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心脏骤停抢救60分钟,三水患者转危为安
详细内容

心脏骤停抢救60分钟,三水患者转危为安

时间:2021-08-19     人气:2915     来源:三水发布     作者:
概述:“感谢大塘镇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对我家老人的及时抢救,在你们的全力施救下,她才能够转危为安,生命得到第二次延续,衷心地感谢你们!”......

“感谢大塘镇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对我家老人的及时抢救,在你们的全力施救下,她才能够转危为安,生命得到第二次延续,衷心地感谢你们!”近日,患者家属将写有“医术精湛 急救先锋”字样的锦旗送到三水区大塘镇医院急诊室,感谢全体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这一切与8月3日的一场紧急救治有关。当天,患者郑婆婆与老伴在坐公交车返回大塘途中突然不省人事,公交车司机立即运送郑婆婆到大塘医院,最终在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抢救中,呼吸心跳停止60分钟的郑婆婆转危为安。


图片郑婆婆和家属送上锦旗。三医宣 供图


老人紧急送医


镇区医院接力成功抢救


8月3日10时38分,当公交车抵达大塘镇医院抢救室时,郑婆婆心跳呼吸都停止了,瞳孔散大、面色青紫,情况危急。


急诊科副主任黄伟生经快速评估并简单询问病史,立即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护士配合医生汪福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脑保护等急救措施。


“室颤、室颤,马上除颤”,通过200J电击除颤后持续胸外按压,郑婆婆恢复微弱的心跳后不久又再次出现室颤。黄伟生再次进行200J电击除颤,给予强心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因考虑到郑婆婆年纪较大,家属害怕老人撑不下去,期间两次打算放弃抢救,要求转送回家,黄伟生耐心解析病情,考虑还有机会抢救成功,劝说家属后,继续进行积极抢救。


“有了,有了!心跳恢复了!”经过60多分钟的持续抢救,6次电击除颤,胸外按压1000次,郑婆婆终于在11时48分恢复心率。当天中午,郑婆婆转三水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于入院4小时后苏醒恢复意识,并于近日恢复出院。


近两年来,在大塘镇医院类似这种成功抢救的例子并不鲜见。从以病人转运为主,发展到抢救及时、救治规范,作为镇街医院标杆的三水大塘医院急诊科依托三水区人民医院总院的急诊科急救大平台,在专科团队建设开展同质化培训,已打造成为三水北部急救中心、各镇街医院急诊科示范标杆。


打造“带不走的急救团队”


每年完成门急诊7万人次


为培养急诊专科人才,提高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大塘医院急诊科一方面选派骨干医务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一方面借力专科联盟多次邀请总院专家到院带教指导、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日常科室注重常态化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理论培训、技术实操等,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科医疗队伍”。


2019年起,大塘镇医院加入总院胸痛联盟、卒中联盟、创伤联盟体系,处置急危疑难重症的能力也得到大提升。


建立医联体胸痛专科联盟后,经同质化培训,远程通讯实时指导,大塘镇医院已经实现“预警—识别—诊断和鉴别—决策—观察或者上送直接手术”,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最优治疗,降低胸痛患者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2017年三水区人民医院与大塘合作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后,通过多年的专科联盟建设,大塘镇医院急诊科的医护团队在急救技能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基本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等常见危重病的抢救处理技能,每年完成门急诊7万人次,抢救人次585例,上升70%,急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执业医师职称考核通过率也逐年提升,全年无医疗投诉、无医疗事故,社会认可度提升,满足大塘镇乃至三水北部人民群众的各种常见病及急危重症紧急救治需求。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