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西樵闲置地焕新!打造农文旅消费旺地!
详细内容

南海西樵闲置地焕新!打造农文旅消费旺地!

时间:2025-08-22     人气:73     来源:南海西樵     作者:
概述:现摘玉米棒、鲜榨玉米汁、制作爆米花、体验“玉米投手”游戏、diy黏土玉米……一场由崇南社区党委和西樵童文旅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开展的崇南民煮园“玉米狂欢节”活动,吸引超500人次参与......

现摘玉米棒、鲜榨玉米汁、制作爆米花、体验“玉米投手”游戏、diy黏土玉米……一场由崇南社区党委和西樵童文旅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开展的崇南民煮园“玉米狂欢节”活动,吸引超500人次参与。这场以“玉米”为“主角”的多维场景活动,是崇南社区通过推进民煮园项目落地实施,对闲置用地盘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新探索,也是党群共享治理成果的生动展现。


生态保值增值


“闲置资源”变身“绿色资本”


民煮园地块约60亩,曾是一处荒废多年的闲置土地,经常被偷倒建筑淤泥,形成人居卫生整治的卫生黑点。崇南社区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将这片荒芜之地整合打造为连片生态空间。如今,放眼望去,木瓜树迎风摇曳,玉米地绿浪翻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一改造,既有效激活了城乡“边角地”的生态功能,避免了低效开发带来的环境负担,又切实践行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借助把闲置土地打造为城区“后花园”“美田园”之机,通过持续丰富农作物种类、优化园区功能和业态、用产出收益反哺社区公益,把绿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据悉,开园仅一月,民煮园便吸引西樵乃至周边居民前来消费体验,这既是民煮园功能及服务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的体现,更是创新发展绿美经济成果的诠释。


经济多维创收:“农业+”模式带动“产业融合创新”


作为新型的田园综合体,民煮园突破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创新开发了休闲、教育、文旅等复合场景,包括自然教育、生态体验、乡村研学等方面。在这里,市民群众不仅可以体验迷你游园车、无动力设施等亲子游乐项目,还能亲手采摘应季蔬果,在劳动中感受丰收的喜悦。针对都市人群对“田园牧歌”的向往,园区还精心设计了田野自然课堂、周末短途游等差异化服务,让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完美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经济新业态。


园区的成功运营得益于两大特色:一方面,通过推动农耕体验、农产品加工和田野探趣三大业态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土地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创新采用“社区+经济社”合作模式——由崇南社区领办成立的西樵童文旅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统一管理土地资源、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整合3个经济社提供地块使用权并参与合作开发,通过分润模式实现收益共享,让园区发展成果切实反哺村集体。此外,这种模式还带动了20多名本地居民就业(其中固定工4名),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样本。


善治活力迸发


“多元力量”汇聚“发展合力”


崇南民煮园的日常运作离不开社区党委有效指导和社区下属童文旅公司的执行运营,更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合作共建。在“玉米狂欢节”活动中,社区辖区内超10家企业获悉民煮园丰收玉米,积极认购了4500根玉米,以实际行动支持社区经济效益与公益效益共融提升;50名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现场咨询指引、摊位游戏开展等服务中,积极助力活动顺利开展。


此外,在园区整体运营中,官山片区大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分工协作、挥锹铲土种植1500多株木瓜苗、无花果苗、百香果苗,大大丰富了园区农作物种类。集智社成员、辖区党群志愿者积极为民煮园活动策划组织、场地布置、现场指引等建言献策、落实执行。小到“玉米狂欢节”,大到民煮园整体运营,都是社区多元共治的一个缩影,各方力量各挥所长为社区发展出一份力,串珠成链促量变成质变,推进社区“蝶变”发展。


崇南社区坚持以土地为针、服务为线,通过整体规划打造“德善园”“民煮园”“樵见·绿意庭”三大园区,拓宽治理维度,推动社区资产升级,用心编织着“公益疗愈+资产造血+乡村振兴”的共生网络,营造善于作为、奋发有为、善始善终的正气社风、民风,努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不断提升“善为崇南”的社气社品。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