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第四章阴符经下篇

时间:2020-02-05     人气:4343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第四章阴符经下篇

1.下篇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2.注解

(1)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眼睛瞎了的善于听,耳朵聋了的人视力很好。视力再好的人一辈子都不曾真正看见自己的面容。人眼睛瞎了之后,神藏于耳中,因此能够善于听。没有过多的妄想纷扰自心就听得更加清楚了。耳朵聋的人,气运在眼睛那里,心更加专注于视,就能看得更加清楚了。如此看来如果把眼睛闭着耳朵就灵了,如果把耳朵塞住了眼睛就明了,假如都摄六根了,心会有不明吗?众生之所以不得真道的原因,是由于有妄想之心。如果有了妄心就会遮蔽其自性。遮蔽了自性就会执着于外物。执着于外物就会贪求,贪求了就会有烦恼妄想。有烦恼妄想就会身心忧苦,浮沉于苦海之中而不自知。


(2)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如果能够断绝妄想,返归一心,精进的修行如有十倍之功。教之道贵以专,治学如此,治心也如此。绝学无忧,如果能够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见放掉,就接近于道了。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就可以接近于道了。物极必反,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如果这方面减少了,那方面就多了,就变强了。细看八卦、六十四卦图中的循环往复就可以明了了。


(3)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如果又能再三自返,不断地精进修行,就可以相当于万倍的功劳了。由乱到大治就难了,如果要维持大治就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了。如果要从散乱的心变为大定就难一些了。维持静定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了。要不怎么说善护念,护持自己的念头,使得行住坐卧都在静定当中。昼夜殷勤的精进修行,十二时之中没有间断的持续在静定之中,逐渐归于至善无恶之境地。用师多少倍,这使用了军队来比喻。军队可以去除国内的奸邪,静定可以去除心内的邪气。正所谓定能够生慧。可是军队武力强制的功劳,只能够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法令只能够给人规矩,而不能给人智慧。孔子说克己复礼,然而这不能靠别人来强制,真正还是得靠自己。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了。如果要解脱,需要各自精进修行。


(4)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人身如同国家,君主为国家的主人,心为身的主人。君主无欲国家就安定了。人心无欲身体就健康了。眼睛如同心的门户。自性真心本来无一物,没有小我,没有众生,没有万物的名相。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那样。心是看不见的,因为有外物的名相才得以显现。如果没有外物,心也无法体现。正如镜子一样,如果眼睛没有看的话,就无法体现影像的存在。琴弦如果手指不拨动的话,就无法出现美妙的乐音。如果风不动而帆不动,就不能看到仁者的心动。心不可见,如同虚空。然而因为有了万物而可见自心。见物便可见心,如果无物心就无法显现。人身的主人是心,养生的主人是自性。物欲砍伐人的自性,都是由于眼睛开门了就让盗贼进门了。如果眼睛所看到的,心就会留下影响了,所以说眼睛为心的生死之枢机了。圣人反观自性,不为外物所动,大概就可以了脱生死了吧。            


(5)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天高而万物至卑下。世间本无高低之分,本无贵贱之分。如果区分了贵贱,世人就会追逐贵的东西,就会产生偷盗了。这个盗就是贬义词了。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刍狗为祭祀用的草做的狗。刍狗本来没有什么用,只是祭祀当用而用。道德经中有对这方面的论述。天地无亲常于善人。天地并不会刻意的对什么特别的照顾,只是善人比较合乎天道就自然得到眷顾。天道酬勤罢了。此部经典许多地方与道德经进行对比,也许可以看出老子对阴符经把玩是很熟的了。老子圣人的心与黄帝的心本来也是心心相印的吧。天与万物似乎相距很遥远,似乎没有任何的恩德施予万物。但是实则有大恩生的。前面说到圣人帝尧无为而治,世间老叟觉得帝力对他没有任何的影响。实在是大恩了。


