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讲述佛山西瓜路的故事
详细内容

讲述佛山西瓜路的故事

时间:2020-08-21     人气:2428     来源:佛山市博物馆     作者:admin
概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石湾总站开出佛山的公交车,第一站站名叫“西瓜路”。车站名因地名而来,地名由佛山民间故事而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石湾总站开出佛山的公交车,第一站站名叫“西瓜路”。车站名因地名而来,地名由佛山民间故事而得。 
  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有一年除夕,在石湾通往佛山的路上,一位汉子身穿麻布粗衣、头发蓬松散乱,肩膀上扛着一袋硬梆梆的东西。汉子边走边想,年近岁晚,应该理个发,整理光鲜才回家与母亲和妻儿过年,就走进附近一间剃头铺,放下那袋硬梆梆的东西,让剃头匠给他剃头。那剃头匠让汉子坐下来,边给他剃头,边瞅着那袋硬梆梆的东西,只见隔着厚厚的布袋现出一个个圆形,心想,准是生意人扛回家的银元。古语有云“漫藏诲盗”,剃头匠认准那硬梆梆的圆形是银元后,贪念之心顿生,眼下四顾无人,就借着给那汉子刮胡子之机,手拿着剃刀向那汉子的咽喉割去。说时迟那时快,一下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汉子随即呜呼哀哉,命归黄泉!杀人后,剃头匠急匆匆打开那袋硬梆梆的东西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来袋里装的是石湾出产的陶灯盏。 
  剃头匠懊丧极了,他想了想,就撕了身上的一片白麻衣,用手指蘸上死者的鲜血,在上面题了一首蹩脚诗:“你亦错时我亦错,灯盏何须用膊托,从此冤仇沉大海,欲想报仇马出各。”佛山话“角”与“各”同音,匆忙间,剃头匠把“角”字写成了“各”。他把那汉子连同灯盏和那首蹩脚诗一起,埋在了石湾口大路边的山岗上,满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了。 
      时隔数月。一天,休假回乡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带着部下巡视,正巧路过石湾口大路边,当时正值盛夏,人困马疲,骆秉章下令就地休息,派下属找水喝。他自己信步走到岗边,抬头看,只见山岗光秃秃,寸草不长,可山岗半腰却长出一颗西瓜,瓜蔓上长着人头大的西瓜。骆秉章拔剑隔下西瓜,就地剖开,准备分给下属吃。可西瓜切开后,只见里面全是血水,血水流了一地。骆秉章觉得奇怪,叫下属挖起瓜蔓,再深挖下去看个究竟。下属掘地三尺,露出了尸骨和灯盏,还有写了诗句的白麻布。骆秉章读诗后细想,此事必有蹊跷,要查个水落石出。于是,骆秉章在石湾住了下来,访问当地百姓,了解近年来石湾大路口的情况。一日,骆秉章微服查访来到石湾茶楼前,见一个醉汉指着茶楼前地摊上贩卖的陶灯盏说,“如果灯盏不是灯盏,如果灯盏是银元,我现在还愁没钱喝茶吗?”骆秉章听了,觉得此人话出有因,联想到西瓜下埋尸骨和灯盏的事,又了解到醉汉是个剃头匠,每天都去茶楼饮茶。骆秉章掌握了情况后,心生一计,第二天茶市时间,他派下属办成收买破烂的,在剃头匠住屋附近高声叫喊,:“高价收买破烂白麻布衫!”剃头匠老婆不知就里,见家里有件破的白麻布衫就拿出来卖,收破烂的见果然是撕掉一幅的白麻布衫,而且还有血点就买下来了。骆秉章把白麻布衫和血诗布片合并正吻合,立即派人拘拿剃头匠归案。 
  故事说到这里,肯定大家都知道,那个扛灯盏的汉子的冤仇得到了昭雪,残暴贪心的剃头匠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此事传开以后,群众称颂骆秉章为民办事细心公正,同时把石湾大路口一带叫做西瓜路。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