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讲述“佛山药王”如何诞生?
详细内容

讲述“佛山药王”如何诞生?

时间:2020-09-09     人气:2147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来到禅城区祖庙街道汾宁路11号街屋前,依稀还能看出民国时期中西结合式建筑的历史风貌。400多年前,这里是冯了性药铺的店址,200多米长的街巷,是曾风光一时的“豆豉巷”,“武林高手”汇集,各路商贾聚集。......

      来到禅城区祖庙街道汾宁路11号街屋前,依稀还能看出民国时期中西结合式建筑的历史风貌。400多年前,这里是冯了性药铺的店址,200多米长的街巷,是曾风光一时的“豆豉巷”,“武林高手”汇集,各路商贾聚集。而佛山冯了性、李众胜堂等多个中成药名家的发迹故事,也与这条街紧紧连结在一起。

      从“豆豉巷”壮大的药王名家

      明代万历年间,佛山正值工商业繁盛时期,瞄准这一契机,1615年,冯了性父亲冯炳阳从家乡迁到佛山镇正埠渡头边的豆豉巷,在这里搭起棚子、出售自家“万应药酒”,慢慢闯出了名堂。

      冯炳阳年老后,就把药铺传给儿子冯了性打理。冯了性不仅天资聪颖、生性好学,还游历过不少名山古刹,遍访名医高僧。其间,南少林一名隐士高僧被冯了性慈怀济世之心所打动,便把一份对刀伤、跌打、劳损、风湿骨痛均有奇效的药酒秘方传授给他。冯了性还因此拜僧人为师,获赐法号“了性”。

      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大楼。 /企业供图

      学成后,冯了性回到佛山,改良了父亲的万应药酒,使药效更加显著。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冯了性盖起砖瓦楼房,以自己的名字给药酒改名,将药坊定名为“冯了性药铺”。

      当时,铸造、武术、粤剧等行业蓬勃发展,对风湿跌打药的需求量大,而冯了性药酒价格低廉、药效显著,因而深得人们喜爱。古籍《验方新编》对此有过生动记载:“有人风瘫,一身四体不能转动,百药不效,后服冯了性药酒一钱……霍然全愈,神效非常。”

      清道光年间,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每年生意额达20万两,产品不仅风行全国,还远销美洲和东南亚各国。因为冯家人坚持“悬壶济世”的信念,定期对穷苦民众赠药,当时冯了性药铺还被称为“佛山药王”。

      冯了性药铺所在的豆豉巷,更见证了佛山传统中成药的辉煌。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在仅200米长的豆豉巷中,就有27家药店,一年四季客似云来。

      1984年7月3日,企业内药工工作情景。/企业供图

      自清嘉庆至光绪这百年间,佛山中成药更增添了马百良七厘散、源吉林甘和茶、李众胜堂保济丸等数十个品种,让佛山当之无愧地登上了岭南中成药发祥地的宝座。

      百年老号开创“三合一”新里程

      一路发展至今,不论是百年老号冯了性,还是佛山的成药业,都历经过很长一段跌宕岁月。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高潮时,为了让佛山传统中成药不致失传,包括“冯了性”在内的佛山57家前铺后厂的老字号,一起被并入“佛山市联合制药厂”。1971年,原厂更名为“佛山市制药一厂”,把历史上佛山镇所生产的中成药,全部传承下来。

      到了2000年公司转制,“冯了性”迎来老号恢复的历史性时刻。自此,冯了性,既是人名、药名,也是企业名称,成为“三合一”的佛药品牌。

      来到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办公楼中庭,可以看到一幅全长达100米的浮雕作品,上面展示了关于冯了性和佛药的多个传说和轶事。长卷当中,生动传神地呈现出旧时药企内药工们的劳动场景:洗药、碾药、搓药丸、瓦煲煲药、明火蒸药……这反映的是各家独门验方,以及各种传统有效的炮制办法、独特的生产工艺,汇聚于此。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摄

      据了解,该公司现在常产药品约80种,不只“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还承担着传承七八十种优秀中成药的重任。包括创自清代佛山《集兰堂》古验方的蛇胆陈皮散、按照古方正药炮制的佛山人参再造丸等。

