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芦苞长岐村卢氏大宗祠“祠堂+文化”项目已投入使用
详细内容

芦苞长岐村卢氏大宗祠“祠堂+文化”项目已投入使用

时间:2020-06-09     人气:2755     来源:芦苞宣布     作者:admin
概述:6月8日,长岐村卢氏大宗祠,灯火通明,一派喜气洋洋。历经三个月的精雕细琢,卢氏大宗祠“祠堂+文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芦苞乡村振兴建设再填浓墨重彩的一笔。至此,芦苞镇“祠堂+文化”项目全部完工。......

      6月8日,长岐村卢氏大宗祠,灯火通明,一派喜气洋洋。历经三个月的精雕细琢,卢氏大宗祠“祠堂+文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芦苞乡村振兴建设再填浓墨重彩的一笔。至此,芦苞镇“祠堂+文化”项目全部完工。


卢氏大宗祠“祠堂+文化”建成后的内景
卢氏大宗祠“祠堂+文化”建成后的内景


      在农耕时代,祠堂不仅仅象征着祖先崇拜,更象征着一个宗族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祠堂是村民中永不磨灭的情怀。芦苞的自然村几乎村村有祠堂。去年以来,芦苞镇积极落实三水区“祠堂+文化”示范点建设目标,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供给,通过升级祠堂载体硬件,植入多元文化服务,让旧建筑焕发新功能,将祠堂打造成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彰显村落特色,祠堂兼具历史情怀与实用功能

      芦苞镇“祠堂+文化”建设历时一年。在去年建成西河村委会丰湖村李氏宗祠、村头村岑氏宗祠,四合把岗冼氏宗祠的基础上,芦苞镇2020年自我加压,在独树岗村新添璞轩蔡公祠建设项目,与蔡氏大宗祠、长岐卢氏大宗祠一道,作为芦苞乡村振兴工作的示范性项目,共同唱响芦苞声音,讲好古村故事。


卢氏大宗祠祖训家规
卢氏大宗祠祖训家规


      为了彰显祠堂的村落特色,芦苞祠堂“祠堂+文化”项目注重于顶层设计及对“一村一品牌”的挖掘。如蔡氏大宗祠的“孝善世族,文化名村”、卢氏大宗祠的“温泉温情,长寿长岐”、璞轩蔡公祠的“孝善新风,家国情浓”、李氏宗祠的“生态丰湖,乡村蝶变”、岑氏宗祠的“乡梓情浓,翰墨流芳”、冼氏宗祠的“守望相助,龙腾狮舞”等。独特的文化定位,让空间荡漾着熟悉的乡村味,祠堂更有亲切感,故事更加打动人。

      为了发挥祠堂场所的效能,每间祠堂设置了理事议事、阅读、儿童活动空间,并兼具了诸多功能。“乡村党课、值理议事、村民活动、旅游参观”都可以一站搞定,这对于芦苞乡村当下人员较少的格局不啬于是一个好消息,不仅能够集中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而且最大程度集聚人气。

      孵化文化动能,祠堂引领古村文明新格局

      农村文化发展的制约,除了场地之外,更在于缺乏资金、缺人、缺活动。为破解了农村公益文体事业资源不足的难题,芦苞镇以蔡氏大宗祠为孵化基地,大力培养镇龙舟、象棋、书法、舞蹈、武术、乒乓球等文体协会。芦苞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励的方式,引导协会入驻,带动形成文化氛围,带动更多的村民“向文化”、“乐文化”。


2020年1月9日“芦苞镇祠堂+文化”系列活动走进四合把岗冼氏宗祠
2020年1月9日“芦苞镇祠堂+文化”系列活动走进四合把岗冼氏宗祠


      镇文化部门还购置了一批文化活动道具,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年初,镇文化站以“送文化进村居”活动启幕,在冼氏宗祠、岑氏宗祠、李氏宗祠等开展写春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镇文化站更是通过镇村合办节日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植根于群众心中

      项目建成后,如何落实好“祠堂+文化”的长效营运机制,确保祠堂常用常新成为摆在镇文化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镇相关负责人与村民代表举行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完善长效机制,发挥村民的力量与乡贤的示范作用,集思广益,做好祠堂维护,让祠堂成为村民的精神文化基地。同时,芦苞镇将把“祠堂+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秉持“以文引人、以文化人、以文促产”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人才引导培育,利用村居文化阵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祠堂打造成为聚民、悦民、惠民的精神基地。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