(6)             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虽然看似上天没有什么恩于万物,这里列举一下上天对于万物有什么大恩。天气鼓而成雷,吹嘘而成风。天降下甘霖滋润万物,迅雷震而万物发生。风雨雷电滋润万物,万物为之而荣旺。可是万物却懵懂不知,这可以称之为自然吧。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上天对万物似乎没有恩,然而却有生育万物的大恩。上天对万物和世人有很深刻的影响,世人可能都不是很在意。举个例子就连女人的周期也受月亮的圆缺的影响。天象如何也许会预示着人间如何。前面也说了,如果天发杀机就会移动星宿。西方大哲康德仰望星空都充满敬畏之心,俯瞰心中的道德也颇感深邃。


(7)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圣人入于道达到了至乐,然而这个只是自性的絮余罢了。自性无善无恶,无乐无悲。自性之中具足一切,当然也具足一切智慧。自性至静,虽然面对万物难以受影响。物欲不会被万物所诱惑而生起贪念。自性常廉洁,不贪不爱。自性无心于廉而自廉,正如上天无恩于万物而有大恩。无心的妙用,可谓是神妙极了。有时无为却有大用。蜈蚣很多条脚,却不如没有脚的蛇跑的快。静到了极点就会廉洁了。比如一杯浑浊的水,如果不断地搅拌的话,就会浑浊。如果安静的放上一段时间就会变得清澈了。圣人恢复自性不被污染,然而世人如果被外物所吸引也容易污浊的。正所谓墨子悲染丝,杨朱哭歧路。蚕丝本来是很廉洁清净的,放到蓝色的染缸出来就是蓝色的,放到红色的染缸就是红色的了。杨朱看到歧路想起世人容易走错而不知悔改,忍不住触景生情而哭泣。其实世人也许觉得他是够傻的,但是事实也许不是这样的。以前有一个菩萨,每每想到世人不肯觉悟就掉眼泪。有个比方是这样的,菩萨如同母亲,世人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婴儿肚子很饿了,可是母亲把奶放到了孩子的嘴边,孩子却始终不肯吃。佛家也有个法乳的说法。


(8)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道常行,没有形象,是至私密的,世人是很难知晓的。万物也不知道这个是天道的功劳。圣人对世人有大恩,可是却似乎没有任何的恩德。前面用盗,用贼来进行形容可谓是形象了。然而天道并不会偏向于任何一物,任何一人。如果感觉有所偏向,也许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吧。这个也是各自的造化和福报罢了,并非天道有什么照顾。公和私互为阴阳。公为阳,私为阴。公到了极点就变为私了。私到了极点就变为公了。正如经济领域公到了极点就变成私了,私到了极点就变为公了。


天道贼万物的奥秘,非常的私密,也许就是由一气来擒制和统摄万物吧。禽就是擒或者统摄。制是造作。禽制就是统摄万物,生养万物,都在于一气。人身的统摄也在于气血。气血互为阴阳。营卫互为阴阳。气在身体的经络脏腑中周而复始的循环。对于天地万物而言,一气上升,万物就随着生长。一气下降,万物就随着退藏。升降互为阴阳。人身实在为一小宇宙,无形的气在经络脏腑中流转。气似乎也在圆融的进行圆周运动,循环不息。如果气的升降有影响了,人也许就生病了的。就要借助针灸或者药物使得气继续的循环运动。随着一气的变化,就可以化为有形的万物。大道本为朴而且小,化生天地万物就会复杂而大。一可以化为万物。万物可以归于一气。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科学家不断地把物质分解下去,分到了极点,几乎发现了上帝粒子,研究到最后也许接近于虚空。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到了最后还是发现原来物质也许归于虚空。研究到了极致接近于宗教和哲学了。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也许无形无相的能量就是宇宙所谓的气了。


