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狮山塘头社区六万字村志见证乡村发展变化
详细内容

狮山塘头社区六万字村志见证乡村发展变化

时间:2020-07-13     人气:1961     来源:珠江时报     作者:admin
概述:塘头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塘头村志》编撰领导小组组长胡宏卿表示,编撰《塘头村志》,是想激发当代人励精图治,跟随时代发展团结奋斗,也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洪圣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光绪三十年重修。”“油榨村建村于康熙年间。”“太平村1968年通电,1989年通电话,1990年通自来水。”……翻开《塘头村志》,数不清的塘头村史大事跃然纸上,对许多塘头村民来说,老祖宗的东西记载在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近日,记者从狮山镇塘头社区获悉,历时一年半,几易其稿,该社区首部村志即将在今年下半年付梓。塘头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塘头村志》编撰领导小组组长胡宏卿表示,编撰《塘头村志》,是想激发当代人励精图治,跟随时代发展团结奋斗,也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详细记载发展变化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类志书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版,但以行政力量对村志编修进行引导和强化并不多见,按规范体例编写的村志更是少之又少。
  翻开《塘头村志》初版看到,书中记载有祖训村歌,也有村舍农具;既有佳节载舞的欢腾,也有疫情防控下的凝聚……全书共7章29节,前有概述、后有附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总计6万余字。
  《塘头村志》详细记载了塘头社区各村建村以来近700年的村史村貌和真实轨迹,全景式反映了塘头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全书以较大篇幅着墨基层文化,记录村民日常,用多种体裁书写各色人物,展示了当代村民的良好风貌,也留下了小小村庄的集体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塘头社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宏卿在序中写到。
  事实上,早在2018年,胡宏卿就有了编写村志的念头,当年12月,在他的发动下,塘头社区成立了村志编写小组,开启了《塘头村志》的编写工作。
  “我们决定编撰《塘头村志》,用详近略远的方法把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就是想激发当代人励精图治,跟随时代发展,团结奋斗,也让后人铭记历史,有史可鉴。”胡宏卿道出编志初衷。
走街访古记录数百年记忆
  找素材,是编写的第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说起《塘头村志》的编修历程,主编之一的余少彬感慨良多。2018年,余少彬作为南海区委组织部派驻塘头工作组的成员,参与到该社区的村政建设。刚开始,这名外来干部对村里的风俗民情、历史大事只是略知一二。这两年来,在狮山镇和驻点直联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编写组团队大量查阅资料、走访乡贤、考证史实,编修《塘头村志》得以大力开展。如今,他和编写组成员都成了村民心中的“百科全书”。
  “由于村里大部分历史素材都是口口相传,编撰《塘头村志》其实相当困难。”余少彬说,为了尽量客观、详细地记录史实,他翻阅了大量相关史书,包括《狮山镇志》《南海县志》等。由于并非科班出身,他在编修过程中也会邀请专业人士或者具有地方志研究背景的学者进行指导。另外,他还通过互联网,查找了大量溯源该社区姓氏的资料。
  三多里巷的“水则碑”、太平村里的“太平石狮”、抗战老党员的纪念奖章……这些见证着沧海桑田的“老物件”,在编写组的共同努力下,被一一挖掘和整理出来。
  在修编《塘头村志》的过程中,编写组还加强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整合利用,深入挖掘乡贤文化故事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6月,《塘头村志》基本成稿,为了防止差错、遗漏,编写组挨家挨户向村中乡贤征求意见。余少彬说,一开始,乡贤们都不敢提出修改意见。在编写组的说服和带动下,乡贤们慢慢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加入编纂审修行列,编志工作得到了广大乡贤和大学生群体的支持和点赞。
  留住乡愁培育文明乡风
  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余少彬认为,编撰《村志》,不仅为了让村民明白历史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对本村的文化产生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明白,家乡发展必须要顺势而为,应培育发展是第一要义思想,着眼未来,共享城市化发展红利,为更远大的发展而凝心聚力。
  乡村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农村社会的“命脉”,更是滋养农村儿女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近年来,塘头社区将保护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寓于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编写《村志》、加强乡村历史遗迹保护,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培育了文明乡风。
  “用前人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农村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胡宏卿表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将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盘活,未来或可成为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
  狮山镇委副书记麦绍棉此前表示,村志有着地方志的基本功能:存史、资治、育人,村志还有兴利、文化交流、教育警示、立传、反映普通人生活等功能。“塘头社区记下历史,留住乡愁,是留给塘头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家乡水甜,故土人亲。塘头社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正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守住乡土、传承乡风这一个个字眼也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塘头社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特写
  村志中的致富路
  在上世纪70年代,塘头与邻近的三条村在坊间被合称为“北方四岛”。
  “嫁女唔嫁北方四岛”。在《塘头村志》上,记载着这样一句粤语方言,大意为不允许女孩下嫁于北方四岛,以侧面反映出这里的荒凉和贫乏。但另一方面,《塘头村志》也辑录了这里人均收入数据的变化和重大发展规划,详细地记录了这个地区如何从“牛屎村”,到出租办厂,再到振兴乡村的一步步致富之路。
  塘头社区属半丘陵地区,山岗多,平地少。由于土地肥质一般,交通不发达,上世纪70年代,社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罗穆路、兴业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在社区内投资设厂的企业逐步发展到如今集群式智能制造的格局,村民们通过进厂务工和出租,生活水平有了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成为狮山镇迈向“城市狮山”的重要支点,加上佛山地铁三号线太平站建设的交通优势,毗邻的塘头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获得征地补偿款,村民年底也有一定数额的分红,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的塘头社区,乘着狮山镇开展“厕所革命”“平安村居”智感安防小区建设的东风,驶向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道。一批批民生基建工程和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使社区迸发出勃勃生机。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做梦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在政府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可以建设得越来越好。”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村里的群众喜于言表。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