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五停”!南海桂城59个应急避难场所已开放!
佛山宣布全市实行“五停”!
桂城59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开放
如有需要
市民可前往避难场所寻求帮助
关于在全市范围内
实行“五停”措施的通告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将于9月24日在我省中西部沿海地区登陆,其带来的强风强降雨会严重影响我市,防御形势十分严峻。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经会商研判,市三防指挥部决定自9月2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实行“五停”措施(即: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9月23日至24日,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托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体育学校、高等院校及各类户外培训机构停课。学校、户外培训机构应严格遵守停业规定,不得擅自开展任何教学、培训活动,同时提醒师生及家长做好安全防护。
二、9月23日12时起至24日全天,所有工地、景区、公园、游船全部关停,港口、工地等龙门吊、塔吊要提前做好加固防护措施。
三、9月23日21时起至24日全天,所有渡口、货运、客运、水运、公共交通停运;暂停外卖配送和快递服务;除抢险和指挥车辆外,其他车辆停止运输;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以及会展、农贸市场等停止营业;暂停户外和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
四、9月24日,除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和应急值守人员外,不涉及国计民生和城市运行的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可安排放假。
以上措施将视台风预测预警情况作适时调整,请广大市民关注留意。
佛山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
2025年9月22日
南海全面加强
应急值守与物资准备
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带来的严重影响,南海区已于9月22日21时01分将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并同步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目前,南海全区共有1730名值守人员在岗备勤,408人组成的32支应急队伍随时待命。70个防汛救灾物资仓库储备充足,527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已全部准备就绪,可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基本的防风和休息保障。
桂城59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序号1-59)位置如下

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环流影响,预计佛山市23日下午起风力逐渐加大,24日至25日有暴雨到大暴雨,平均风力将增大至8~9级,阵风11~12级、局地13级。目前各区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均已生效,后续较大可能升级台风橙色或以上级别预警信号,请提前做好各项防台风工作,并留意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9月22日
佛山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
已发布
《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措施的通告》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将于9月24日在我省中西部沿海地区登陆,其带来的强风强降雨会严重影响我市,防御形势十分严峻。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经会商研判,市三防指挥部决定自9月2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实行“五停”措施(即: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9月23日至24日,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托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体育学校、高等院校及各类户外培训机构停课。学校、户外培训机构应严格遵守停业规定,不得擅自开展任何教学、培训活动,同时提醒师生及家长做好安全防护。
二、9月23日12时起至24日全天,所有工地、景区、公园、游船全部关停,港口、工地等龙门吊、塔吊要提前做好加固防护措施。