(9)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生死本来都是同一个根源的。回归到本源并无二致。长江黄河互为阴阳。虽然看来两者不同,但是回归到了源头却都是一样的。道为根,可以分化出仁义礼智信,类似于五行了。白光分为五光。天道以一气统摄生化万物。这是万物的枢机。一气升起来就为阳,一气降下来就为阴。太阳升起来为阳,太阳下山为阴。阳为生,为恩。阴为死,为害。然而天生天杀,天地自然有其气机的循环。有生就会有死,有死就会有生。阴为阳根,阳为阴根。世人求生之厚,受物欲的影响,这个也带来了死的灾祸。世人本来求生,但是却被物欲所砍伐,伤害自性。断了自己的慧命了。进入涅槃大彻大悟,小我瓦解了,似乎是大死了一回,实则是获得了重生。这可以说死为生之根。野草一岁一枯荣,枯死是为了来年的荣旺。


(10)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生天杀,万物按照天时天机而动。天杀是为了天生,天杀是害,天生是恩。恩中有害,害中有恩。如果有人能在死里求生,那么就能长生而不死了,也就了脱了生死了。涅槃就是小我大死了一回,从而跳出了生死苦海的沉浮。假如人能在害里寻恩,那么就有恩而无害了。这也是知道天道的私密,就可以易害为恩了。


天道有大恩于万物,风雨雷电而生发了万物。然而万物生发出来了怎么办呢?总不能无限制的这样生长吧,这样也无法进行循环。有生了就会有死了,这个死就是害了。所以说害生于恩。


(11)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以天文地理为神圣。愚人看天文地理就只是看了,看不出背后的实相。如果圣人观察天文地理,如出现日月薄蚀的天象,山崩地裂,河流干涸,冬天出现了响雷,夏天下起了霜雪,透过这些圣人也许就能窥见理乱之机了。圣人观鸟兽之变,就能够察得天机了。愚人看了只是看到了表象。唯独我观万物随着天时天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变化就能够知晓天道的明哲了。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常借着看到万物的名相,就可以看到大道的形迹。去掉万物的名相而体会大道的要妙。只有圣人能够知晓天时天机。愚人只是看到了天文和地理。圣人能够透过天地万物看到无名无相的天道。天文和地理在古老的易经中也有这两个词。天文有象,天象预示着人间的兴衰福祸。地理有形,这些都是可见可知的,实在不能以为圣。天时和万物文理的背后,无象无形,世人莫能知,莫能见。大道不可见,正是因为有物所以才能看到。镜子和万物都要同时发生作用才能看到影像。这个影像就像无形无相的大道。心和万物同时发生作用才能体现大道。观万物的生死有时,天道的明哲就可以知晓了。圣人观万物于名相而离名相,可以看到实相。古人讲格物致知,如果一物一物来格还是断难知晓万物之理,实则格心可以致知。


(12)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


  世人以愚来猜度圣人。世人不识得圣人的心。圣人含光内敛,大智若愚。圣贤的心深妙难测,如同高山仰止,高耸入云不知道有多高。如同大海寂寥,不知道有多宽阔。世人于万物之中观察大道的形迹。如果以这些形迹来猜度大道,这也许是太难了。如果于圣人的言行和外表来猜度,那也是太困难的事情了。不过世人却是可能会觉得圣人是愚人,有时很难理解圣人。道德经中教人如何识别怀道的人,如何找到好的老师。怀道的人谨小慎微,如同冬季涉川过河。如同在外做客,不敢为主而为客。慎独慎言,圣人知道离地三尺有神灵。对于不理解大道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大道可笑。既然不理解大道,那么也会同样也不理解悟道的圣人。可能会觉得愚昧可笑之极了。然而圣人心中的崖量,不可得而测度。这里说我与圣人的心本同,心心相印,就知晓和理解圣人了,不会觉得圣人是真的愚痴了。


(13)        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世人都以为圣人很奇特,有特别的不同。这也许是高推圣境了。当然圣人的确也是不同,大彻大悟知晓了宇宙和人生的实相。自性之中具足一切智慧。然而圣人却含光内敛,和光同尘。不会轻易的显露出来。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大道至简至易,最易见最易知最易行,然而世人莫能知莫能行。世人把奇的看成正的,把正的看成奇的。道德经中有谈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孙子说兵为诡道,用兵在于出奇制胜。然而却需要以道德治国,以道德治身。


