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禅城张槎饮食故事:弘扬岭南粤菜文化
详细内容

禅城张槎饮食故事:弘扬岭南粤菜文化

时间:2022-06-17     人气:28089     来源:张槎微新闻     作者:
概述:为进一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传承岭南粤菜精髓,分享张槎饮食故事,聚焦张槎沙口笋美食的传承和创新,塑造禅城美食新地标......

为进一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传承岭南粤菜精髓,分享张槎饮食故事,聚焦张槎沙口笋美食的传承和创新,塑造禅城美食新地标。6月13日下午,张槎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举办“传承弘扬粤菜文化 讲好张槎饮食故事”座谈交流会议。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志诚出席活动。


座谈会议上,烧腊专家、广东烹饪协会烧腊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潘革辉,广府美食文化专家劳毅波,张槎街道饮食文化协会会长郭泳洪,粤菜大师林开胜,美食达人凌浩云,区政协委员、太史家宴第三代传承人江欣灿等专家围绕寻找广州地区张槎籍的厨师、讲好张槎饮食故事、张槎沙口笋发展以及如何弘扬粤菜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当年就是由来自张槎的大厨带我入行、走进烧腊美食的世界,现在能有机会帮助张槎饮食发扬光大,推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当然义不容辞。”潘革辉表示,“师出张槎”一词并非浪得虚名,不少著名厨师都是由来自张槎的师傅领进门,在一代代厨师的传承中,张槎的厨师队伍不断壮大,连张槎本土菜系也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特色美食。


据介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偕夫人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特设国宴招待,张槎沙口笋就被作为国宴菜肴招呼尼克松夫妇。此后,张槎沙口笋声名鹊起,被誉为“佛山第一笋”或“国笋”。与普通的笋不同,沙口笋属于“大头甸”竹笋,外形头大尾小,中间弯曲,成烟斗状,吃起来爽脆无渣、味道鲜美。一支上好的沙口笋重量在 2.5 公斤以上,不过能吃的部位只有一半,显得更为珍贵。沙口笋曾出口世界各地,目前种植地主要集中在张槎莲塘村、大富村以及东平河沙口水闸附近地带。


作为本地特色美食,沙口笋已成为佛山、张槎的美食文化代表之一。据了解,6月18日,张槎街道党工委、张槎街道办事处将会在王借岗外滩公园举办第八届“国笋美食文化节开幕式暨笋王争霸赛”,届时将有笋王争霸赛、功夫表演、龙狮表演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共同来擦亮张槎特色美食金字招牌,以美食文化助力禅城文商旅融合发展。


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志诚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不断深入探究经典粤菜的来龙去脉、动人传说,挖掘古往今来众多粤菜大师的传奇故事。在此基础上,还可运用创新的文化元素,结合张槎国笋美食形象,创新继承和弘扬传统粤菜文化,加强弘扬粤菜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全方位展现岭南饮食文化的魅力。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