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西樵大同社区,文化底蕴深厚
详细内容

南海西樵大同社区,文化底蕴深厚

时间:2020-07-11     人气:2318     来源:南海旅游     作者:admin
概述:落日的余晖下,窗前清澈的河涌泛着波光,南海西樵大同社区居民傅大任认真整理着大同乡土文化资料,这是他几乎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我希望能尽可能挖掘家乡文化资源,让更多人认识大同。”......

      落日的余晖下,窗前清澈的河涌泛着波光,南海西樵大同社区居民傅大任认真整理着大同乡土文化资料,这是他几乎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我希望能尽可能挖掘家乡文化资源,让更多人认识大同。”

  大同社区坐落于西樵山南麓,这条被万亩鱼塘包围的乡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同社区正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保护与活化古村古建,建设南海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各项建设活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达成共识积极参与,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大同路”。

  大同书院发现百年碑记

  和傅大任一样,还有大同社区的党委委员、社区居委会委员程国鹏。说起大同社区的历史文化遗迹,他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今年5月28日,在大同书院遗址内,发现了一块道光十一年的碑记——《重修桐乡水口文塔碑记》。6月4日,在封闭的墙壁上又发现了两块碑记,分别是《重修桐乡书院碑记》(嘉庆七年)、《重修桐乡书院碑记》(道光十一年)。

  据程国鹏介绍,由于解放后大同书院被用作储存粮食的粮仓,猜测当时的人为了避免让粮食受潮和给老鼠等提供藏身之所,就将书院内镶嵌在墙壁内凹陷的碑记表面进行填充,使墙壁平整无死角。

  他与傅大任一起细心观察,发现这块墙壁有人为填充的痕迹,便与人一起尝试凿开,意外发现这里竟还藏着两块碑记。三块石碑上面刻的文字至今还历久弥新,清楚地记载了大同书院和文塔的重修年代、开销等,信息量巨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三块碑记的发现让程国鹏又惊又喜,他便大胆猜测,大同书院还有部分内墙另加砖墙封闭,这些墙壁内部仍然可能藏有未发现的碑刻。

  大同书院,始建于明朝万历初年(1572年),距今已有将近450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培养出很多人才,其中会元一人,进士多人,举人众多,是儒学、理学传播的重要场所。大同书院在这四百多年间并不是一直都是作为书院使用。在明清两代是作为书院;民国时,大同书院改作乡公所;解放后,大同书院又改为粮仓,但是建筑的基础和墙体结构并没有作较大改变。

  据院内现有碑记记载,大同书院在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均有重修。这些记录历史的碑记,作为大同的文化遗迹,将成为大同社区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的重要基石。

  在提到对大同书院未来的规划时,程国鹏雄心壮志地说道,“接下来我们打算申请大同书院的管理权,到时候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书院进行精心修缮和活化以重新利用,并计划将大同书院改造为文化类培训课的场所。”

  建村史馆留住“大同记忆”

  大同社区人杰地灵,从古代至今名人不胜枚举,有清朝广东最高官、一代军机大臣戴鸿慈,有设计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的雕塑大家傅天仇,有远赴越南、日本做远航贸易的“东京客”傅振祥,还有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傅日东……尽管岁月流转,但这些人物仍然在老一辈中口耳相传至今。

  为了留住“大同记忆”、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同社区计划把空置多年的柏山村幼儿园重新利用,改建为村史馆。修建村史馆,不仅能让村民了解过去祖先是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的进行劳动和创造大同文化的,还能让下一代增强文化自信,是延续乡村文化血脉、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留住“大同记忆”的道路上,大同社区的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行动中去。大同村志、一张张老照片、傅日东画作......一件件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非常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这个房间正是岭南画派代表傅日东的孙子傅大任自发建立起来的迷你“展陈馆”。这个“展陈馆”所寄托的情怀,不仅仅是孙子对祖辈的敬重,还承载着大同社区的乡愁,它在向人们诉说着大同的过往。


  目前,大同社区正上下齐心协力,不断加大力度挖掘、整理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遗址,推动乡村振兴的繁荣兴盛。

  一把开启乡村旅游发展的钥匙

  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2019年7月,大同社区入选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中的西樵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片项目。在此背景下,大同社区计划挖掘和串联散落的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把属于大同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钥匙。

废置的蚕房外部经过改造焕然一新

  大同社区的柏山村历史遗存较多,极具开发价值。现存祠堂七座、书室两间、古码头两个、抗元英雄后代墓一座,还有部分保存较完好的岭南特色民居。如何盘活这些资源成为大同面临的挑战。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大同社区计划将柏山村岗头市古驿道、灶岗贝丘遗址、宗祠等一系列历史遗址,串联起一条充满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路线。

  以大同柏山村为例,今年柏山村入选佛山市古村活化名录,借此契机,大同社区将凭借柏山村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古村活化,将其打造为历史文化古村,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灶岗贝丘遗址旁新修建的灶岗公园

  古驿道既是历史上一个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又是当地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而柏山村是古驿道途经村庄,现存一段长约100米、宽2米的石板路。柏山村岗头市,是佛山市内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条古驿道,具备一定的活化潜力。通过古驿道+旅游的方式,构筑古驿道文化带,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石板路两旁的商铺遗址

  大同社区现有耕地4200亩,其中鱼塘水面面积2600亩。大同柏山村河道纵横,历来是桑基鱼塘耕作区,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光秀丽。大同社区准备将柏山村打造为岭南特色水乡农耕文化旅游示范区,通过渔耕文化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夏日的西樵山下阡陌绿如画,一方方鱼塘间炊烟袅袅。乘着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大同社区作为南海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正通过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古村古建保护与活化、乡村文脉传承发展,打造西樵山下又一颗“文化明珠”。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