我不会再以奇巧来期待圣人。我与圣人心心相印,可以说已经和上古圣人的心暗符合了,与天地合一了。孙悟空炫耀神通给其它弟子看得时候,师傅很是生气就把它逐出师门了。神通只是副产品而已,不必执着,真正还是恢复自性之中的大智慧。发大菩提心去救渡世间迷失的众生。


(14)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世人求生之厚反而自取灭亡。圣人不求生反而能够长生。有一个词是出生入死。出生,出离情欲,才能得生。入死,就是沉迷于物欲,就会伤害自己的性命。入死如同沉迷于物欲的苦海之中,自取灭亡。如同在火中取栗,岂不是自毁灭亡吗?罪过之大莫过于物欲了。出离了情欲,内心静定就长久了。修行人升起了出离心,通过修行从尘世解脱出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自性如同莲花一般廉洁。尘世污浊如同在淤泥中。入死,不离情欲,精神就会纷乱,以至于死地。如果求生过于厚,沉迷于物欲,可能就进入死地了。


(15)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道法自然。自然之道静,然而静为躁动的根。正如道德经中说的万物纷纭并作然而都要归其根。静定为阴,躁动为阳。静的往往能生养,静为雌,动为雄。大道没有名相,然而可以生出天地。天地互为阴阳。天地这一对阴阳又生发万物。万物之中又有雌雄。这种不断地循环下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现代物理学家认为宇宙由多少亿年以前的宇宙大爆炸而生成,甚至来源于一个奇点。也许并非来自于一个什么奇点,奇点也是有名相了。宇宙无中生出妙有来。太阳系是一个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也许宇宙中有许多类似于太阳系的宇宙,但是也许不可能完全相同。正如一花一世界,世界上也许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朵花。世界上没有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颗指纹,两张面孔。


(16)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天地从无形无相的大道中生,这样天地就会秉持了大道的恩德。这就是说天地浸润了大道,也自然就含有大道。大道能生阴阳,天地也可以生阴阳。大道能生万物。天地也能生万物。天地能生万物。人也能不断地繁衍子孙后代,不断地进化。正如天地浸润了自然之道,内含动静的枢机,也会因天时天机而动。阴阳相胜相互推动就会生出万物。人类社会也是治乱,分合合分相互推动而进步的。分相当于阴,合相当于阳。如同八卦、六十四卦那样循环往复。


(17)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阴阳相推就会变化万千了。动静互为阴阳。如果静到了极点就会生动,如果动到了极点就会生静了。相对论中物体运动速度快到了极点,就会接近于光速,无限接近光速,质量就会无穷大,似乎永远都无法达到光速。质能方程又可以把质量转化为虚空的能量,也和光速有关。或许物质本就是虚空的能量亦或是光能,也就是一气。天地阴阳相互推动而生出万物,风雨雷电想搏。社会气数变化亦是如此,楚汉相互推动而生出大治。就连麦当劳旁边也会有个肯德基。东西方互为阴阳相推而促进人类文明。中医和西医互相推动促进人类医疗进步。人身体阴阳相推平衡而去除邪气,人身就康健了。自然大道没有名相,无形而能变化,就可以变化无穷了。


(18)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圣人知晓天道,自当顺应自然之道,须臾不敢违背。具有大心的大人见到了自然,英哲见到了的为制。英哲见到了可能会需要用律令来引导世人顺乎天道。修行人严持戒律以能够入道。然而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如果人心归于淳朴大道,就不必要那么多的法令了。如果在上位的人物欲很多,取之于民太多,百姓无法生活下去了。这样百姓就不会畏惧法令和死亡了,百姓如果不畏惧了,反而以法令和死来威胁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刘邦进入关中,废弃严苛的大秦律令,安抚了百姓。隋朝的法令极其严苛,然而还是阻止不了盗贼蜂拥而起。明君以正治国,法令也许精简,但社稷却能够大治。明君治国需要贤臣的辅佐。然而贤臣每个世代都易得而明主难觅,所以贤臣隐匿山野不可轻用。太公到了七十多虽才遇见周文王,所谓贤臣择主而辅佐,并不是他没有能耐不能早出山。


