子,如前面那个演若达多狂人可能吃这个就会好了,中医中有很多治疗癫狂的方法,如医书《类证治裁》中记载。我曾经用此书的方子治疗好两个案例。石头也可以入药,比如代赭石,灶心土,石膏,砒石,赤石脂,阳起石,礞石,滑石)。名目数目众多,有十万八千之多。”


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药王和药上又说道:“如此八万四千这么多种药的药性我都知晓。苦味(黄连等)、酸味(山萸肉,治疗腰痛等)、咸味(黄羊角等)、淡味(猪苓、茯苓等)、甘甜味(当归、熟地等)和辛(细辛等)辣(生姜、干姜等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