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高明更合镇高村陈氏宗祠见证族人努力进取历史
详细内容

高明更合镇高村陈氏宗祠见证族人努力进取历史

时间:2021-01-31     人气:3508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在佛山市高明西陲的群山中间,有一片开阔土地。700多年前,一支高姓族人迁居于此,于是,这片开阔地有了正式名称:高村。潜藏深山700多年,高村人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但与“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源人不同,高村人积极进取,努力向外吸收知识经验,奋发作为,在高明发展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

 

硬山顶和灰塑博古脊。

 

康富陈公祠正门前梁上的精美木雕。

  

前廊梁架上的精美兽雕。

 

康富陈公祠。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在佛山市高明西陲的群山中间,有一片开阔土地。700多年前,一支高姓族人迁居于此,于是,这片开阔地有了正式名称:高村。

      潜藏深山700多年,高村人在地理上与外界隔绝。但与“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源人不同,高村人积极进取,努力向外吸收知识经验,奋发作为,在高明发展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

      人物山水壁画清晰美艳

      从高明区更合镇合水车站出发,乘坐583路公交,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绕行半小时,便来到高村。583路公交一天发6趟车,到高村要经过17个站点。一路只见人下,不见人上。司机不时提醒,下午要出村的乘客请安排好时间提前等车,公交过时不候。

      水泥公路从高村中间穿过,车站位置就设在村子正中。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路两侧排布整齐的崭新小楼。这些小楼均为两三层高,设计上有西式洋楼的味道,分别是卫生院、饭馆和士多店。显然,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依然能跟上潮流,是一条与外界接轨的小村庄。

      而远近闻名的陈氏宗祠就在饭馆和士多店背后。

      越过崭新的小楼,穿过一片广场,尽头处,两座格局相仿的古典建筑平行排布。这就是高村陈氏的两座旧宗祠。左边一座,正大门上挂着“陈氏祠堂”石刻横匾,是村民为纪念先祖从高要莲塘迁来高明所建。右边一座则是纪念在村中开枝散叶的陈姓祖先康富公所建,所以又名康富陈公祠。

      这两座宗祠,都是典型的清末岭南建筑式样。康富陈公祠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陈氏祠堂则重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 ,两座祠堂均坐西向东,三间两进格局。采用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石墙脚等岭南传统宗祠建筑式样。前廊梁架为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梁架上人物、花鸟木雕、灰塑手工精美。门头墙楣和祠内墙上多幅人物山水壁画清晰美艳,栩栩如生,保存完好。

      村民介绍,两座祠堂自清末修建后,几乎原样保存至今,为后人研究明清岭南建筑提供了范本。此外,陈氏祠堂更因一幅石刻横匾,被高明文史爱好者和书法家们奉为瑰宝。这幅石刻横匾“陈氏祠堂”高挂在祠堂大门上,由明代岭南大儒陈白沙茅笔手书。

      茅笔相传由陈白沙首创,取材圭峰山白茅,吸墨饱满,坚韧耐用。以此笔写字,笔画中常常留有空隙,形成“飞白”,更显变化无穷,时人又称“茅龙”。据陈白沙弟子张诩的《行状》记载,当时“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家宝”,作品“每幅易白金数星”,深受时人喜爱。

      如今,我们已不可知陈白沙与高村陈氏宗祠之间曾有过怎样的故事,但陈氏宗祠上挺拔沉雄的四个大字,仍可让后人一睹一代岭南大儒的昔日风采。

      文风鼎盛自宋绵延至今

      高村自古景色秀丽,风水颇佳,有凤峦捧日、银台耸幌、石龙挽瑞、石山碧帐、胜堂温风、鸦髻晚霞、长江夜月、云闲郊青共旧八景。自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高姓族人来此建村,后陆续有蒙、董、赖、曾等姓迁入,但都不长久,只有陈姓、李姓族人坚持至今,其中尤以陈姓绵延最长,在村中生活居住了大约700年。

      有人认为,陈姓之所以能从宋元一直绵延至今,与陈姓人乐于吸纳交流外界资讯、积极进取、不故步自封的人生态度有关。

      陈氏宗祠前的广场开阔平坦,但却少了常见的旗杆石。在科举时代,凡是有人考取进士,族人就会在宗祠或祖厝门前为其立旗杆石,竖起旗杆,以显示功名,光宗耀祖。高村自古文风鼎盛,有泰峰书院、太邱书院、文阁楼等一批私塾机构,能请动岭南大儒陈白沙为村题写宗祠门匾,又岂是功名不昌之地?

      陈卓球的祖先出自高村,对陈姓在更合绵延发展历史颇有了解。他猜测,可能先辈已将旗杆石全部拆除。

      陈卓球说,如今的陈氏宗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附近有名的学堂。村人陈汝棠1931年在此创办学校,聘请了陈汝菁、谭宝全、黄之贞、黄之锦、阮贞元、谢源清、吴丁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思想进步的革命知识分子为校长、教师,宣传革命真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高明哺育出一批革命志士和中共党员干部,被誉为高明“革命摇篮”,是粤中纵队昔日的驻扎点。

      “从我记事起,以陈氏宗祠为中心,周边一片房屋都已经是学校的课室,包括现在广场的位置,以前也是泥砖建的课室。村里年纪超过60岁的老人,很多都在这里上过学。没有旗杆石,可能是前辈为腾出地方教育后人,有意拆除了吧?”陈卓球说。

      积极进取古村迈向新时代

      20世纪50年代后,高村陈氏宗祠开始向宗族活动中心转变。民俗节日、婚丧嫁娶等对宗族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大多在祠堂举行。祠堂成为凝聚村民人心的场所。

      2019年4月3日,高恩高速全线通车。这是途经高明区的第四条高速公路,起于高明区更合镇高村,终于江门恩平市沙湖镇,顺接广明高速,设置高村互通立交与江罗高速相交。公路开通后,从高明到阳江的行程时间缩短30分钟左右,地理偏僻的高村,一下子变为区内重要的交通节点,实现了村民千百年来“走出去”的愿望。

      近年来,高村村委利用扶贫“双到”工作契机,着力改善乡村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篮球场等康乐设施建起来了,村民文化生活相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变。垃圾收集房、自来水管网、村内道路、宣传栏等扶贫项目逐一落实了,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主要街道全部硬底化,村容大有改观。村委会成立治安巡逻队伍,每天在村中巡逻,加强治安管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如今的陈氏宗祠,仍矗立在原址。院内原本平坦的天井,也增加了两个专门用来洗碗洗菜的固定石槽。在婚丧嫁娶或正月开灯的时候,这里就会变得热闹非凡。高村村民将齐心协力,发挥积极进取精神,共同推动古老高村迈向新时代。

      高村名人

      陈汝棠

      陈汝棠(1893年~1961年),1908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学习,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28年,在合水兴办高明县立第三小学,组建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进步社团“力社”,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1949年9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