      药企内所传承和反映的中成药文化,也不只是“冯了性药铺”一家,而是整个佛山的中成药历史文化。例如,秉承选料上乘的原则,采用地道药材不掺假,且药料的拣选严格到具体部位;在原材料加工炮制上,更加注重运用中医中药的传统理论,严格按照工艺制作,依法炮制,确保质量,例如香附去毛、蝉蜕去头爪、麻黄去节、大黄几蒸几晒等。

      “佛山药王”衣钵传至第14代传人

      《古今印证:佛药冯了性》一书中写道: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不论古今,都是佛山中成药中的佼佼者。经过企业团队长期的保护和技术创新,2009年至2019年,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均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在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霍嘉茵看来,冯了性药酒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关键在于沿袭传统制法,凭借“冯了性人”代代相传,确保药效最佳。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冯了性药酒采用27味药材,其中以驱风湿药物丁公藤为主,占80%以上,佐以麻黄、桂枝等药材,配方独特罕见。药材的炮制更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诀窍,其中十几种药材要经蒸煮后泡制,还要谨遵“一斤酒三两药材”古法冷浸工艺。

      冯了性第十四代传承人霍嘉茵。/企业供图

      如今,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同时,冯了性的车间内外发生了巨大改变,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冯了性药业对中药的生产工艺、剂型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开发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中成药。

      “作为一名老佛山,我从小就对冯了性的故事耳濡目染。”2003年,霍嘉茵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进入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工作,历经质量检验员、工艺员、研发部等职位后,她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2017年,从第十三代传人谭珍手上接棒,80后的霍嘉茵成为冯了性第十四代传承人。

      如今,霍嘉茵也像她师傅当初一样,为冯了性的传承和发展储备力量,积极培养两名弟子:不仅传授药酒的研发和生产制作技艺,持续改进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质量管理技术和工艺技术,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还要做好400多年历史的佛山制药文化传承,为百年佛药老字号讲好新故事。

“威水史”:掀起“中药车间革命”

      作为佛山中成药文化的传承者,冯了性药业在推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方面也有多段“威水史”。现代激烈竞争中壮大,冯了性药业频频掀起中药厂内的“车间革命”,推动中药传统工艺创新,走出一条现代中药之路。

      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初,冯了性药业前身——佛山市制药一厂研制出首台大蜜丸蜡壳自动封装机,引起全国药企跟风的故事,就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

      据了解,这项轰动全国的创举,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传统大蜜丸封装工艺传承400多年,主要工序都是人工操作,从制蜡壳到成品需要九道工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染菌机会大,随着市场发展,再延续老工艺,必然会被淘汰。

      当时,摆在全厂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引进国外的制药设备。但中药加工机械有独特要求,引进的设备难免水土不服;二是自力更生,自行研制一套设备,然而,当时工厂最先进的仪器只是一台千分之一分析天平,拿什么来支撑这么大的动作?

      求人不如求己。任务还是落到了工厂内部一位自学成才、在机械方面颇有造诣的技师——陈浩森身上。那段时间,这位仅有初中学历、成功攻克全厂多个技改项目的“老药工”,便开始没日没夜地钻研。

      据多名亲历这个项目的老员工讲述:白天下班后,陈浩森在家里工作,对白天设计、绘制、制作的每一个零部件反复琢磨推敲,看是否合理、尽善尽美,确定无疑后,第二天便又继续干下去。

      陈浩森带队经过多年摸索实践,1980年,600型封装机终于研制成功。采用这一机器后,生产效率提高3.7倍,每个蜡丸杂菌量从手工制作的1.1万个降至10个以下,使药剂制作过程更安全、高效。

      除了在国内独家发明大蜜丸蜡壳自动制壳装封机,为了实现高效率和保证药品质量,公司还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干式造粒机、药酒灌封机、颗粒包装机等先进设备。近年来,该企业对药酒生产线、中药前处理微波灭菌生产线、中药材粉碎生产线、药酒膜超滤技术等进行更新,都代表当时国内领先水平。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