(19)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大道至虚至静,以至于虚空。大道本来是无间道。如何能够将律历契入无形无相无间的大道呢?房屋是因为有虚空才会有用,钟鼓木鱼是因为有虚空才会有用。虚空能够契入虚空,正如以契出契。以无形契入无形,以有形契入有形。怎么能够以有形契入无形呢?对于人间的律令,对于描述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历法也不能完全的把大道描述清楚。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终其一生,想通过大统一的理律来预测宇宙的运行,浪费了毕生的精力。古代的理学家认为宇宙之外独立有一个天理在主宰着宇宙的运行,然而离开了宇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


(20)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爰,承上文于是的意思。于是大道为奇器,也可以称之为神器。这个神器律历也很难契入了。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超越于形象之上的,没有名相的为大道。有了具体的名相的为器物。大道朴素而且小,而能够化生万物。可以生出万种名相。比如天上的明月只有一个,但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大道生天地万物,并不是全部都齐整相同的,可能性有所偏差。比如中草药每种都有其偏向,有能够燥湿的,有清热的,可以纠正人身体气血的升降循环,平衡阴阳。以本草之偏纠正人体之偏,身体就康复了。庄子中有齐物论谈及类似道理。圣人通过此道纠正世人心之偏。这些象本是虚空,也是幻象来的。正如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八卦甲子实则可以描述清楚大道,描述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八卦分别对应着天地万物。甲子对应着天时天机。上下六合古今为宇宙。可以说八卦甲子是用来描述宇宙和人生的。八卦中含有象、数和理,数理有点类似于律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法令和礼法类似于律历。八卦每卦当中有阴爻阳爻,也有一些是纯阴爻,纯阳爻。但是纯阴爻实则并不是没有阳了,而是阴极必反,就会出现阳爻了。纯阳爻实则并不是没有阴,而是阳极必反,就会出现阴爻了。每个卦象都含有阴阳,正如万物之中含有阴阳。原子之中含有正电的原子核和负电的电子。物理学标准粒子模型中仅预测了62种基本粒子,也许应该改为64种,分别对应着八八六十四卦。八卦甲子之中包罗万象,既包含了天地万物,也包含了世事兴衰。


(21)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大道为天下神器,圣人彻悟自性而见天道。圣人有大智慧,推衍六十甲子,循环往复,转而用它。推衍八卦之象,其中象数术理昭然于心。考灵龟,稽律历,可以推衍阴阳相胜之术。既可以如常人知神之所以为神,也可以知不神之神,自性之神。大道昭然,如同拨去乌云的明月,尽览无遗。要知道这个阴阳相胜之术并非寻常之术。它具有窃阴阳,夺造化之术,然而又是至简至易的。世人之所以不见,实在是物欲遮住了自性。此阴符经可以作为修道的天梯。阴符经三百余字,每一句都如同一滴甘露滋润心田,字字如同珠玉般金贵,开示性命不死之方医治世道人心。它可谓是打开了万世修道之路,启迪后世修道之人天时天机何在。天时天机到此已经展露无遗了,还有什么好隐瞒的呢?阴符实则为阳符了。许多丹经之书,虽然阐述有所不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譬喻比方,无非是要阐明阴阳相胜之术。如果是贤达之人见到此经,当诚心敬阅,真修实证,不负古圣先贤的慈悲苦心。圣人将此经藏于名山,只在传给同好。藏在金匮之中,恐怕奸佞小人窃取了去玩弄而害人害己。


阴符经注解毕。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