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累计参与树葬的骨灰超1.24万份,文明祭祀深入人心
详细内容

佛山累计参与树葬的骨灰超1.24万份,文明祭祀深入人心

时间:2020-11-02     人气:2552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这里山清水秀,也很安静,希望你能住得高兴。”轻挖一处土坑、倒入爱妻骨灰、栽下一棵罗汉松,撒下数瓣菊花……在高明区更合镇长青林一角,91岁的李伟文躬身细语,说完自己心中最后一番衷肠,神情平静淡然。......

      “这里山清水秀,也很安静,希望你能住得高兴。”轻挖一处土坑、倒入爱妻骨灰、栽下一棵罗汉松,撒下数瓣菊花……在高明区更合镇长青林一角,91岁的李伟文躬身细语,说完自己心中最后一番衷肠,神情平静淡然。

      10月31日,由市民政局主办的我市第十七次“骨灰植树,回归自然”公益活动在高明区更合镇长青林举行,全市共有137份骨灰参与。据统计,该活动自2005年发起以来,得到了不少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全市累计参加植树的骨灰超1.24万份。

      青山绿水相伴 逝者永在心中

      当天上午8时许,超过百名市民来到佛山市殡仪馆,共同乘车前往高明更合,大家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托着骨灰,言语间没有伤心和难过,更多的是从容和坦然。

      “她生前就希望死后能够回归自然,这次也是来完成她最后的遗愿。”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李伟文表示理解和期待。

      李伟文直言,和妻子一同从事医务工作数十年,早已见惯生死,“死亡并不代表结束,她永远都在我的心里。”

      来到长青林后,看到过往参与骨灰植树活动种下的罗汉松已青葱一片,周边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李伟文心中欣喜,表示此处风景优美,妻子如若知道能定居在此,必然感到满意。

      “老爸,这里环境很好,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忙碌的人群中,市民庞女士和家人不慌不忙地将4棵罗汉松种下,泥土下长眠的除了她的父亲,还有爷爷、奶奶和伯父一家四口。

      提起逝世的父亲,庞女士潸然泪下。“爸爸曾说过百年后希望回归自然,但我始终舍不得,所以此前一直将他骨灰存放在殡仪馆。”庞女士表示,这些年来她始终很纠结,得知长青林风景优美且能够进行骨灰树葬后,最终决定报名参与。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自2005年起,我市便在每年清明节当月第三周的周末统一开展骨灰植树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骨灰树葬。

      活动现场,撒下骨灰、栽下罗汉松,逝者自此与绿水青山作伴。/佛山日报记者唐格桢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骨灰植树活动时间有所推迟,但市民参与热情依然高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黄伟锋介绍,目前全市累计参与树葬的骨灰超1.24万份,文明祭祀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祭祀方式多样 践行文明新风

      随着近年来市民政局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越来越多市民对传统习俗的认知正不断改变、进步。除了骨灰植树,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也逐渐被公众接受。

      今年清明期间,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市宣布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为弥补市民不能现场祭扫的追思之情,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纷纷组织开展鲜花代祭和网络祭祀活动,代替市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时值清明,在此公祭,传承孝道,倡导殡改……”清明当天上午10时30分,在市殡仪馆内,10名工作人员伴随着款款深情的祭词,神情肃穆而庄重的向馆内骨灰楼敬献花篮和花束。

      当天通过网络直播在手机屏幕上看到此番情景,市民陆桂芬表示:“多谢你们,代替我们向先祖寄托哀思,真的很贴心。”

      家住南海的何女士也在通过网上“时光纪念馆”为亲人创建纪念空间后,对这一新型绿色、低碳、文明的祭祀新方式感到认可。

      “现在祭祀的烟火气越来越少,文明祭祀正走进每一个人的心坎里。”市殡仪馆副馆长莫奕嵩表示,以前清明期间的烟火气常呛得让人流眼泪,但近年来情况逐渐好转,瓜果、鲜花开始陆续取代香烛、纸钱,祭祀变得愈发“清明”。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清明当天,我市便有43家殡葬服务机构累计代献花篮(圈)750个、鲜花39万支。据统计,整个清明期间,我市通过“粤省事”“云祭扫”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14.5万人,各区自建网络祭扫平台访问量超过129万人次。

      深化殡葬改革 享受实惠服务

      上述成效,是我市殡葬改革下的一道缩影。随着殡改的持续深入,我市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优化。

      黄伟锋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节地安葬公共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全市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含殡仪馆骨灰楼)、骨灰树葬设施(花葬、草坪葬等)的区级行政区域覆盖率达100%。

      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市内不少殡葬服务机构也开始改革。其中,市殡仪馆此前投入数百万元,对馆内7台火化炉进行节能改造和升级,极大降低殡葬业务对于环境的污染。

      南海区殡仪馆早在2017年便实现了火化设备从使用柴油改为天然气,成为了广东省第一家使用天然气进行遗体火化的殡仪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家殡仪馆达到省级标准以上水平。

      除了硬件的提升,殡葬改革的核心,其实是为了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实惠的殡葬服务。为此,近年来市民政局主动调整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标准和扩大免除对象范围,不仅于2013年11月起免除佛山户籍人员的5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更是于2015年8月将免除限额定为免除七项、最高每例可免1320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年我市共为10.5万名群众免除了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金额6500万元。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