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禅城区张槎端午“有搞头”!彩龙破碧波,非遗展亮彩!
详细内容

禅城区张槎端午“有搞头”!彩龙破碧波,非遗展亮彩!

时间:2022-06-04     人气:12450     来源:张槎微新闻     作者:
概述:碧水悠悠绕村郭,葳蕤翠色掩新房。坐落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中部的大江村,正是大江龙舟习俗的主要分布地,为了更好保护与传承大江龙舟习俗......

碧水悠悠绕村郭,葳蕤翠色掩新房。坐落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中部的大江村,正是大江龙舟习俗的主要分布地,为了更好保护与传承大江龙舟习俗,2015年大江龙舟习俗被列入佛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禅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禅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办公室、张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指导下,6月3日下午,张槎街道大江村举办“浓情乐端午”大江村龙舟习俗非遗文化活动——2022年佛山市禅城区“我们的节日·端午”暨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为新龙舟进行点睛下水仪式,并为周边的村民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龙舟表演。


“五月初五去大江看龙舟!”


毗邻江河水域,孕育出大江延绵不绝的龙舟文化。在大江龙舟一百多年历史中,占据主角地位的正是大江冯氏彩龙。在端午节这天,大江村在中午一点准时“开龙”,随着一声“锣鼓喧天迎龙神,冯氏龙船开龙!”点龙睛、燃炮、致开幕词的动作紧随其后,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部分:彩龙表演正式开始。


“你看船上的五彩罗伞、彩旗、头牌,他们都有特定的颜色搭配,整条船看起来艳丽夺目、气势十足!彩龙的花式就是它最大的亮点。”曾为大江村龙舟队成员的冯伯说道,现年79岁的他如今仍钟爱着大江彩龙,兴奋地向大家科普大江彩龙的动作技巧与历史传承。


据了解,大江冯氏彩龙在表演时,船头、船尾人员随着鼓点一齐发力,船头1人随鼓点节奏“摁”船,令整条龙船有节奏地起伏前进,呈蛟龙戏水、跃跃欲飞之势;桨手跟随节奏一起挥桨,飞跃前进;罗伞手左手抓罗伞,右手执羽扇,罗伞稳住不动,轻摇羽扇,身体随着船轻轻摆动,胜似闲庭信步;挥旗手挥舞大旗两左两右,交叉变换,增强动感。


据传一百多年前,大江就有端午扒龙舟的习俗,“五月初五去大江看龙舟”已成为周边村镇百姓非常喜爱的节目。每到端午来临时,大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观龙舟。盛装打扮的彩龙在大江村的河涌中蜿蜒前进,十里八乡的人们聚集在河涌两岸,争相一睹大江冯氏彩龙的神韵。


“22米的龙舟上承载了66个人,30个桨手共同扒船,这就对大家的控制力及协调度要求十分高,讲究的是左右对称同步发力,动作有力整齐划一,这需要整个龙舟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佛山市龙舟协会副会长邓伟杰对本次彩龙表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大江彩龙在行进中的稳定程度和艺术观赏度都值得大家津津乐道,借助龙舟习俗非遗活动这一活动真正做到“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传播”。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氛围的。”


龙舟是民间文化兴旺的象征之一,张槎的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龙舟活动可追溯到400多年前。近年来,张槎龙舟事业蓬勃发展,龙舟文化成为亮丽的地方文化名片。龙舟如今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文化,更是一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


在大江村大江龙舟习俗非遗活动现场,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来感受这一特色文化。“这可是我们的传统特色!当然要带我们的孩子来参观学习。”村民们在说到大江村龙舟文化时都竖起了大拇指,自豪地举起了手机拍照或拍摄短视频,分享到各大网络平台。这份热情也深深打动了来到张槎工作的异乡人,他们也成为了这份文化的传播者,纷纷通过网络开心地与家人们讲解着这场文化盛宴。


文化传承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氛围的,这影响着怎样将优良传统挖掘、传承、发扬。”佛山市非遗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梁诗裕表示,张槎大江村的龙舟文化氛围十分好,为更好地传承自身的龙舟文化,每一位村民都做出了努力,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传统性保护措施,令大江村的龙舟文化能够一代代相传。


近年来,张槎街道十分重视龙舟文化的挖掘与推动,在成立张槎龙舟协会的基础上,还在莲塘水闸建设龙舟基地、举办国家级龙舟裁判员培训班、积极与社区及学校联动宣传龙舟文化、主动与异地龙舟协会交流学习等,以此促进本土龙舟文化的专业化发展。



现如今,龙舟文化早已成为张槎特色文化品牌之一,它充分彰显张槎城市内涵和文化自信,更凝聚着张槎人的精神风貌,令这份非遗文化的传承氛围在张槎愈发浓厚。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