三、9月23日21时起至24日全天,所有渡口、货运、客运、水运、公共交通停运;暂停外卖配送和快递服务;除抢险和指挥车辆外,其他车辆停止运输;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以及会展、农贸市场等停止营业;暂停户外和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
四、9月24日,除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和应急值守人员外,不涉及国计民生和城市运行的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可安排放假。
以上措施将视台风预测预警情况作适时调整,请广大市民关注留意。
佛山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
2025年9月22日
防御超强台风“桦加沙”
结合实际
农业君为大家准备了
主要农作物防御台风暴雨技术指南
一、水稻篇
1.疏通沟渠。台风来临前,要全面清理排灌渠道,强化开沟排水露田,确保雨后及时排清田间积水。
2.及时排水。暴雨后,对受淹稻田,应结合实际排水降渍,改善生长环境。分蘖期:排水后保持田面湿润,促进新根萌发;孕穗 / 抽穗期:排水后保持浅水层(3-5cm),避免干旱影响幼穗发育或开花结实;灌浆期:采用 “干湿交替” 管理(湿润2-3天→浅水1-2天),促进籽粒灌浆。
3.科学补肥。暴雨后,水稻养分流失多、根系吸收能力下降,需科学补肥。孕穗期:及时追施氮肥,以确保孕穗期间秧苗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抽穗扬花期:适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延长功能叶寿命,促进水稻穗齐;灌浆成熟期可以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以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4.病虫害防治。在暴风雨过后,水稻的抗性普遍减弱,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极度有利于病虫害滋生,尤其要及时做好以细菌性病害为主的预防工作。
二、甘蔗篇
1.及时排水。台风过后,对于受水浸的甘蔗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浸泡时间过长造成甘蔗根系缺氧烂根死亡。
2.及时追肥。台风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加上雨水过多,易造成肥料流失,台风过后应及时进行一次施肥以促使甘蔗恢复生长。
三、蔬菜篇
1.及时采收。台风来临前,及时抢收已成熟或即将成熟的蔬菜瓜果作物,特别是易受强降雨影响的速生叶菜类,能收尽收,降低损失。
2.幼苗管理。对已播种尚未出苗或处于幼苗期的蔬菜瓜果可用遮阳网等覆盖物进行浮面覆盖,防止台风暴雨直接冲刷而影响生长。
3.加固设施。设施栽培,棚内有作物的,及时闭棚防风,尽量保证棚膜、设施及作物安全,如果风力超强,需割膜保棚或提前收起棚膜泄风;棚内无作物的,及时收起棚膜泄风。露地栽培,棚架栽培的,加固支撑。
4.疏通沟渠。台风来临前要全面疏通沟渠,确保排泄通畅。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做到田间雨停水干,降低土壤含水量,恢复蔬菜根系生长,防止因积水过多导致蔬菜根系呼吸不畅,而造成植株窒息死亡。
5.补苗改种。对于刚移植不久的蔬菜,如果灾后缺苗较少的,可及时进行补种。但水淹绝收的田块,要抢晴翻耕,因地制宜改种,以保住效益,减少损失。
6.科学施肥。雨期肥料流失多,雨停天晴土壤稍干中耕松土后,要增施磷钾肥及速效氮肥,因暴风雨后蔬菜的根系吸肥力稍弱,所以施肥的原则是勤施薄施,以增强长势,同时达到增产、抗病的目的。
四、柑橘篇
1.及时排水。台风来临之前,及时疏通和恢复果园排水系统。台风暴雨过后,清理果园及沟渠垃圾,淤泥,排除果园积水,减少果树受浸泡时间。
2.修剪保树。及时扶正固定被台风吹倒的植株,促进植株根系恢复生长。积水浸泡严重的果园,需及时修剪失水、干枯、受伤严重的枝条,减少蒸发。
3.病虫害防治。台风暴雨后,植株表皮受损,易受病虫害侵染。病害重点防控炭疽病、溃疡病,虫害注意防控红蜘蛛、蚜虫和粉虱等。
4.补喷叶面肥。暴雨后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柑橘根系受损,吸肥能力弱,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施叶面肥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五、香蕉篇
1.及时采收。香蕉在台风天易受损害,台风来临前,要及时采收已成熟或即将成熟的香蕉,能收尽收,降低损失。
2.立柱护蕉。单竹竿直插立支柱是香蕉防台风效果最好的技术,未竖竿护蕉的蕉园,应及时立柱护蕉。
3.排水清园。台风暴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沤根烂根现象造成植株死亡,加剧损失。加强蕉园管理,及时清除折断、死亡植株,割除枯坏死的叶片,防止坏死植株腐烂对蕉园产生不利影响。对根系裸露蕉头及时覆土盖好,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4.喷施叶面肥。待连续放晴2—3天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者浇施根多壮、海藻素等,帮助植株恢复生长活力。
5.病虫害防治。台风暴雨过后,香蕉植株表面受损,易受病虫害危害,可喷施广谱性杀菌剂预防叶斑病、黑心病等爆发。
六、火龙果篇
1.及时抢收。台风来临前,及时采收已成熟的果实,能收尽收。对未成熟,大量挂果的枝条要做好支撑、绑扎保护,预防被台风折断,尽量减少损失。
2.做好排水。台风前,检修排水闸、抽水泵,果园的内外沟渠等,确保台风过后可迅速排除园间积水,以防暴雨淹没园地,造成植株缺氧烂根死亡现象。
3.加强清园。台风后,应及时清理割除受伤坏死的枝条,防止滋生病虫害。对吹折的枝条及时修剪,促发新枝。
4.科学施肥施药。台风后,园内高温高湿环境极易滋生病虫菌害,尤其是台风导致枝条摩擦出现伤口,更容易被病菌感染,要及时喷洒农药,喷施叶面肥、根系促进剂等,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七、百香果篇
1.及时抢收。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抢收已成熟的百香果,减少损失。对未能收获的百香果植株做好加固支撑及防护,预防被台风吹落。
2.疏通排水。台风前,提前清理沟渠,预防排水沟渠堵塞,确保台风期间果园的排水畅通,台风过后可迅速排尽积水,以防台风暴雨淹没园地,造成植株缺氧烂根死亡现象。
3.加固果树。根据实际情况加固百香果棚架,增加抗风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更换成水泥柱或其他更坚固的材料,进一步增强果园的抗风能力,防止被风吹倒造成损失。
4.病虫害防治。在台风过后,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八、番石榴篇
1.抢收成熟果实。在台风来临前,应收尽收可收的番石榴果实,减少因台风造成的损失。
2.加固果树。台风前,对于未成熟的挂果量较大等易倾倒的植株或者幼树,疏剪过重枝条,进行根部培土,使用木桩等材料支柱植株加固,增加番石榴树的抗风能力,防止果树在强风中倒伏或折断。
3.清沟排涝。台风前,提前清理和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顺畅,台风暴雨过后,及时清理沟渠垃圾淤泥,尽快排除园内积水。对于受淹的、倒伏的番石榴树,要及时扶正、清洗,清除树体上滞留的泥浆等污物,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4.加强管理。台风过后,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特别注意喷施叶面肥,使植株迅速恢复长势,增强抵抗力。及时防治病虫害,可提前喷施代森锰锌、丙森锌、甲基硫菌灵等保护预防性广谱杀菌剂,防止雨后病害传播蔓延。
此外,台风带来的强对流天气
给水产养殖生产带来的危害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应对
01、灾害天气发生前的准备
1.关注天气信息。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信息,掌握强对流天气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固养殖设施。池塘养殖,要注意水位变化,必要时采取加高堤坝等措施,防止洪水漫堤造成损失;网箱养殖,可采取加固固定绳索和网箱框架等措施,防止洪水冲击造成网箱被冲走或冲垮。越冬棚膜,可提前进行掀膜处理,以减少越冬棚架在大风中被掀翻导致的损失,掀开的膜注意做好捆扎、固定工作。
3.做好设备检修。做好养殖场区排水系统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通畅。检修维护增氧机、投饵机、水泵、发电机及用电线路等设备,确保灾害天气发生时正常运转。
4.做好物资储备。提前储备必要的配合饲料、消毒剂、颗粒氧、抗菌药物、调水用品等物资,准备应急电源、抽水泵等设备。
02、灾害天气发生时的管理
1.做到安全生产。强降水导致的洪水到来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仓库货物转移至安全的地方,谨防安全生产事故,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抢险救灾时,特别要注意人身安全,人员要配备必要的救生设施,生产中不进行危险操作,遇到危险情况要及时撤离。
2.减少或停止投喂。强对流天气期间可适当减少投喂量或停喂,在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增强机体抗逆能力。
3.海水池塘及时排淡。对于海水养殖池塘,短时强降雨时应及时打开上层排淡闸板和排淡管道,使表层低盐度水从上部溢出,保证池水上下层盐度基本一致,防止因上下层水比重不同造成的池水分层,导致池底缺氧及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03、灾害天气发生后的应对
1.检修养殖设施。尽快修复或更换被毁坏的增氧机、投饵机、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抢修养殖区内道路、电力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损失轻微的养殖区,要加固修复养殖设施、池塘堤坝等;毁坏严重的养殖区,可以修复的池塘要及时设置拦网以减少逃逸;无法修复的池塘要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养殖动物及时捕捞销售,不够上市规格的养殖动物转移到安全池塘暂养;被淹没的池塘,开挖泄洪沟渠及时排出洪水,水位回落后,抓紧抢修养殖设施,为补放苗种做准备。
2.加强水质管理。强对流天气后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沙、有机质和其他杂物,水体浑浊,透明度低。尽快组织灾后清淤、水体消毒,及时排除污染物。检查水源和进排水口,及时清除养殖场漂浮垃圾和杂草,保障水源质量,保持进排水通畅。要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适量换水、加注新水。
3.注重水体增氧。短时强降水导致洪涝时,采取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措施加强增氧。有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要及时开机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开机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或凌晨。强降雨排淡后也要开机,加大池水上下层交换力度,防止池水分层。严重缺氧时还可投化学增氧剂应急。
4.及时补放苗种。灾后苗种补放根据当地养殖特点及苗种存量情况灵活选择品种。在苗种补放过程中,要注意水产品苗种的质量问题,把好苗种的种质关和补放技术关。
5.加强疫病防控。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及养殖动物的摄食、体色、有无浮头、发病等现象,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按照《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22)及时打捞处理死亡养殖动物。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传播、蔓延。
地下治污、地上造绿
三山地埋式水质净化厂正式动工
三山地埋式水质净化厂
正式动工
9月19日,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举行三山地埋式水质净化厂动工仪式。现场,三山公司总经理熊一详细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核心设计工艺及建成后对片区发展的深远影响,为在场嘉宾勾勒出“地下高效治污、地上生态惠民”的美好蓝图。
南海区副区长罗淮东从城市管理与产业激活两方面提出要求:一方面,项目施工期间要严格落实安全文明施工准则,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要对标高铁沿线安全标准做好管理,以高标准体现城市品质;另一方面,作为高品质环保设施,地埋式水质净化厂要营造 “群众友好、产业友好” 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集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让设施与区域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展明强调,水质净化厂的建筑风貌需深度契合文翰湖片区整体格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认可度高的优美厂区,让环保设施更好地融入城市肌理。
伴随清脆的鸣笛声,项目正式迈入施工阶段,这不仅为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的生态建设按下 “加速键”,更标志着大湾区在 “环保设施与城市空间融合发展” 领域的探索迈出了坚实一步。
打造“人文+科创”的
“隐形守护者”
该项目选址于南海区桂城街道科创大道东侧、环岛南路南侧,总用地面积约32,009平方米,是综合考量片区发展需求与民生关切后的最优选择。
当前,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产业集聚与每年超1万的人口流入带来了新的污水处理新需求,现状地上式三山污水厂每日污水处理能力仅为2万立方米,每日污水处理能力仅为2万立方米,雨季时常出现污水溢流风险,不仅影响河涌水质,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而新厂选址地块位于已成型的污水管网核心节点,建成后可快速接入现有系统,高效收集整个文翰湖片区的污水,从根源上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采用“半地下地埋式”设计,将主要的污水处理设施集约布置于地下,地上部分则规划为现代化的综合楼及绿美空间。这种集约化的布局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释放了周边地块的开发潜力,更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
项目还把地上部分打造成一个绿色而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这种“地下治污、地上造绿”的创新模式,不仅切实保障周边人居环境,也增强了片区的整体性,实现从“邻避”设施到“邻利”空间的华丽转身。
未来,地上部分还可以举办各类环保主题的展览和讲座,向公众展示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环保理念,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冰冷的工业设施焕发出温暖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三山地埋式水质净化厂的正式动工,是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完善基础设施、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的重要一步,更是对 “人文+科创”发展路径的有力探索。
项目建成投用后,该区域将形成地下高效治污、地上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结构,既为产业发展筑牢生态屏障,也为居民生活增添品质空间,助力大湾区打造 “产城人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